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4种肉已被列入“致癌清单”,可信吗?想防癌,这些食物最好少吃

阿花(化名)今年年初发现自己排便出现异常——大便变得黏腻,且越来越细,后来还出现了黑便,担心是肠胃炎,阿花去医院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直肠癌

然而3个月后,阿花的丈夫也被诊断出大肠癌转移。

据阿花描述,夫妻二人家中并没有家族史,医生猜测可能与生活饮食有关,阿花跟其丈夫平日喜欢喝酒吃肉,尤其爱吃动物内脏。长期的高脂肪饮食,终导致肠胃负担加重,从而诱发肠癌发生

一、中国癌症高发,多半是“吃”出来的?

《中华肿瘤杂志》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病学数据,2016年全国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406.40万,发病率每年持续增长。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发布的《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全球视角(第三版)》报告指出,不健康饮食会增加许多癌症风险,食物或营养素摄入,与11种原发恶性肿瘤发病相关。

而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研究者,经荟萃分析也发现,全球癌症负担中,饮食和营养占20%—25%。其中,约10%~15%与高热量饮食和缺乏运动有关;5%则与酒精有关;5%则是特定饮食因素,如红肉、加工肉类等。饮食对癌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肝癌-长期饮酒:饮酒需要肝脏代谢,过程中会产生乙醛,该物质会破坏肝细胞。长期饮酒,乙醛积累,肝炎反复发作,慢慢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胃癌-不健康饮食:经常食用腌制、油炸、熏烤等食物,过多摄入盐分,就会容易刺激肠胃。若有吸烟、长期喝酒习惯,则可增加慢性萎缩胃炎风险,或加重炎症,导致胃癌发生。

口腔癌-长期咀嚼槟榔:槟榔本身的生物毒性,且质地粗糙,咀嚼时会对口腔黏膜造成微小损伤和慢性刺激,长期、大量咀嚼槟榔则会引起慢性炎症,增加口腔癌风险。

食道癌-烫食:食管黏膜在接触超过60℃温度,容易发生烫伤,长期摄入烫口的食物或饮料,会引起食管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加癌症风险。

二、4种肉已被列入致癌名单,吃多了会致癌?

目前已有多种肉类被世卫组织列为致癌物,分别包括加工肉、中式咸鱼、烧烤肉类以及红肉,常吃均会带来癌症风险。

1、加工肉

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已经将加工肉归为1类致癌物,每天多吃一两,可增加1.12倍的肠癌风险

加工肉制品含有亚硝酸盐,其作用是防腐剂,延长保质期,且还能赋予食物风味。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在进入长尾猴,会和食物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后者则具有致癌性。

加工肉以各种形式出现,如面包里的火腿、培根;麻辣烫里的肉丸子;煲仔饭的腊肠;月饼里的火腿等。

2、中式咸鱼

式咸鱼早在2012年就被列入为1类致癌物。与加工肉相似,中式咸鱼腌制过程,也需要用大量的盐,生成许多亚硝酸盐,这些物质在人体胃中可转变成强致癌性的亚硝胺。

此外,中式咸鱼保存不当,容易发生变质、发霉,生成黄曲霉毒素,同样为强致癌物。

3、熏肉、烤肉

食品在高温环境下,脂肪和胆固醇等成分会发生高温热解或热聚,从而生成可致癌苯并[a]芘。而苯并[a]芘2012年被列入1类致癌物,最早发现可导致皮肤癌变,后来发现对人体脏器均可致癌。

4、红肉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将红肉列为2A级致癌物,指动物实验有明确致癌性,但对人致癌证据有限。红肉致癌主要与饱和脂肪含量较高有关,摄入饱和脂肪过多,与乳腺癌、结直肠癌等风险发生概率呈正相关。此外红肉在加工过程,可产生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杂环胺等致癌物,都可能增加疾病发生负担。

三、菜市场“坑人”的2种肉,其实暗藏甲醛

这些肉看似无害,但其实暗藏风险,消费者应避开。

“反光”的鱼

鱼肉热量较低,且富含OMEGA,是优质蛋白来源。但市场上见到一些“特别光亮”的鱼,就要小心了,这些可能是商贩为了延长保质期,将鱼浸泡在甲醛溶液后,再喷淋洗衣粉液,让鱼看起来光鲜亮丽。甲醛有致癌风险,若食用这种鱼,毒性可想而知。

白、亮的动物内脏

不少黑心商家会用甲醛来处理动物内脏,如脑花、腰花、鹅肠等,让这些内脏看起来干净、新鲜。但其实发白发光的肉,如果一捏就断,多是使用过甲醛处理,食用过多同样存在健康风险。

要想健康吃肉,首先应注意最好少吃内脏,内脏容易聚集毒物,且营养价值不高;其次少吃浓油赤酱烹饪的肉,在酱料掩盖下,肉质可能不新鲜;最后就是适量,任何食物都要适量,肉也一样,每天最好不超过100克。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39健康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0916/1954763.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