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养生 > 正文

寿命不够还能“抢”?《Nature》重磅发现:抢来的端粒,更管用

为什么生物会经历衰老?

1961年,美生物学家Leonard Hayflick首次提出“海夫利克极限”理论:细胞分裂过程中端粒长度随之缩短,直至再也无法支撑细胞进行下一次分裂,生物就此走向衰老。

随着后续研究不断深入,也逐步证实了这一理论的准确性,然而,端粒长度从出生那一刻便已固定,我们又该如何通过后天干预来延长端粒?

近日,英国伦敦大学团队研究发现:可通过“夺取”他人端粒,延长自身寿命。

端粒,位于DNA末端,起到类似“保护帽”作用。当细胞分裂,端粒缩减直至损耗殆尽,生物体也逐渐走向生命尽头。所以一定程度上,端粒长度影响着生物的寿命预期。

这篇由英国伦敦大学团队,发表于《Nature》顶刊上的研究中指出:“细胞可以通过抢夺他人,来延长自身预期寿命”。

这一结论,最早来源于伦敦大学人体免疫系统激活研究发现,研究团队在实验中无意间发现:人体免疫T细胞在获得APC细胞端粒后,预期寿命得到延长,且延长效果是传统端粒干预技术的30倍之多。

具体来说,科研人员利用APC细胞激活免疫系统时,自身端粒会发生转移。而T细胞在“接受”到新的端粒后,其寿命也随之延长。

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虽然T细胞寿命被延长,但APC的端粒磨损却是不可逆的,所以应该怎么做才能实现“共赢”呢?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发现,这种“抢夺”端粒的行为,并非只有在单一个体中才会发生。也就是说,可以抢夺其他个体的细胞端粒,来延长自身的端粒。

基于这一发现,研究团队利用从小鼠血液细胞中提到的端粒,成功将人类T细胞端粒延长。结论发表后,引起学术界广泛议论,但同时也招来颇多质疑:如果将来这一技术真的成熟,又要去什么地方寻找能自愿捐献端粒的人呢?

恰在此时,相比“端粒夺取”这种激进型手段,一种“端粒独立延长”方法成功获得学术界广泛认可。

2013年,哈佛生物学团队围绕“如何延长端粒长度”,在上百种天然物质中成功筛选出“莱特潍健”类关键因子。

研究团队在小鼠干预实验中,利用此类物质成功实现端粒独立延长,将24月龄老年小鼠(相当于人类70岁)剩余寿命拓展三成以上,同时还伴随肌肉、记忆、认知、机能等生理性指标青年样转变。

作为“莱特潍健”类关键成分的发现者,《时代》杂志将哈佛生物学教授辛克莱尔入选为“影响世界100人名单”。而后,NASA更是将其列入宇航员物品清单,用以抵御外太空射线损伤。

直至2017年,随着中国清北、港大等机构相继入局,成功将“莱特潍健”类关键成分落地国内,并通过亰J东、天T锚等渠道触达超百万净值群体。

检索相关反馈区,其中不乏“状态比同龄人好”、“活力足”等高频字眼出现。同时也从侧面印证了,相比于“端粒夺取”方法,“独立延长”手段的确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已有更为成熟、完善的方法落地,但伦敦大学教授Alessio Lanna,依旧不愿轻易放弃“端粒夺取”技术研究,并表示:“会持续推动端粒夺取技术实用化发展。”

在过去,活到120岁被视为难以置信的事情。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长寿的神秘面纱正在被逐渐揭开。

全球顶尖抗衰学者Nir Barzilai预测,在21世纪结束之前,衰老作为一种疾病有望被人类彻底治愈。

无论是等待“抢端粒”等前沿技术的突破,还是通过检测和干预等科学手段来抑制衰老,这些都在表明人类正在朝着百岁时代的目标迈进。

衰老的秘密最终将被彻底揭示。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 药师方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3/1126/198274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