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新能源车供过于求文章被删 专家析产业困境

图为2024年1月24日,在中国南部广西省柳州市,微型电动汽车停在一幅写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城”的壁画前面。

近期,美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访华都提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引发热议。中共发改委指新能源车供过于求一文被删。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政府补贴,资源大量投入形成恶性竞争,中国企业不是在打品质战,而是在打价格战,企业增收不增利,北京应该要改变经济策略,而不是回避这个问题。

新能源车价格下降因供过于求?文章被删

中共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周一发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下跌,一般跌幅在5%~10%左右。其中,监测的新能源汽车有10款价格下跌,降幅最大的为比亚迪-宋PLUS新能源(DM-i110KM旗舰型),售价从年初的15.48万元降至13.98万元,下跌9.69%。

监测中心表示,价格下降主要因为市场供过于求、电池成本降低和规模化及全产业链优势。

目前该消息在发改委官网上已“找不到网页”,但路透社及陆媒引用了相关数据。报导称,由于供应过度,今年的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价格战争加剧。

中共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发布《今年以来深圳新能源汽车价格普遍下跌》一文,已被删除。(网页截图)

特斯拉中国的Model3在深圳的价格下降5.93%,Model Y则下降0.9%。

从供应端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944.3万辆,按年增长三成。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仅比亚迪、华为旗下问界、理想(02015)三家的计划交付量就增加230万辆,而市场需求预测仅有210万辆增量。市场将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该中心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将异常激烈;价格战可能以多种形式展开,包括降价促销和定位下探等。

稍早,美财长耶伦和德国总理访华都提出中国产能过剩问题。耶伦强调,她特别担心中国长期以来的宏观经济失衡:家庭消费疲软和企业过度投资,而中共当局对特定产业部门的大规模支持加剧了失衡,给美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工人和企业带来巨大风险。

十多年前,中共政府的大规模支持导致低于成本的中国钢铁充斥全球市场,并摧毁了全球和美国的工业。

分析:政府补贴导致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

4月16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记者会上公开回应,否认产能过剩,称供给和需求都具有全球性,中国新能源产业优势不是靠政府补贴产业形成的。

台湾南华大学副教授孙国祥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美国等西方国家跟中国大陆新能源产能过剩问题上,是各说各话。中国的电动车制造商得益于中共的新能源积分政策,变相的政府补贴,是目前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真正的重点。

孙国祥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中国大陆境内早就进入价格竞争的情况。举例而言,中国大陆目前市场销量排第六的上海汽车通用五菱去年曾推出一款只卖2.98万人民币的电动车。

他介绍说,这种车虽然容易故障,但是维修相对方便,因为汽车的技术已经从机械化变成智能化的组装了。日本名古屋的一位教授针对通用五菱这款车进行拆解分析,得出该款车的利润不到88块人民币。

“知微见著,其实中国的整体的电动车或者是新能源的产业,利润都非常的微薄。但是在中共的新能源积分政策支持下,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可以赚取价值超过13亿的积分,类似碳权的概念了。”

自2021年1月1日,中国大陆施行《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并将2024年、2025年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大幅提升到28%和38%。

“因此整个新能源车的这种所谓的积分政策,它的政策节奏变快了。”孙国祥说。

美国波士顿东北大学财务金融系教授邱万钧在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产能过剩确实是中国(中共)政府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是中国的国家补贴政策。中国是偏向于计划经济体系,所以一旦政府当局发现有潜力的产业,通常都会用各种的补贴方式。像过去太阳能板、比较低阶的半导体生产,还有钢铁也是另外一个争议的重点。

第二,跟中国缺乏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任何一个创新或者新创公司,要有相当的风险。中国整个经济环境并不鼓励新创,大家一窝蜂地跟随潮流,当然就会产生产能过剩,到最后不是在打品质战,而是在打价格战。

第三,从市场上来看,电动车的生产在近十年市场销售越来越大,可是电动车的基础设施,比如充电桩供给并没有很快地跟随上来。在里程数受到限制等情况下,消费者购买的时候会有一些考量。

无论是从生产面,或者是市场的需求面,如果在自由经济之下,厂商对于市场的需求其实是比较敏感的;在补贴经济的情况之下,相对来讲它针对市场的前景就没有那么敏感地去做一些调整。

中国产能过剩企业增收不增利

事实上,中共之前也承认产能过剩。去年12月召开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学者观察,“量”与“价”的背离已是中国经济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根源便是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下跌,企业增收而不增利。

彭博社报导,耶伦请北京最高领导人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其经济增长战略。如,中国可以通过加强退休保障和降低教育费用来刺激国内支出。

邱万钧认为,美国是对中国传达一个比较审慎、重要的讯号。耶伦对中国的建议其实蛮中肯的,传统上来讲,美国并没有很强烈地要跟中国去做竞争或围堵的企图。到目前为止,基本上是站在保护美国的立场。

“如果中国将新能源产能用在他自己的内需上,用在改善民间的生活品质上,或许符合人多力量大的精神。但是如果这样过剩地生产,拿来在全世界的自由贸易上去做竞争的话,在目前国际贸易的架构上,会有一些争议。”他说。

李强称,中国的产业补贴符合世贸组织规定。中国的新能源产业优势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要求“坚持公平竞争、开放合作”。

对此,邱万钧认为,欧美国家现在所做的贸易措施,有违反公平竞争精神之嫌,但这要国际贸易组织WTO去做仲裁,因为很多细节要用资料分析,包括中国对于新能源产业的一些补助,欧美国家针对中国的补贴去做回应,这要交到WTO去做最后的判读。

他指出,中国目前来讲人均GDP已经达到比较高水准的中度开发国家的阶段。根据中共国家统计局去年公布的数字,2022和2023年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2000美元了,可能要用不同的国际贸易标准来去做审视和规范。

中共当局会改变经济策略吗?

西方各国都开始担心来自中国的“倾销”。根据中共海关总署数据,仅2023年的第一个季度,电动汽车、锂电池跟太阳能电池合计出口增长了66.9%,同比增量超过了1000亿元,拉高了出口的整体增速两个百分点。电动载人汽车出口647.5亿元,增长了122.3%,增速在“新三样”中最快。

美国财长耶伦表示,不会再容忍中共无限制地输出产能。去年10月,欧洲联盟宣布正式开展对中国进口纯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

对于中共当局是否会改变其经济策略,邱万钧认为目前无法判断,理性上是应该要改变的。投资创新都有风险,要改善中国的财产权的保障。

孙国祥表示,必须要关注中国是一个党国体制或者全国体制,对于一些新产业的空间发展是整个政府在引领的,不像民主国家或者自由主义国家,是一种自由放任的情况。

“中国大陆存在房地产、债务、失业等等一系列问题,所谓新的成长模式也就是内循环跟大循环。内循环就是要建构整体自己的供应链,外循环是想要透过一些具有竞争性的产业去出口,整个外循环就是依赖所谓的‘新三样’了。

“所以,我们可以预计尽管中共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它还会持续地建构这个产业的利基。它就是要抢在这个产业的最前沿,让其它国家没有办法有超越的空间。‘新三样’是以开发国家作为最大宗,也在吸引开发中国家的市场。”

孙国祥认为,当西方国家在面对类似“一带一路”或者新能源产能过剩时,必须要做整体的盘点,把相关的产业链、不同的链条组合起来,才可能真正面对中国目前的竞争情况。

责任编辑: 方寻  来源:大纪元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4/0425/204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