新闻 > 港台 > 正文

颜宝刚:香港高等学院成内地“润学”三甲

作者:
不少内地留学生本身都有背景,可能是高官子女,又或是国企高管的下一代,他们在内地已经被视为特权阶层,一旦这些留学生毕业后留港发展,令人担心的是很可能形成新特权阶层,对香港本地学生来说,就会形成一个不对等的竞争环境(Unlevel Playing Field),日后在职场上会面对不公平竞争,这对近年已经备受打压的年轻一代,将会带来更艰难的向上流机会。

开学在即,香港的家长及学界今年特别关心教师人手不足以及学额过剩问题,但我却想探讨一下,经历了三年前的社会运动后,到底还有多少内地学生会“润学”到香港,升读香港的高级学府?

先了解一下本港今年八大学府的收生情况:在出生率下降趋势、港人移民潮等因素下,今届大学联招一共有39,523名考生申请,按年减少1,135人,跌幅2.79%,是自2014年以来连续9年下跌。

虽然报考人数减少,不过今年推算约有15,527人获8间资助大学或都会大学的学士学位课程取录,按年微升了35人,而获大学取录比例高达39.29%,按年微升1.19个百分点,创历届文凭试新高。

不过整体取录人数与2018年的高峰比较,仍然少收了逾一千名本地学生。此消彼长之下,代表了什么?意味着内地留学生的需求直线上升。

特别是今年内地留学生有一个独特情况:经历上海三月以来连续近三个月的封城,引爆了一场对“润学”现象(英文“run”的谐音,意即移民海外)的讨论。

因上海疫情和解封后出现的“出逃”现象让该用语再次爆红,成为继“内卷”、“躺平”之后,在中国年轻一代广为流行的最新潮语。

百度上与“移民”相关的搜寻次数,在3月28即封城的第一周暴增,当时与“移居加拿大条件”相关搜索量激增了近30倍。在4月3日,政府宣布“严格坚持社会面清零不动摇”,当天有关移民升学的搜索指数上升至440%,可见留学需求直线上升。

据《大公报》今个月报道,内地高考生申请香港高校今年再度“火爆”,多所香港高校表示内地生申请人数大幅上升超过五成,香港大学就收到逾1.5万内地生申请书,竞争比率高达50:1。

报道称,不少内地学生认为,香港高校可接轨国际课程,科研水平高,学历被大湾区的企业认可,加上受疫情和国际形势复杂多种因素影响,原本去欧美升读的计划转而选择香港。

内地规模最大的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教育”发布《2022年中国留学白皮书》,亦有类似结果(图一),按调查显示,内地留学生选择香港高等学府作为升学比例,由2020年只占8%、全球排名第七,到两年后已跃升至全球三甲,仅次于英美,比例急升至19%,不单超越了2019年社会运动前的13%,更创近年新高,排名超过了过去的热门城市包括澳洲、加拿大、日本及新加坡。

资料来源:“新东方教育”2022年中国留学白皮书

“白皮书”称,由于近年来中美关系紧张,倾向去英国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加,而倾向去美国留学的人数持续下降。

2022年上半年,美国签发给中国公民的学生签证数量与新冠疫情前的水平相比下降逾50%。美国原本是中国学生出国接受高等教育的首选目的地,而如今这一地位有所下降。

“白皮书”指出,在十大排名之中,只有香港及新加坡比例是有所上升,反映在文化环境相似、留学成本低,亚洲院校愈来愈受到有留学意向人群的青睐。

受2019年社会运动影响,令2020年内地生对香港留学需求下降不少(由13%大跌至8%),但2021年调查时回升至原有水平,并继续呈上升趋势。香港因为其英式教育体系,成为很多原本打算申请英美国家的中国留学生的备选目的地。

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数据亦列出过去六年香港八大学院收录内地生的人数,结果亦显示每年收取内地生数目持续攀升,由2016-17年度约万二名学生,升至上年度的近一万四千八百人,升幅达23%,而占本科生比例,亦已达到录取非本地学生上限的两成。

当中又以港大、中大收取内地生人数最多,上年度就分别有近四千人及三千一百多人,均创历来新高。更值得关注是,对不设限设的研究院研究课程,内地及非本地生占比,总体已经趋升至82%,其中城大更达到夸张的94%程度。

资料来源: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

八大有收取非本地生的上限,其他专上学院就没有相关限设,亦成了这些学院的最后一线生机:珠海大学创校逾七十年,近年因收生不足而屡传杀校,在去年获“厦门国贸教育集团”注资,今年中“香港福建社团联会”两名荣誉主席入主校董会后,近日新校名获悉已敲定为“经济管理学院”,不再保留“珠海”二字,同时亦会面向以内地学生为主要收取对象。

内地留学生增加,对香港社会各层面有什么影响呢?最直接是租务市场,代理界称,今年内地大学生抢租潮特别夸张,尤其是大埔及沙田区,租务市场被内地生完全“炒起”,甚至抢高了租金。

香港是开放城市,对移入移出的人口流动没有限制,实在我们也不应对内地留学生戴上有色眼镜,在三年前的社会运动中,亦有不少报道指一些内地留学生在经历本地社运后,重新认识及肯定了香港人对自由民主的追求。

但令人忧虑的是本地年青人口大幅减少的趋势,有关决策局会否以开放更多学额为理由,引入更多内地留学生“补充”人口,甚至打破目前非本地生占两成的上限?

今年六月,时任香港教育局局长杨润雄已表明,政府及教资会会不时检视,会按需要考虑适当调节现行非本地生上限。

最新人口数据显示,本港20至24岁的人口三年间便减少了近7.6万人,减幅达20.7%;至于25至29岁的人口,同期亦减少4.7万人,减幅达9.8%,成为减幅第三位。香港青壮人口累计跌幅12.3万人。

不少内地留学生本身都有背景,可能是高官子女,又或是国企高管的下一代,他们在内地已经被视为特权阶层,一旦这些留学生毕业后留港发展,令人担心的是很可能形成新特权阶层,对香港本地学生来说,就会形成一个不对等的竞争环境(Unlevel Playing Field),日后在职场上会面对不公平竞争,这对近年已经备受打压的年轻一代,将会带来更艰难的向上流机会。

(以上评论纯属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台立场。)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RFA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2/0830/1796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