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网闻 > 正文

撕裂和凋萎,逐渐消失的不仅是“朋友圈”

最近连续写了几篇深度思考的文章。今天想写一写略微轻松的话题。不知道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如今的微信已经没有了以前的样子。不要说五六年前,就连两年前甚至一年前都不如。最大的变化就是,聊天的群少了,愿意在朋友圈里发言晒图的人少了。就像一场大雪,一开始还是纷纷扬扬漫天飞舞。慢慢的雪花落尽,只有大地一片白茫茫好干净!

昨天中午和一位老友小聚。聊最近的市场,聊他女儿的上学。闲谈中我说起贵州的山火。他显得一脸惊讶,“贵州着火了么?我怎么没有听说”我当时一怔,随即释然了。原来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并不相同。我已经有两三年没有看到他发朋友圈。相互之间的交流基本都是通过私信。不仅是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在朋友圈、微信群里冒泡。尤其是一些公务员的朋友。除了必须要有的工作群、学校群以外,剩下的几乎只有微信支付了。微信朋友圈的繁华胜景已经成为过去。多么希望还能看到以前那种晒娃晒美食的热闹,讨论新闻事件的激烈。哪怕是分享几段心灵鸡汤也好啊!但即便这些也变得很少很少。微信朋友圈就像一个垂死的人,只是在勉强吊着一口气而已。

有人说,微信的没落是因为短视频夺走了大部分流量。这话说的也对也不对。因为微信作为“私域”社交,相对于微博和短视频平台的“公域”更具有“小圈子”里聊天的优势。这个圈子对你我来说应该是相对稳定的。里面的成员也相对熟悉。原本更适合国人的熟人社交习惯。而且你能看到的内容基本上都来自朋友的分享,而不是短视频算法的定向投喂。从内容上讲应该更丰富更有趣。并且相对于短视频,图文内容的信息载量更大、思想性更强,更便于随时查找和阅读。虽然每个人的圈子是有限的,依然可以在很短时间里形成信息的爆炸性传播。但还是看到朋友圈一天一天的凋萎下去。不仅是朋友圈。公众号、群组、视频号,微信的一切几乎都在凋萎。从受众最广的社交平台蜕变成简单的通讯+支付工具。

我问过身边不少朋友。普遍的反映是,现在的微信朋友圈“没得聊”“不想聊”。作为一名整天搬弄文字的自媒体作者,我对这种感觉简直再熟悉不过。就如我昨天的文章里讲过的。这个时代里想说的总是太多,真能发布出来的实在太少。收藏夹里的文章如果不及时生成文字保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蒸发一批。有些觉得还不错的内容又是仅自己可见。人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哪句话给自己或者他人带来麻烦。偶尔冒一两个泡,得到的回应也是寥寥。于是慢慢的就变得不爱说话了。毕竟谁也不愿意整天对着一面墙自言自语。柏拉图说,孩子害怕黑暗情有可原,生命中真正的悲剧,是成人害怕光明。

导致朋友圈如此现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价值观的撕裂。尤其是最近两年。因为方方、因为川普、因为俄乌战争、因为以哈战争……直到今天的莫言、农夫山泉。更不用说转基因、中医、女权、狗肉这些永恒的友尽话题。于是,朋友圈一遍又一遍的撕裂。昨天还是同一个阵营的战友,明天就是不共戴天的敌人。资讯的发达让不同地域不同生活背景的人有机会毫无阻碍的交流。人们仿佛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和身边人在认知和价值观上有如此大的差异。从争论到争吵只是一瞬间的事。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能互道一句傻X彼此远离。这样的观念撕裂,最早发生在各种各样的同学群、亲戚群。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上兴起了一门新的学科:比较无知学(agnotology)。比较无知学的研究对象是“如何向公众扩散无知混淆视听”。它的研究范畴是如何引导舆论分歧,制造观念撕裂。就像人们在看到两个显示不同的钟表,反而会丧失时间概念一样。两种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也会使人变得茫然,进而忽略掉隐藏在观点背后的基本事实。

但人总不能失去与外界的联系。于是一边撕裂一边寻找同温层。直到所有人都沦为偏见的奴隶,就如同做暴君的奴隶一样。在信息投喂和同温层效应的双倍加持下,人的思考往往是螺旋向下的。接触到的信息越多,越不愿意接受异己的观点,认知越封闭。人们开始变得只关注自己身边的事。对容易引起争论的话题开始有意识的回避。这一切都是在你不知不觉中渐渐发生。

当一种声音逐渐消失的时候,另外一种声音就会占据主动。司马美房、中专卢大师以及左驱新秀毛星火虽然表面上打着爱国的旗号收割粉丝。本质是在恶意传播无知。斯坦福大学科学史专家罗伯特·普罗克特在研究过大烟草公司的宣传方式后发现,“无知不只是‘不知道’那么简单,这还是一种思想控制的手段,是那些希望你‘不知道’的强大利益团体故意营造的一种效果。”而“故意传播无知”意味着不需要民众有多少理性的思考,只要有足够的狂热。于是便形成了《1984》中所说的,无知即力量。

不要对我那位朋友至今不知道“贵州山火”有什么惊讶。因为在官媒眼中,不是所有的灾难都可以成为新闻,也不是所有新闻都有“传播价值”!尤其是当我们的注意力被“毛星火起诉莫言”“松散汽车创始人张小雷举报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婚内出轨”吸引。还有多少兴趣关注同期的另外一则新闻:MIT(麻省理工学院)一口气发布6篇论文,高调宣布高温超导体应用于可控核聚变。这意味着核聚变的商业化将用不了50年就可以实现。与此同时英特尔宣称2024年制程工艺将进入“埃米时代”。这意味着英特尔有望在2030年实现单个封装中集成一万亿个晶体管。算力+新能源+AI,革命性的进步让世界加速演变。而回首我们这边,却一直有人在竭力挑动斗争,重启整人邪风,故意传播无知!你对世界的误解,往往就是来自于一种被迫的无知!

可怕的是,这种“故意传播无知”意味着我们不得不进入一种“新无知时代”。让我们获取世界前沿信息的能力趋近于零。然后在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里夹杂进去过多的“结论”。很多人认为自己具有的独立思考,其实都是对“权威声音”的轻信和盲从。就像是电影《周处除三害》中,匍匐在尊者脚下的信徒。自以为什么都懂,其实连最基本的独立和自由都失去了。而一个用户不能自由参与和发声的互联网,本质上会退化成一个信息单向发布的显示屏。这种信息的单向性,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一种只能被动接收,难以主动发布的状态。这将进一步加深不同人之间大脑同化的程度。如果一个人的大脑被装进笼子,创造力是无从谈起的。并且是一步慢,步步跟不上!

当人已经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本能的就会对生存以外的话题失去兴趣。还是以我的那位朋友为例。我们相识已经有二十个年头。他最初来北京创业,曾经有过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但像他这样既无背景又无资本的人,能混到中产就是天花板。去年孩子小升初,因为满足不了北京的就学资格,只能让媳妇和一个孩子回老家读书。自己带着另外一个孩子留在北京。加上最近生意艰难。整个人就像一个上满了发条的铁皮玩具。哪里还会有时间驻足思考?其实我的很多读者也都说过类似的话:不是不想看公众号的文章,而是实在累得提不起精神。自己的生活中已经满是艰辛,再看到那么多灾难和痛苦,真怕自己承受不了。有时候宁愿选择麻醉自己,过一天算一天。我非常理解这种状态。如果一个人疲于奔命的时候,是无暇顾及他事的!

越是这时候的人,越容易落入某种宗教性质的骗局。人一旦成为“新造的人”,能左右他的思考路径的一定不会严谨的逻辑;而是最为简单易记的口号和令人热血沸腾的煽动。他们会不在意过程和证据,只需要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理由。无论是否愿意,这都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时代。很残酷,很荒唐,也很真实!

不要以为你已经看到了荒诞的全部。现实的荒诞远超你的想象。

今天就写到这里。最后想说的是,虽然现实如此,但并不是我们必须放弃的理由。我要致敬那些依然坚持在微信朋友圈里发声的人。不同的声音,才是实现信息平衡最必不可少的。当有人发现站出来居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的时候,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站出来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不妨尝试一下,偶尔“冒个泡”。相信我,冒泡的人多了,一潭死水也会变得沸腾!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超级英雄,能拯救未来的是现在的自己!不要等到身处“寂静岭”的时候,才突然想起自己什么都没做。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头牛大观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315/2030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