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政党 > 正文

陈奎德 张杰: 共产中国,死亡驱动的国家——李克强去世面面观

作者:

李克强是作为习近平的一面镜子,一个反衬,一种制衡,另类选项而受到民众拥戴的。

主持人:陈奎德

座谈人:张杰博士,独立学者法学博士

一、死亡冲破死寂

共产中国的重大政治变迁皆由死亡引发

中国前总理李克强先生于2023年10月27日突然在上海去世,年仅68岁。消息传来,全中国哗然,全世界惊讶,引发网络沸腾,引来其故居街头无尽的鲜花和哀悼的人群。

观察中国当下舆论的沸沸扬扬,联想到共产中国历史上因政治大人物死亡而导致的民情民变政变,不由唏嘘。人们注意到一个基本事实:共产中国的重要政治变迁,无一不和重要政治人物的死亡相关。

从1971年林彪去世,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1976年9月毛泽东去世,到1989年胡耀邦去世,再到2023年李克强去世,人们发现,死气沉沉的共产中国,恰恰正是靠死亡——政治大人物死亡——才能打破死气,才能透光,才能发声,才能大变。

死亡政治学

简言之,在共产中国,死亡,是一个驱动器,它点燃了这个国家的引擎,是死亡给它输入了生气。“死亡”给了它生命。

平时,作为高压锅的中国,全面关闭,气不能出。任你内部如何千般万般被压抑的愤懑,任你外部如何谴责围堵孤立,我自岿然不动,绝不透气,纹丝不漏,固若金汤。

只有死亡,才给了中国一个泄气孔,它划开了一个口子。多年淤积的那一口恶气,喷薄而出。

五次死亡五大波澜

1971年林彪夫妇及其儿子的神秘死亡以及《五七一工程纪要》的刊布,毛泽东这个洞察一切的神祇从九天之上跌落下来,碎片一地。亿万中国人,特别是下乡及在城的青年人,豁然苏醒,那一颗颗灌满毛思想浆糊的头颅开始自己转动起来了,怀疑、反叛之种子像野火一样滋生蔓延。林彪之死启动了国人大脑

1976年1月,周恩来去世,四五清明节天安门花圈似海,民众自发吊唁,称“秦皇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借拥周而反毛,风生水起。之后,遭致镇压。刚被启用不久的邓小平亦遭罢黜。随之,唐山大地震轰然而起。

1976年9月,毛泽东驾崩,政变突起,毛妻江青及毛亲信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以及毛侄子毛远新束手就擒,中共变天,毛的对手邓小平入主中枢,胡耀邦赵紫阳主政改革。暴君之死推动中国走向主流世界,开启了一个共产中国从未有过生气勃勃的八十年代。1992年之后中国经济起飞亦与此相关。

1989年,被罢黜的总书记胡耀邦猝然病亡,引发了惊天动地的北京学潮,随之波及全国。涌成全民抗议浪潮和自由浪潮。这个古国瞬间迸发出无边无际的青春力量,持续达五十多天,汇聚成中国精神的巅峰时刻。后被中共邓小平李鹏调集几十万野战军用坦克机枪碾压扫荡,血流漂杵,尸横京畿,赵紫阳因反对镇压而辞职并被囚致死。中共经这一场对中国人的战争,已成国民公敌。

2023年,官媒称刚从总理位置退下几个月的李克强在上海因心脏病突发而死亡,引发普遍震惊。质疑铺天盖地而来。在李的家乡合肥,鲜花遍地,铺满了故居街道。借拥李而反习,表达对当今执政者的愤懑。目前,情绪正在发酵积蓄,对峙态势正在逐步升高,据称,现已蔓延到30个省会城市。尚不知伊于胡底。

死亡激发生命

何以共产中国连续出现这种由死亡激发生命的怪异景观?盖源于平时暴政压迫过于残酷,难于动弹透气。然而,中国老话说:死者为大。对死亡的哀伤和对死者的敬畏,可维护悼念者的安全,隐隐地暂时地钳制了暴君之手,突破了森严的禁忌,带来了些许自由——哭泣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故在当代中国,这一次次死亡就成了一次次政治松绑和社会解放。

政治变迁可能由此而至。

共产中国,就这样成为一个由死亡驱动的国家。

但亦由此可判断,政治家寿命与政治周期的强大的相关性表明,中国至今仍是人治国家。

二、象征符号与政治派系

与一般舆论所关注的政治派系划分——团派与太子党(红二代)——略有差异的,是有关教育背景的社会群体划分,李克强与习近平也有各自不同的象征符号意义。

众所周知,中国存在一个特殊群体,恢复高考后的头几批:七七、七八级……

在此之前,还有一个特殊群体,文革后期被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

李克强是前者的代表

习近平是后者的代表

当然,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实际上,在工农兵学员群体中也有一些杰出人才。但总体平均而言,这两个群体在各个方面的对比是鲜明的。前者是中国社会底层中层在教育中断十年里积累的一些不甘自弃砥砺向学的青年菁英,后者则主要是文革中因家庭及政审合格而被推荐去上政治气氛浓厚而学术气氛稀薄的大学的有中共干部背景家庭的子弟。用中共的术语,前者代表“专“,后者代表”红“。前者较亲西方,后者较亲体制。这两大群体分别产出的政治果实的典型,就是李克强与习近平。

李克强与习近平分别是七七、七八级大学生和工农兵学员的象征符号

三、李克强的悲剧破灭了一个时代知识人的梦想

李克强的人生是一个悲剧,是整个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知识分子悲剧的缩影。他们出生贫寒,希望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积极融入体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改变共产党,让它成为一个现代化的政党,并最终让中国走向现代文明。他们曾登上权力顶峰,如胡锦涛和李克强,但最终失去权力,胡锦涛被架离二十大会场,李克强裸退官场,并在7个月后猝死上海。权力又回到了中共红二代手中,改革开放政策又回到了毛泽东极权主义道路。李克强的去世标志着在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一代知识分子集体梦想的破灭。

李克强代表了改革开放时代,而习近平代表了毛泽东极权时代。李克强和习近平都想维护中共的统治,但李克强希望中共逐渐走向政治文明,而习近平则希望打造一个红色帝国,对内极权,让中国北朝鲜化;对外霸权,与俄罗斯、朝鲜、伊朗等独裁政权结盟,与美国争夺世界领导权。可见,李克强和习近平都要救党,但路径南辕北辙。在共产党眼里,习近平是少东家,而李克强等技术官僚只是打工仔。

吴国光说:公平地说,即使是身为中共高官的李克强也还应该良知未泯。舆论还记得他关于中国有六亿人口每月收入仅一千元人民币的实话。“他应该知道,良知是与共产党体制难以相容的。也许,他有想过,有一天当自己当上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时,他可以改变这种体制,使之与良知相容?一个掌控暴力机器就能掌控一切的制度,怎么可能与良知相容?怎么可能容许你去改变这种体制?”

“既然不相容,还要去适应,这就难免出现人格分裂——人格分裂本身就是人生悲剧。也许那里有两个李克强:一个李克强不断扭曲自己以在中共体制内沿着权力等级步步攀升,一个李克强还保留了一些常识、良知和对于民众的同情心。殊不知,后者在共产党权力场上可以成为一个人的软肋。当习近平和李克强在2012-13年开始了十年共事的时候,李克强黑不过习近平,坏不过习近平,因此也就必定被习近平欺侮。这不是习近平的本事,而是共产党制度所决定的。所谓制度,就是游戏规则。按这套游戏规则玩,越黑越坏就越是能赢。”

四、死亡:一次中国式启蒙

李克强之死引发的波澜与前四次有何不同?

一面镜子,一个反衬,一种制衡,另类选项

众所周知,李克强在作为总理的十年中,由于习近平的揽权霸凌、压制排挤,基本上是无所作为的,只是留下了一些“金句”以及一些平实的亲民作派。然而,他的猝死,却在民众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平时不敢说话的人,明知当局压抑人们悼念,也纷纷表态,微信群里出现了多年难于一见的热潮。如:“精心策划的崇拜不堪一击,发自心底的爱戴坚不可摧”;“为六亿贫困者发声,不会忘记你”;“长安街没有地方就来红星路”;“长安街给不了的,我们合肥给了”等等。此外,不少民众还在花束留言中写上了“长江黄河不会倒流、人在做天在看”等李克强生前名句。

与前四次重大死亡事件相对照,李克强之死引发的浪潮,主要不是因为他的伟大他为国家立下的丰功伟绩,而是因为人们对习近平的愤懑和仇视。习近平实在太过霸道、暴虐、专横、愚蠢,任何凡夫俗子在习近平衬托下,都是英明睿智正派善良俊男美女。

总体上,李克强是作为习近平的一面镜子,一个反衬,一种制衡,另类选项而受到民众拥戴的。

这是独裁国家的一种怪异的“权力平衡机制”,它非常脆弱,无法制度化。

即是说,目前的悼念热潮主要不是出于深深仰慕由衷赞美的正面感情,而主要是出于对压迫者习的不满、愤怒乃至敌视的负面情绪。这种情绪也由于对李克强的共情心同理心投射到自身而引发的窝囊感憋屈感,主要以感受由于顾影自怜而愈发强烈。正如一篇网文所说:许多中国人在李克强身上看到了自己——“十年间苦苦支撑却节节败退”。

官民鸿沟,日渐扩大

目前在中国各主要省会城市兴起的悼念潮,愈演愈烈,一时还未见收场的苗头。这种民情的相互激荡,将愈演愈烈,导致官民鸿沟进一步扩大。

这种高强度的无奈和愤懑情绪,酝酿既久,一旦喷发,是有可能产生毁灭性力量的。

而习政权也颤颤巍巍早有预案并精心准备,目前,习帮派似乎聚焦于北京。各地的悼念潮流,似乎一时顾不上了。犹记得习上位之初曾发狠说,如果再发生六四那样的大动乱,“我杀他五千人给你看看“。

目前,就像“胆小鬼游戏“——两辆高速列车迎面撞来,谁先闪避谁输。

一场冲突似乎难于避免。

近期看,民间社会似乎难有胜算;但略微放宽视野,在全球的基本格局下,在国内民意几乎一边倒的大势下,如果部分国人在李克强去世的启示下,担负起自己无法回避的责任,那么我们就并不悲观。天命所归,必不在习氏帮派。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RFA(中国透视)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02/1973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