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港台 > 正文

马英九:当年听闻解严像触电

 

适逢解严二十周年,国民党总统参选人马英九昨天谈及当年在总统府内担任英文翻译,听闻蒋经国总统亲口对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女士宣布解严时,头皮发麻、身上好像触电一样,「因为我们正在改写台湾的历史」。

马英九昨天和国际趋势大师约翰·奈思比对谈,会后接受媒体询问时,回忆起当年参与蒋经国总统宣布解严的过程。

除了回忆过往,马英九也就台湾经济出路向趋势大师约翰·奈思比请益。奈思比说,台湾必须要跟世界接轨,寻求与中国经济整合,拚经济比拚外交承认还重要。

谈到领袖应具备的特质,奈思比说,最重要的是道德操守,因为过去几年来,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甚至是美国民众,对他们的领袖都失去信任,且在网路的助长之下,这些声音比以往更大。他认为,以前由上而下的领导统御方式已经不管用了,未来的趋势将是由下而上。

-----------------------------------------

背景资料

蔣經國与父亲蒋中正在1948年
 
推动政治民主化
 
蒋中正逝世后,台湾社会由追求经济的富裕,转向追求政治的民主。这段期间发生的中坜事件(1977年)及美丽岛事件(1979年),反映此股趋势的隐隐胎动。根据相关文献的记载,面对来自海峡对岸、国际局势和岛内本土化潮流的压力,蒋经国很早就意识到,只有持续发展经济、落实政治民主,建立更开放的社会,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才得以继续维持。民国七十年代(1980年代),蒋经国加速民主改革的年代,从解除戒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到国会改革。

蒋经国开始思考解严以及国会改革问题萌芽较早,据称曾交待时任驻美代表的钱复研究「戒严」(martial law)的意义,以及国际社会对台湾长期戒严的观感。1986年10月7日下午,蒋经国在总统府接见美国《华盛顿邮报》发行人葛兰姆(Mrs. Katherine Graham),正式告知对方「中华民国将解除戒严、开放组党」,台湾的民主改革踏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此后,《动员勘乱时期国家安全法》、《动员勘乱时期集会游行法》与《动员勘乱时期人民团体法》的草拟工作,曾遭遇党内质疑大幅度开放自由权利是否合宜的声浪。蒋经国之回应是,「解严后当然应该更宽,不能更严,否则就是换汤不换药。」国民党必须持续改革的基调因此确定。

1987年7月15日,《国家安全法》开始施行,同日中华民国正式解除在台湾实施了三十八年的戒严(金门与马祖则在1992年11月解除战地政务〕。蒋经国「法统在法不在人」的决定,确定了台湾朝向民主改革不可逆转的方向。随后又解除实施了三十多年的报禁。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本站综合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0628/4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