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宁死不屈 以身殉国

—纪念阎海文烈士殉国七十周年

作者:
 
小时候,我居住在东北渖阳郊区满族村“耶什牛录”。记得我刚上小学时,背诵过两本《三字经》。一本是学校的教科书,众所周知的“人之初,性本善”,宣扬儒家的道德、思想,教授儿童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另一本则是秘密传诵的。当时是日本鬼子统治东北的“伪满洲国”时代,这本秘密传诵的《三字经》,如果落在汉奸或倭人手里,是要杀头的,因为那是专门歌颂东北抗日英雄光辉事迹的手抄本。歌颂阎海文烈士这一段,经过60多年的岁月消磨,在我的脑海里至今记忆犹新:
 
“阎海文,当空军,打日机,八架焚;投炸弹,炸敌轮,轰轰轰,三舰沉。
 
身受伤,落敌方,从容中,举手枪,不受辱,不投降,先杀敌,后自戕。
 
智仁勇,真胆量,为国民,好榜样,传后世,永流芳,家乡人,不可忘。”
 
秘传《三字经》的作者当然是东北的爱国志士,他的真名实姓无可奈何地不能出现在手抄本上,所以至今不知道作者姓甚名谁。
 
我只知道,从开始记事起,对阎海文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由于我哥哥路志远与邻居阎明忠的缘故。我幼时,常常听到他们悄悄讲述阎海文在上海壮烈为国捐躯的故事。阎明忠同阎海文的哥哥阎海学比较熟,他们同姓同宗,年岁相等,又是同班同学。他们的祖先在吴三桂大开“山海关”方便之门时分开了。阎明忠的祖先留在当时盛京(即渖阳)西郊阎家荒。在努尔哈赤时代,盛京四周有四十八片“荒”,即八旗子弟练马的草场。而海学和海文的祖先进入中原打天下,战后在河北昌黎落户,因此,兄弟俩具有两个租籍,先是关外,后是关内。
 
我哥哥和阎海文都生在龙年──1916年。我哥哥说,“九·一八”事变前两年,他和阎海文都在渖阳读初中,一在东关,一在南关。当年“巴黎外方传教会”争取到法国政府获得的“庚子赔款”中的一笔余款,捐赠给奉天总督府教育厅,指明“专款专用”建设一批学校,这两座中学就是这笔款项建成的。
 
1931年的每个星期天,阎海文和我哥哥都到小南门天主堂上主日课,他俩就是那时候相识相知的。“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三省,大家成了“亡国奴”,情绪都很低落。听哥哥说,讲主日课的是一位很有学问的法籍梁神父。梁神父看出“两条龙”坐不安神,便给予发言和提问的机会。阎海文立即想知道西方人对日本侵略中国所抱持的态度,就勇敢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在日伪统治的铁蹄下,梁神父不便直言,便借用“英法战争”作比喻,慷慨激昂地讲述了法国圣女贞德的忠勇情操和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故事,还讲述了许多其他圣人圣女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梁神甫含沙射影,以古喻今,既表现了西方人对日本侵略中国的强烈不满,又鼓舞了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
 
不久,全东北所有的学校被强制教授日语,灌输日本“军国主义”思想,鼓吹“大东亚共荣圈”──也就是当年的尽量“去中国化”。阎海文和我哥哥都很气愤,都不愿意为“伪满洲国”效劳,便退学回家。我哥哥决心献身教会,很快进入天主教修道院,毕业后成了神父。
 
阎海文退学后回到北镇(今北宁市)大市乡(今海文乡),第二年,阎海学、阎海文兄弟俩同到北平就读于抗日的“东北中学”。他们的父亲阎仲三不惜每年卖掉两块良田,几近倾家荡产的地步,筹措昂贵的学费,送两个儿子到关内读书,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中继续接受祖国的正规教育,希望他们有朝一日为光复东北献身出力。阎海学、阎海文兄弟俩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发奋苦读。阎海文1934年高中毕业后,以优异成绩先后考上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和“中央航空学校”。当年报考空军航校的人特别多,报名者一万多人,实际录取只有一百名,真正的“百里挑一”。阎海文实现了梦寐以求当飞行员的理想,遂放弃陆军军官学校,兴高采烈地前往杭州笕桥空校。又经过两年苦读和严格的训练,阎海文成了优秀的飞行员,分配到空军第五大队当见习官。
 
1937年春,阎海文被任命为少尉飞行员。“七.七”事变后派驻扬州担任“战场空中支援联勤”并执行南京空防任务。当年有不少关于阎海文在上海和长江下游一带空战凯旋的消息和故事悄悄传入东北,鼓舞着敌占区的人民。
 
1937年8月17日,中国空军最高指挥部下达空战命令,命令第五大队派出6架“战斗轰炸机”(当年德国造的一种两用飞机)执行任务。上司虽然深知阎海文作战勇猛,敢于牺牲,但一时没来得及安排他出空勤。阎海文听到实战杀敌的喜讯,兴奋异常,当仁不让地主动请战。他慷慨激昂地表态:“我是一个流亡生,没有家小,没有后顾之忧。请求长官派我出勤,为父老乡亲报仇雪恨!”由于态度坚决,几次坚请,大队长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遂与战友们一同迅速飞上蓝天,轰炸日军阵地。当时日军阵地上的高射炮火极其猛烈,中国飞行员们却奋不顾身地向目标俯冲。六架战斗轰炸机携带的三千磅炸弹,全部命中目标。即将返航时,阎海文的座机不幸被高射炮击中要害部位,机身顿时起火,浓烟滚滚,失去控制,成螺旋形向下坠落……在万分紧急时刻,阎海文弃机跳伞。他尽力操纵降落伞,试图降落我军阵地。但由于风向、风力的缘故,未能如愿,落地后举目四望,发现自己已深深陷入敌阵。
 
那是战争初期,日军还没有俘获过中国的飞行员,因此他们想活捉阎海文,“宣扬战果,鼓舞士气”,通过严刑拷打挖出军事秘密。目睹从四面八方围拢来嗷嗷怪叫的日军,阎海文丝毫没有惊慌和畏惧,他知道敌人试图活捉他,便没有隐藏,屹然挺立。待敌人靠近时,迅速拔出手枪,对准合围之敌,一连撂倒几个。当他的枪膛里只剩最后两颗子弹时,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再撂倒两个敌人,自己会被敌人俘虏,一定不能让敌人的阴谋诡计得逞……这时,敌人见阎海文没有射击,以为他的子弹打完了,便叽里咕噜地大叫着涌上来,争取“活捉支那飞行士”立功。
 
阎海文如青松般立定,镇静如山。当敌人越来越靠近时,日军翻译的喊话传过来:“支那飞行士,快快投降吧,皇军饶你一命!”阎海文大笑一声,高声地回答:“中国没有被俘虏的空军!”他迅速举枪撂倒最前面一个敌人,然后从容不迫地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惊天动地泣鬼神的“砰”然一声之后,阎海文慢慢倒下了,鲜血撒在中华大地上,壮烈地为国捐躯!
 
这一切都在瞬间发生,近在咫尺的鬼子军,目睹这一气壮河山的场景,几乎都惊呆了。事后,一位目睹现场的连级军官被日军上海战区最高司令官白川大将召见,当面详述阎海文英勇殉国的经过。崇尚“武士道”精神的大和民族,对视死如归的勇士特别敬重。白川大将在汇山码头向日本海军陆战队训话时,对中国这位年仅21岁的飞行士忠贞不二、宁死不屈表示了敬佩。白川命令厚葬阎海文,在墓碑上刻着“支那空军勇士之墓”。为借中国空军勇士鼓舞日本侵略军的斗志,日本军阀在东京新宿举办了“中国空军勇士之友阎海文展览会”,展台上展出的除阎海文烈士的手枪、子弹带、弹壳、降落伞和飞行服装之外,一件最重要的展品是从阎海文的飞行帽夹层中找出的珍贵照片。正面是一位含羞微笑的美丽女郎,背面用铅笔留下了秀丽工整的字迹:“南通州安东巷三号刘月兰”。这张照片上的年轻姑娘,是阎海文的闺中密友?初恋情人?还是他的未婚妻?令人遐想……这张照片,证明了我们的烈士是感情丰富、有血有肉的真英雄,他有爱也有恨,但在民族气节、大是大非面前,毫不犹豫地割舍了儿女之情,选择了正义和永生!当年,日本青壮年男人都被征召入伍,进行野蛮的海外侵略战争,国内留下无数少妇“守活寡”。这张照片吸引了成千上万多愁善感的日本青少年,因此,阎海文事迹展览在东京轰动一时,前来瞻仰的日本人络绎不绝,一直延续了28天。
 
阎海文烈士离开我们已70年了,他的英雄形象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含泪写于2007年7月18日阎海文烈士殉难70周年纪念日。
 
阎海文烈士像(阿波罗网站配图)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黄花岗第二十二期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7/1019/6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