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WSJ:中国“电荒”折射深层矛盾

国正面临着暂时的电力短缺,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很快得到解决,则可能会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连锁效应。造成中国大范围电力短缺的原因很多,但核心问题是定价和分配体制已经难以跟上中国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周三宣布,已经建立了协调机制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并敦促发电厂和煤炭生产企业努力缓解短缺局面。中国的大部分电力都来自于燃煤电厂。

监管部门周三表示,包括重要工业和出口中心广东省在内的13个省级电网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全国总计有近7,000万千瓦的电力缺口,约占中国总发电能力的十分之一,几乎相当于英国的全部发电能力。分析师称,煤炭储备已经降到了正常水平的一半以下。

中国一直在努力满足电力需求的不断上升,去年共新增了1亿千瓦的发电能力,几乎相当于每周建成一座发电站。但根据规划,中国还需建设数百座电站。

分析师和业内人士表示,当气温回升、供暖压力缓解后,电力短缺局面就会得到缓解。不过夏季将带来另一个用电高峰,因为到时日益壮大的中产阶层将使用空调度过酷暑。除非普遍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得到解决,否则中国的电网将再度面临考验。

中国持续的电力紧张可能影响到全球能源市场。2004年时,中国对原油的需求增长了近16%,不仅震惊了全球市场,还推动国际油价大幅走高。当时需求飙升的主要原因就是大范围的电力短缺迫使许多中国工厂使用柴油发电机维持运营。

尽管美国的信贷危机对全球产生了广泛影响,油价也从每桶100美元的高点回落,但中国对原油需求的大幅增长可能会推动油价重新回到令人难以接受的高位。

目前尚不清楚今年中国的电力短缺情况到底有多严重。但这次的麻烦又多了一样:中国正在成为煤炭进口大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和生产国,中国78%的电力都来自于燃煤电厂。在此前很多年里,中国的煤炭生产不仅能做到自给自足,还颇有盈余以供出口,而现在中国已经需要进口煤炭了,尤其是为满足那些远离北方产煤中心的南方消费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令其运输基础设施相形见绌:中国缺乏车皮、港口以及输变电线路,难以将电力分配到最需要的地区。

这可能会推高澳大利亚、印尼和南非等煤炭出口国的煤价,并有可能加大通货膨胀压力,影响范围甚至会波及远在欧洲的消费者。

瑞士银行(UBS)驻香港的高级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表示,最初的影响或许局限于周边地区,但其影响却可能蔓延开来。

华中地区15年来最严重的降雪损坏了主要的输变电线路,干旱也降低了中国数千座大坝的发电量。水电占中国总发电量的16%。

分析师则将电力短缺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价格控制。中国已开始对国有电网和供给体制进行改革。政府从2006年起放开了煤炭价格,允许煤炭价格此后每年上浮10%。但与此同时,主管部门却把电价控制在原位,甚至进行了下调,因为政府担心如果电价涨幅过高会引起通货膨胀和社会不满。

这挤压了发电厂和输变电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有些电力企业宁可停业,也不愿再购买昂贵的煤炭,在亏损状态下经营。中国国有炼油企业去年秋天也采用了类似的策略,眼见柴油供应短缺威胁到了经济增长,中共政府被迫同意提高油价。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问题不在于供应,而在于定价。他说,有足够的煤炭,也有足够的装机容量。

监管部门与生产商之间的不同看法也揭示了中国体制中的另一个矛盾。尽管大部分电厂和输变电企业都归政府所有,但这些企业的独立性正在增强,它们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利润,即便与政府下达的政策发生冲突也在所不惜。中国最主要的两家电网运营商──国家电网公司(State Grid Corp.)和规模较小的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 Co.)──都希望能到海外股票市场上市。

责任编辑: 王笃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125/72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