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考验你的想象力 通货膨胀率究竟是多少?

作者:

 

通货膨胀还将变本加厉

2 月份 CPI 上涨 8.7% ;国际油价 10 日创出每桶 108.17 美元的盘中历史新高; 11 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逼近 7.10 关口――这三组数据为我国未来的宏观调控政策选择带来了难度。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祁京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平抑我国目前强劲的物价上涨动力,加息变得紧迫。然而考虑到人民币升值速度不断加快,以及美国加大降息力度,中美利差扩大使中国可能面临着热钱大幅流入,流动性更加过剩的危险,这样又将与平抑物价的初衷相违背。招商证券分析师胡鲁滨认为,我国应对物价上涨的根本途径应是控制总需求。而要控制总需求,加息不是很好的选择,有可能导致调控过度,严重可能导致经济滞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等数量型的货币调控手段更适合目前的经济形势。”胡鲁滨说。“估计一季度国际油价还将继续高涨,这给我国物价上涨带来很大压力。从 2 月份 CPI 数据看,除了食品价格,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传导至国内工业品出厂价格,进而成为了推动 CPI 上涨的重要因素。”长江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李冒余说。对于人民币要不要升值问题,胡鲁滨认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早已消化,热钱大增的空间已经不大,“在目前通胀压力巨大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应该是处在一个较好的条件下。”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宏观分析师李慧勇预计,今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将明显加大,幅度达到 8 -10 %。据国家统计局 11 日公布的最新统计,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春节等多重因素影响,今年 2 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同比上涨 8 7 %。其中,城市上涨 8 5 %,农村上涨 9 2 %;食品价格上涨 23 3 %,非食品价格上涨 1 6 %;消费品价格上涨 10 9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 2 0 %。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 1 月份上涨 2 6 %。( 2008 3 12 《现代快报》)

嘻嘻。

这个官方权威的经济数据,恐怕又让人大惊失色。

CPI 涨幅达到 8.7% ,这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原本就差不多成了惊弓之鸟的国民安之若素了吧。

考虑到中国官方数据造假那是举世闻名的,所以,真是的通货膨胀率究竟是多少,恐怕是非常刺激或者考验全世界人们想象力的活计了。

其实,那些着眼于短期宏观经济预测的经济学家们,早就对现如今的物价快速上涨有所描摹。去年 4 25 日布隆博格消息,今年 1 月份发生的“墨西哥春卷危机”引发的震荡并不仅仅局限在平底锅里。如果摩根大通中国市场部主管李晶的预言真的应验的话,全球所有的商品――从啤酒到牛排价格都将上涨,一场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正在到来。李晶的预言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计算基础之上的:每生产 1 公斤 牛肉需要耗费 7 公斤 的饲料,而 13 亿中国人正在改变传统的以谷物米面为主食的饮食习惯转而食用更多的富含蛋白质的肉类食品。如果说中国廉价出口商品为抑制世界性通货膨胀发挥了重要贡献的话,中国人对蛋白质食品的追求则可能适得其反。 13 亿中国人对肉类食品的需求将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国内的生产能力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中国人只好到全世界购买各种肉类禽蛋――这势必会推高全球食品价格,进而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据预测,从 1997 年到 2020 年,全球对肉类食品的需求将会增长 50% 以上,这其中大部分新增需求都来自于中国。尽管这样的预测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但对肉类食品需求猛增可能引发的谷物类粮食供应不足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加糟糕的是,随着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利用谷物制造酒精或其他代油产品出现了旺盛的增长势头,这进一步加剧了谷物供应紧张的局面。

……………………

嘿嘿。

由于中国人现在吃肉多了,所以推高了粮食价格,这种说法很是乖巧吧。反正,信不信由你。

去年,崔之元所发的内容当中,也有那种特别国债来解析通货膨胀的。

Cui Zhiyuan

2007 7 13 7:25

1.55 万亿特别国债如何回收流动性?

1.55 万亿特别国债如何回收流动性? - 北国之春 - 搜狐博客

全国人大常委会昨日( 29 日)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及调整 2007 年末国债余额限额的议案》,决定批准发行 1.55 万亿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并批准将今年年末国债余额限额调整为 5.36 万亿元。

上述巨额资金将用于购买约 2000 亿美元外汇,作为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 SIC )的资本金来源。这意味这酝酿已久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资本金方案最终铁板钉钉。

财政部出击:回收过剩流动性

昨日,财政部就此次特别国债发行进行了专门说明。财政部表示,批准发行 1.55 万亿特别国债购买外汇的这一做法,不仅可以抑制货币流动性、缓解央行对冲压力;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使宏观调控更加有效;此外,此举还可降低外汇储备规模,提高外汇经营收益。

27 日上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8 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也曾表示,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财税政策措施之一。他指出,由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能缓解流动性偏多的压力,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加强宏观调控。

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失衡的背景下,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资金大量流入,出现了流动性偏多问题,带来了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而显而易见的是,为了缓解流动性偏多问题,虽然此前一直由央行担纲多面出击并有所斩获,但目前流动性偏多问题仍然突出,并带来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

因而有业界分析人士认为,此番“国家财政部将发行巨额特别国债”的消息得到座实并开始付诸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意味着宏观调控的接力棒正从央行传向财政部。

而上述观点也有分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余永定看来,“如果由财政部来承担部分对冲流动性的责任,央行与财政部必然产生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协调问题。即便最终能够协调好,中间也会付出很高代价。”

如何发行:确保市场平稳运行引争议

引人关注的是,对于市场近来高度关心的特别国债发行方式、发行时间等具体问题,全国人大的相关议案和财政部昨日的说明均未明确坐实,其措辞依然带有较大的不确定性――财政部昨日表示,这次特别国债的发行将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采取市场化发行的方式。考虑到货币政策操作和缓解市场流动性的需要,“拟发行的国债为可流通记账式国债,期限结构确定为 10 年期以上,利率根据市场利率水平确定。”

据了解,此前关于特别国债的发行主要有两种方式可以选择:一种直接向央行发行,一种是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另外还有一种在机构、个人等更大范围内发行,类似于普通国债。

而不难看到,目前市场上对两种特别国债具体选择的发行方式仍然有不同意见,对其相应的影响也有多种考虑。总体来说,普遍认为如果直接向央行发行,然后央行此后逐步释放特别国债作为对冲流动性工具,对市场影响会比较有限。另外一种就是直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特别国债,这被认为将强烈吸收整体资金面,并对股市、债券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发行巨额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储备意味着对流动性的二次对冲。” 余永定在发表上述观点的同时称,他对将发行特别国债同对冲过剩流动性相联系尤其表示反对。

余永定指出,为了保证市场的平稳运行,央行在发行央票时是在公开市场上连续滚动发行 3 个月、 6 个月及 1 年期或更长期的央行票据;发行 10000 亿元的央票大概要进行上百次招投标,否则央票的发行就会对货币市场造成冲击,导致利息率的大幅度波动。

财政部昨日的书面解读似乎有意回应类似上述“顾虑”,并认为此举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发行方案对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影响。财政部称,“鉴于这次发行的特别国债规模较大,财政部在设计发行方案时,将会周密考虑,精心设计,确保市场的平稳运行。”

特别国债可能影响货币政策格局

财政部指出,这次特别国债发行本身对宏观经济政策来说应该是中性措施,发行特别国债购买外汇后,将增加央行持有的国债,增加对货币政策操作的支持,为央行今后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

“人民银行通过逐步卖出特别国债调节货币供应量,缓解流动性偏多的问题,并充分发挥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点的功能。”尽管财政部一再诠释此番动作的积极意义,但在一些观察人士看来,由于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筹措资金涉及资金面巨大,难免会对国内的各个市场,甚至长期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余永定认为,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发行特别国债,可能会对金融市场造成冲击;国债利率的明显上升,将对整个货币市场、进而对资本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利率上升过快还将使人民币汇率因套利资本涌入而承受更大的升值压力。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师李慧勇则表示,发行特别国债对资金面肯定是有影响的,因为“目的就是回收流动性”。但他认为政府必然会在发行时考虑到市场资金面的状况,尽量避免对资金面有大的冲击。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购买 2000 亿美元的特别国债的发行,其对资金面的影响是巨大的,相当于大约 9-10 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 ( 每次 0.5 个百分点 ) ,即使分批次进行,对整个市场的流动性也将产生显著的影响。

――――――――――

(背景资料)我国上一次特别国债发行于 1998 年,为给四大行注资筹措资金,财政部向四大行定向发行了 2700 亿元特别国债,同时央行进行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合并了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账户和备付金账户,并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 13% 下调到了 8%

……………………

这之后不久,金人庆就因为与青岛市委书记杜世成、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以及目前还在位的高官共享一个李氏情妇而从财政部部长位子上下来,去到国务院研究中心当了个副主任的闲职。

而在财政政策方面的作用,也表现出越来越逼仄的态势。

多年的朋友许峥发来的坊间对包括财政政策在内的衙门选择范围的忧虑。

过热数据考验决策部门智慧

有分析人士认为,无论是上半年经济数据,还是 6 月份 CPI ,都显示出宏观经济走势处于高位运行的状态:央行对 CPI 给出的调控底线是涨幅 3% 6 月份 4.4% 的涨幅显然远远突破其限度,而这一数据几乎是之前预测机构给出的最高预测值。顶着上限运行的 CPI 预示未来月份还可能会继续攀升。

对于上半年和最近月份经济走势的看法,其实完全可以套用人大财经委的判断,那就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在此之前,决策部门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是“防止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简单对比这两句话的字眼,我们很容易看出决策层对于经济形势判断的变化。如果把“防止”作为目标,那么“趋势更明显”足以表明现实与调控目标正在背道而驰。更直接地说,上半年和 6 月份数据表明,前期调控政策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的作用已然落空。

但是,得出这个结论需有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以往的调控政策本身“理应”发挥效果。遗憾的是,这一前提本身并不存在。

首先,作为调控政策制定最重要的判断依据,中国目前的 CPI 数据严重失真。现行的 CPI 指数缺乏真实性与科学性,无论是在权重上还是类项的计算上,根本就无法客观地反映居民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动情况,以及变动水平。目前国内 CPI 指数的构成包括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等八大类,共 300 多项。然而,这八类项目的权重设计却与居民实际购买消费品价格的变化相去甚远。以目前居民开支比重最大的居住类项目为例,在中国 CPI 的计算中,居住类权重仅为 13.2% ,美国居住类权重达到了 42% ,一般国际水平也在 30% 以上。可见,中国这种统计方式与居民实际消费支出水平差距远到离谱。据此计算, 2005 年居民的居住消费开支为 808 元,但实际上,不仅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即便是在二、三线城市,这个开支数字都远远不够。

其次,宏观调控以 CPI 为目标固然是国际惯例,但是 CPI 的变动只是宏观经济矛盾的结果,而非原因,单纯以 CPI 为调控目标只能是治标不治本。中国经济运行最大的制约来自于国内消费不足,正是由于内需不足,导致大量的生产供给能力无法在国内消化,才转而以出口外销为出路。外销换回的外汇通过强制结汇制度,转变成为央行投放的高能货币,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变成倍增的社会货币供给,从而最终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因此, CPI 只是表现通货膨胀的数据而已,以其为调控目标影响的是上述链条的终端,而非源头。诸如 CPI 偏高,即考虑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定向票据(未来的特别国债从机理上类似于发行票据)等等,在本质上都只是把央行自己投放的高能货币,在其进入实体经济之前,人为地再收回到央行手中,仅此而已。

综合这两点,失真的 CPI 数据让本应早就报警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一再勉强维持着“高增长、低通胀”的面纱;另一方面,即便是面对一高再高的 CPI 数据,货币政策当局可推出的调控工具仍然是捉襟见肘,因为持久存在的产品供求差距造就了源源不断的外汇流入。为此,即便是高达 1.5 万亿的特别国债,最多也只有消化增量,而无法彻底破解存量。由此,面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深层次问题,需要调控部门尽快跳出既有政策思维束缚,唯有从全新视角来破解,才能够摆脱当前调控的困局。

中国目前宏观经济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国民收入分配存在问题,财政对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投入不足,低收入群众收入增长不快,储蓄率和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这一论述点到了问题的实质,面对微观经济中普遍存在的供过于求现象,对于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且以“和谐”为追求的中国而言,显然不能够以减少供给为调控措施。那么,唯一的手段就是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而目前,制约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预期收入没有明显增长,但是伴随着房改、医改和教育改革的推出,居民预期开支却在持续增长。因此,居民唯有抑制即期消费来应付各种预期开支,是为面对中国宏观经济趋热态势,却“屡调而无效”的根本原因所在。

对于未来调控手段而言,上半年经济数据远不如上半年税收数据值得关注: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规模近 2.5 万亿元,增幅达 29% ,是近年同期收入增长最快的一年。税收规模的大幅增长,为目前已然捉襟见肘的宏观调控手段提供了一种创新的调控思路。首先,应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从住房、医疗、教育等等制约居民消费的瓶颈问题着手,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让居民预期开支能够大幅度降低。其次,实施减税政策,实现“藏富于民”。现行的税收体制建立于 1994 年,其时的建立宗旨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也就是“藏富于国”。而这一宗旨已经不适应于当前的经济形势,需要从根本上予以矫正,通过减轻个人所得税,严格控制加税等等措施,来实现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宏观经济同步增长。两方面相结合,最终才能起到拉动内需,破解宏观调控瓶颈的作用。

或许与既有的货币调控政策相比,财税政策和社保体系建设并不会“掷地有声”,但所谓是“大音希声”,潜移默化中的变革才能够直达问题要害。对于决策部门而言,如何选择,是为考验其决策“大智慧”的一道难题。

……………………

外汇强制性结汇制度,导致外汇占款大幅度增加,并由于乘数效应使得货币供应量居高不下,给原本已经是洪水猛兽般的所谓“流动性过盛”推波助澜。如此情况下,物价指数要是不升,简直天理不容。

许峥发来的内容也认为全世界都在围剿人民币、挤兑中国形成越来越清晰的通货膨胀预期。

事实上,最值得警惕的或许还不是加息和减税的效果究竟能否实现,而是造成这一轮通货膨胀的理由:几乎全世界都越来越相信人民币将不断地继续升值,几乎全球都已开始相信中国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引领者,人们似乎忘记了财富与泡沫只有一张薄纸的距离:在 13 年前,正是人民币以贬值 50% 结束了此前通胀 20% 的经济高烧。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奥运经济”高增长,已成国际财经界一致看成“看多中国”的最大理由。然而,比洪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预期,是否已引起中国的足够警惕,仍然值得密切注视。中国经济的规模已经和 13 年前今非昔比,如果这一次,中国通货膨胀如猛虎出笼,不仅会影响国内民众的生活水准,国内经济的发展步伐,还很有可能波及世界经济,切莫掉以轻心。

……………………

其实,人们早就高谈阔论,通货膨胀那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实在是个祸国殃民的家伙。虽然说,有人对中国流动性是不是真的过盛还存有疑虑,认为对于千疮百孔民生凋敝的中国来说,真实的问题并不是流动性过盛,而是流动性紧缺。但即使不去锱铢必较概念,通货膨胀的出现却是实实在在的。

近百年来,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央行在历经无数严重甚至恶性通货膨胀的折磨后,大多已将通货膨胀视为头号敌人,以稳定的低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长期目标。美国的《 1997 价格稳定法案》要求美联储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欧洲货币同盟的基础,马斯特里特条约确定将价格稳定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从上世纪 60 年代起,德国和日本几乎同时出现战后的经济起飞,也几乎同时面临货币升值的压力;但货币政策的南辕北辙,导致两国经济走向的迥然不同。德国在马克汇率浮动渐进升值后,坚守独立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严控物价上涨,平稳渡过马克升值的难关。日本先是极力抵制日元升值,后来在外部压力下日元急速升值,又以低利率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缓解升值压力,结果既无法阻挡升值,又造成严重通货膨胀,洪水般的资本涌入股票和房地产市场,造就全球最大的泡沫经济,泡沫破灭后陷入十多年的衰退。

……………………

去年,面对中国居高不下的资产价格,中国的房地产和股市高歌猛进。洋鬼子在如此如痴如醉的飙升当中也头昏脑胀地发问。

中国股市──何处是顶峰?

2007 10 15 20:24

如果您是位中国读者,恐怕该为“泡沫”打开香槟欢庆一番,毕竟过去两年中国大陆股市飙升了超过 400% 。而如果您不是中国人,那火热的大陆股市基本上与您无缘了,不过现在香港、新加坡及周边地区的股市也开始追随大陆。虽说泡沫总有破裂的一天,但有时候它并没有某些人预想的来得那么快,中国似乎就是这样。

中国的泡沫已经发展到何种程度?今年以来,新华富时中国指数基金 (FXI) 上涨了 72.7% 。另一家基金 Matthews China(MCHFX) 则上涨了 81.3% ,总资产激增至 20 亿美元,不过,该基金经理人 Richard Gao 说,现在他们已非常小心。一家名为 U.S. Global Investor China Region Opportunity(USCOX) 的基金今年的涨幅已达 73.4% ,经理人罗密欧•达特 (Romeo Dator) 因此决定增加现金头寸。封闭式基金 Greater China Fund(GCH) 今年上涨了 30.8% ,协助管理该基金的 Franki Chung 仍“担心”无法实现强劲预期。

如今中国公司已拿下好几个市值“第一”了。像中国石油 (PetroChina Co. Ltd.) ,虽然上周遭到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减持,但今年以来的涨幅仍有 50% ,其总市值高达 3,830 亿美元(竞争对手英国石油 (BP) 2,380 亿美元)。中国人寿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的市值达 2,460 亿美元,是大都会保险 (MetLife Inc.) 或保德信金融集团 (Prudential Financial Inc.) 的近五倍。再如中国国航 (Air China Ltd.) ,以 331 亿美元的市值超过同行国泰航空 (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澳洲航空 (Qantas Airways Ltd.) 和美利坚航空 (American Airlines) 的市值总和。

中国 A 股市场 2005 年一度跌至 8 年低点。政府当年启动涉及 1,400 只股票的股权分置改革消除了市场的一大不确定因素,进而成为股市回暖的转折点。与此同时,中国的通货膨胀上升导致实际利率降至负水平,再加上大陆投资者缺乏对外投资的渠道,使得股票和房地产投资的吸引力大增。

但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即使中国央行最终动用了加息手段来抑制经济增长,但股市仍在上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Federal Reserve) 最近的降息则被看成是为中国市场的投机活动大开了绿灯。中国企业的利润之高已达到令人吃惊的水平。根据中国国际金融公司 (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 的数据,今年上半年 H 股公司的利润增长了 41% 。投资和买卖 A 股对大陆公司的利润也有贡献。

为了抑制投机,中共政府应该大幅提高人民币汇率,或是允许汇率自由浮动。刻意压低汇率水平的做法已导致经济上出现诸多扭曲现象。如今,坐拥 1.4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国正试图靠放宽对外投资来缓和通货膨胀。

负责管理共同基金 Sparx Asia Pacific Opportunities(SPAPX) Sparx Asia Pacific Equity Income fund (SPAIX) 的香港机构 PMA Investment Advisors 分析师汤姆•诺顿 (Tom Naughton) 表示,若人民币实行自由浮动,它该比现在高出三到五倍。他表示,中国股市的上扬行情已进入尾声,但离泡沫化距离尚远。现在的估值水平仅仅是偏高,但还未离谱,因此还不到回调的时候。现在诺顿仍在买进中国移动 (China Mobile Ltd.) 及其他公司的股票。

在大陆投资者将蜂拥而出的憧憬推动下,新加坡的 S 股(收入主要来自大陆的新加坡上市公司)也像 H 股一样在上涨。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 中国证券市场部总监李晶 (Jing Ulrich) 预计,明年大陆投资者购买的港股市值将达到 300 亿美元,而在港上市大陆企业的流通市值是 3,450 亿美元。

基于泡沫通常会有的演化过程,达特估计,大陆股市“理论上将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上再涨一倍“。

那么有什么能放缓股市的上涨?本周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可能会制定出新的通胀控制政策或允许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政策。若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目前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就有些过高,中国公司的盈利预测应作下调。目前市场预测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 11.3% 2008 年将增长 10.6%

眼下, Fisher Investments 的肯•菲舍尔 (Ken Fisher) 仍在畅饮着这“泡沫”充盈的香槟。他说,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股市涨的太快太多,因此在股市连创新高的大牛市下,的确存在悲观的看法。他透露了自己看好的中国基础建设板块,例如华能国际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和上海石化 (Sinopec Shanghai Petrochemical Co. )

Leslie P. Norton

(本文译自《巴伦周刊》)

本文涉及股票或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人寿)

英文名称: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上海证交所

股票代码: 601628

国泰航空有限公司(简称:国泰航空)

英文名称: 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总部地点:香港

上市地点:香港交易所

股票代码: 0293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

英文名称: China Mobile Ltd.

总部地点:香港

上市地点:香港交易所

股票代码: 0941

中国石油股份

英文名称: PetroChina Co. Ltd.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香港交易所

股票代码: 0857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简称:中国人寿 )

英文名称: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 China )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香港交易所

股票代码: 2628

AMR Corp.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AMR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英文名称: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ADS)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LFC

大都会保险

英文名称: MetLife Inc.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MET

Ishares Trust Ftse/xinhua China 25 Index Fund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FXI

Greater China Fund Inc.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GCH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油)

英文名称: PetroChina Co. Ltd. (ADS)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PTR

China Life Insurance Co. Ltd. (ADS)

总部地点:中国大陆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LFC

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 )

英文名称: China Mobile Ltd. (ADS)

总部地点:香港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CHL

保德信金融集团

英文名称: Prudential Financial Inc.

总部地点:美国

上市地点:纽约证交所

股票代码: PRU

Cathay Pacific Airways Ltd. (ADS)

总部地点:香港

上市地点:美国场外交易粉单市场 (Pink Sheet)

股票代码: CPCAY

……………………

中国的股市嘛,看看现如今全国两会期间股市的表现就知道啦。

而到了今年,洋鬼子也注意到,中国当局对物价上涨所可能引发的社会动荡草木皆兵。

中国努力稳定物价 控制通货膨胀预期

| | | 2008 01 10 13:34

中共政府表示近期将不会上调燃油及电力价格,并重申将加强对物价的监管;此举进一步折射出中共政府对通货膨胀形势的担忧。

中国国务院 (State Council) 周三发布公告称,随着全球油价和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国内物价面临着强劲的上行压力。中国国务院重申将设法防范整体物价出现上扬。去年 11 月份中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较上年同期上升了 6.9% ,升幅创 11 年之最。

中共政府一直在对国内销售的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控,并在供应严重短缺的情况下于去年 11 1 日调高了柴油和汽油的价格,这是中共政府最近一次上调油价。周三的公报表明,虽然全球油价已经涨至每桶 100 美元附近,但政府短期内不会再次提高油价。中共政府还将对粮食、食用油以及肉类制品的价格加以监管,并确保生活必需品的供应。

上述决定是在中国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会议上做出的,意在平抑 2 月初中国春节到来之前可能出现的任何价格上涨。政府此举旨在防止消费者心中形成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因为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对实际通货膨胀率的上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温家宝在该公告中指出,中国近期也不会调整成品油、天然气和电力价格。此外该公告还表示,供气、供水、供暖、城市公交等公用事业价格以及学校的学费、住宿费收费标准均不得提高。

公告称,政府加大了对行业协会组织经营者非法操纵物价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并对企业报告某些价格变动理由的程序作出了规定。这些举措针对的是个别公司而不是整体经济领域,因为政府把前者视为造成物价上行的原因所在。

该公告指出,一些地方出现少数企业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的现象;有的企业故意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推动物价上涨。

中国国务院表示将加大对生活必需品价格的监管力度,并将严格防范企业间串通抬价、形成价格同盟等违法行为。

TERENCE POON

……………………

与去年北京方面做出的经济增长维持在 8% 附近的设计相去甚远的是,去年取得了超出预定目标近 50% 的经济增长率,让中南海的设计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资中的笑柄。

中国经济 07 年继续高位运行

| | 2008 01 24 10:28

中国 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 较上年同期增长 11.4% ,创 1994 年以来最高年度增速。同时 2007 年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较上年同期增长 4.8% ,创 1996 年以来最高增速。这显示,中国经济面临的全面过热、通货膨胀巨大的局面继续升温,而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负面影响下,经济未来前景并不乐观。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 2007 GDP 为人民币 24.66 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1.4% ,增速快于 2006 年修正后的 11.1% ,也大大高于政府设定的 2007 8% 的增长目标,创 1994 年以来最高年度增速。

同时,中国 2007 年全年 CPI 较上年同期增长 4.8% ,增速大大高于 2006 年的 1.5% ,也明显高于政府设定的 3% 以内的 2007 年调控目标,创下 1996 年以来的最高增速。中国 CPI 增速在 1996 12 月曾创下 7.0% 的高点。

广告

而受物价飙升推动,中国 2007 年的零售额也大幅上涨。中国 2007 年零售额人民币 8.92 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6.8% ,增速快于政府设定的 12% 2007 年增速目标。受严重通货膨胀影响,中国 1996 3 月零售额增速高达 21.3% 。由于近期主要是生活必需品的物价飙升,因此其价格的飞涨导致了零售额的上涨。

同时, CPI 的飙升已经使得中国连续 13 个月处于实际负利率之中,巨大的负利率水平和通货膨胀压力,也促使消费者被迫减少储蓄、增加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另外,作为 CPI 领先指标的生产者价格指数 (PPI)2007 年较上年同期增长 3.1% ,增速快于 2006 年全年的 3.0% 。中国 PPI 增速曾在 2004 10 月份创下 8.4% 这一近九年新高。

统计局周四同时公布,中国 2007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人民币 13.7 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24.8% ,增速快于 2006 年修正后的 23.9% ,不符合政府的期望。

中国没有公布 2007 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不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2007 年年初曾表示,希望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 2006 年继续回落。

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中国钢铁和建筑材料等过热领域投资的一项关键的宏观经济指标,同时也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增长在 2007 年创下 13 年来的最高年度增速,而同时物价则达到 11 年来的最高,加上工业和投资保持高速增长,这显示中国经济面临的全面过热、通货膨胀巨大的困境继续升温,而官方此前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收效甚微。

中共政府 2007 年已经采取了包括投放中央储备活猪、小麦和食用植物油等多种措施来控制物价。同时中国央行也频繁动用货币政策工具,以期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并抑制引发物价上涨的过剩流动性。

2006 年初以来中国已经 7 次上调基准利率(其中 2007 年以来 6 次)、 8 次上调贷款利率(其中 2007 年以来 6 次),并 13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其中 2007 年以来 11 次,最后一次将于 2008 1 25 生效)。此外,中国自 2007 8 15 日起 将利息税税率从 20% 下调至 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决定,中国 2008 年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标志着中国从实行了 10 年的稳健货币政策转向紧缩货币政策。会议还决定, 2008 年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中国总理温家宝 2008 1 月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称,国内价格上涨压力较大,近期成品油、天然气、电力价格不得调整,公用事业价格及学校学费不得提高。随后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决定于 2008 1 15 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对粮食、食用油、猪肉、液化石油气等商品进行价格干预,抑制价格上涨。

中共政府还正在进口 110 万吨大豆7.3 万吨豆油,并将于春节和两会期间投放市场,以平抑高涨的物价。

鉴于物价水平居高不下,预计中国官方未来将推出更多的措施,以抑制通货膨胀。

2007 12 月份 CPI 增速与中国目前 3.93% 的税后基准利率相比较,负利率水平高达 257 个基点。而且,中国已经是连续 13 个月处于实际负利率之中,显示未来加息的空间依然很大。

如此之大的负利率水平,也显示官方此前的紧缩措施远远不足以抑制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

不过,鉴于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引发的外资和国际游资的流入,因此单一通过抑制部分产品价格或者加息,而并没有触及人民币升值这一根本原因,无疑不能解决物价的根本问题,最多只是会减缓部分商品价格的上涨压力,而不能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

与引起次年流血风波的 1988 年价格闯关不同,现如今中国确实处于全球性的蝴蝶效应之中。改革开放使得中国成为现如今全世界少有的经济开放体,(这种状况本身就很令人匪夷所思,一方面,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开放应该本着对自己有利的原则,但咱们看到的就是像婊子一样的在贱卖方面的无所不能;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却又出奇地抱残守缺,特别是本届任上,在意识形态方面没有任何创新能力。)如果说国际上真有敌对势力的话,那么他们丫根本不用船坚炮利兵临城下,只不过通过全球性原材料价格上涨、汇率变化、贸易壁垒等方式,甭说什么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国门洞开的中国连敌人的影子都看不到,就已经一败涂地。

中共政府稳定物价任务艰巨

| | 2008 01 26 10:08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orm Commission) 周五称,中共政府在稳定物价方面任务艰巨,但将在 2008 年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应对通货膨胀。

发改委网站周五发布的公告指出,中国所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主要来自国内粮食和其他商品供应的短缺以及全球油价的大幅上涨。

中国周四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7 12 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 较上年同期上升 6.5% 2007 年全年升幅为 4.8% ,创出 1996 年上升 8.3% 以来的最高年度升幅。

发改委表示,在部分价格显著上涨的情况消失前,将继续进行价格行政干预,控制各种商品的价格,其中包括冻结成品油、天然气和电力的价格。

分析师认为,在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Fed) 周二为防止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而紧急减息 75 个基点之后,中国在收紧货币政策上面临的难度增加。

不过发改委此份公告谈到,为应对通货膨胀,中国今年将继续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并努力减缓贸易顺差的增长。这表明尽管 Fed 减息,但中国的政策方向没有发生改变。

但是,中国的货币政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经济学家王涛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国内经济中持续的通货膨胀压力及过剩流动性要求政府采取从紧的货币政策,但在全球利率水平不断下降的情况下,加息越多就会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国内市场,从而将削弱紧缩政策应有的效果。

广告

中国国家统计局 (National Statistics Bureau) 局长谢伏瞻周四表示,中国的内部经济问题将是政策制定者作出决策前首先考虑的因素。

发改委指出,由于中国经济仍面临过热风险,中共政府还将继续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并严格控制货币和信贷供应。

公告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国内市场流动性过剩以及贸易顺差规模过大都是引发通货膨胀的因素。

……………………

而如此困境,是不是会触发更为凶险的后果,所谓“不堪设想”的局面真正呈现在咱们面前?

甭别的,物价飞涨,已经让中国的招商引资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势。

大陆经商成本攀升 更多台商另觅他处

| | 2008 01 28 09:15

由于在中国大陆的经商成本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台湾制造业公司开始把业务和投资转向东南亚、甚至转回台湾,一些行业团体领导人将此称之为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台湾企业家进军大陆以来所发生的最大战略转变之一。

台湾贸易团体和政府机构的官员们表示,目前在中国大陆大约有 5 -7 万家企业是由台商运营、或带有台商背景的。据中国商务部 (Ministry of Commerce) 的资料显示,从 1989 年直至 2007 11 月份,台湾对大陆的直接投资总计达 439.1 亿美元,总人口只有 2,300 万的台湾成为大陆第五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

但自 2007 年下半年大陆方面宣布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本地工人生活水平、抑制经济过热的改革措施以来,台湾企业的撤资势头一直呈现加速之势。在大陆推出的一系列政策中,有一条就规定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将统一为 25% ,台资企业不能再享受 15% 左右的优惠税率。

东莞台商协会 (Taiwan Merchant Association Dongguan) 秘书长赵维南表示,台企在大陆正遭遇有史以来最严峻的经商环境,虽然并非人人都采取了行动,但确实有越来越多的台商开始考虑到别的地方投资。

对台资企业利润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还包括原材料和人力成本的飙升、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当前所采取的从紧货币政策。

总部设在台湾的工业总会 (Chinese 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ustries) 的副秘书长蔡宏明表示,通常在大陆的一家合约制造型台湾企业的利润率只有 5% 左右,人力成本攀升自然会对这种利润率本就较低的企业产生压力。

广告

所以,他补充道,业务升级或转移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在大陆的许多台湾企业眼下的主要考虑。

蔡宏明表示,工商总会去年 11 月至 12 月对 2,000 家大陆台商进行的调查显示,仅有略多于半数的企业考虑在未来一年增加对大陆的投资,而在此前一年进行的调查中,这个比例超过 60%

与此同时,越南对台湾一些科技企业的吸引力正在增强。笔记本电脑制造商仁宝电脑 (Compal Electronics Inc.) 就是近来迫于大陆成本攀升而开始在越南投资建立生产基地的台湾科技企业之一。仁宝电脑今年的预期毛利率在 4.7%-4.8%

按收入计,仁宝电脑是全球第二大笔记本电脑合约制造商,仅次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Quanta Computer Inc.) 。目前仁宝电脑生产线均设在旗下毗邻上海的工厂之中。但该公司投资者关系部的 Chang Ching-ming 表示,公司计划在未来五年大幅扩建越南工厂,到 2012 年使越南工厂产能在公司总产能中所占比重达到 50%

Chang 称,在大陆获得新地块的难度、人力成本的攀升以及人民币的升值等因素促使公司另觅他处作生产基地。

他称,越南的人力成本大约是大陆的 70%

到越南投资的台湾企业还有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和台塑关系企业 (Formosa Plastics Group)

虽然经济学家预计将有更多台企把投资分散到大陆以外地区,但他们认为由此产生的影响不会大到足以损害大陆经济的程度。

经济学家们也怀疑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是否有能力取代中国,成为众多科技公司的长期投资国,尤其是考虑到这些国家目前还缺乏科技公司工业园区必要的基础设施的情况下。

但他们也预计,短期内这种转移投资的态势还会持续下去。

花旗集团 (Citigroup) 驻台北的经济学家郑贞茂就表示,未来 6 个月到一年时间内,这种趋势还将继续。

郑贞茂称,预计大陆将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因此更多利润率低的台商可能会被迫关闭在大陆的工厂,或者选择到别处落脚。

……………………

当然,通货膨胀,再加上今年元旦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已经引起了包括台商再内诸多海外投资者慌不择路争先恐后逃离中国的景象。最近的报道说,韩国企业撤离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而其中,又多是拖欠中国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没有能够偿付就逃之夭夭。这也让人看到,我们对韩国投资者的网开一面换来的究竟是什么,更让我们看到,如此轻而易举地在拖欠劳动者报酬的情况下就能够撤离,劳动市场监管、劳动者权益保护等应该在场者的贪官污吏们都去干什么了。由此,对于法律,我们也充其量只能认为就是个花瓶了吧。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问题已经是很严重了。也有洋鬼子专门对此津津乐道。

盖保德:通货膨胀――中国经济日趋浮现的危机

作者 : 盖保德 (Albert Keidel)

译者 : 李岚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最持久的经济繁荣期或许正在走向它的终点,并且很可能面临着一个困顿的结局。美国人对中国种种商贸问题穷追猛打的同时,中国经济却仍然高歌猛进。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率惊人,达到了 12% 。但是正当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通货膨胀也开始登陆。今年春夏,食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上升。中国正蹒跚于经济过热的危险边缘。

中国经济的现状与 1988-89 年和 1993-96 年通胀危机前的情况相似。跟过去的情景类似,现在摆在中国面前的,不仅仅是通胀问题。如果通胀到了无法控制的地步,任何试图压制它的强硬手段都有可能会引起经济困难和社会动荡。这些后果不但会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增长,而且会伤及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和政治关系。

中国有自己的政策工具来将通货膨胀限制在适度的范围内,但是历史经验表明政策性调整往往是隔靴挠痒并且姗姗来迟。如果通胀愈演愈烈,过去那种强硬手段最终会重新恢复社会均衡和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它的代价??延误的发展、公众的不满及国际社会的批评――将会十分高昂。

接下来的 15 个月对于中国而言十分关键。由食品和玩具安全纠葛、美元巨额持有量引发的恐慌情绪和奥运激进运动早已招致尖锐的外部批评。而在美国,反华的政治人物们也在为 2008 年的大选磨刀霍霍。中国若对围绕通胀产生的异议采取严酷镇压的举动,无疑会为已有的经贸、制裁、策略权变和军费大局负面态度雪上加霜。

如此高度的国际敏感性偏偏在最高领导层最缺乏驾驭危机余地的时刻到来。五年一次的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今年秋天和 3 月份举行,为平衡各种政治势力及巩固领导地位,胡锦涛主席必须向世人证明经济改革不会危及共产党的统治。可是,如通货膨胀引起社会动荡,并进而波及奥运会的进行,各种恶意谴责将在瞬间充斥于全球媒体。因此,为避免遭遇这些困境,北京方面应该马上采取行动来化解严重的通货膨胀。

要理解为何现在需要立刻行动,中美两国都应该分析并领会此次经济过热的内在的结构性根源。中国长期限制小麦和大米进口的做法已经造成了一种国内周期,即 20 年来食品价格在或高或低的通胀之间上下浮动。实行进口限制原来的出发点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但是现在看来,它和中国长期将农村地区当成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的做法更加相关――它应是节省外汇的方式,而非花费外汇的理由。但是在现今日益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中国,这种态度无疑是一种害人的过时思想。

自从 20 多年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诞生以来,中国的农民一直想将土地从低利润的粮食生产中转向更高利润的作物种植。但是每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粮食供应问题也随之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导致食品价格上涨过快。面对这种情况,中共政府并没有增加进口,而是制定了某种行政责任体制,通过补贴和其它诱导措施来鼓励粮食生产。纵然没有亏损,但微薄的利润也严重影响到了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随着食品价格趋于稳定,非食品价格上升,通货膨胀最终消退。但是一旦减弱种植诱导措施的力度,农民们又开始将土地退出粮食生产,由此开始又一轮循环。

所以说,中国现在积聚的通胀风暴并不是由贸易顺差或外汇储备增加等国际因素引发的。这是一个由内部产生的风暴,形成于中国中部省份的粮食产区。确实,这次经济过热风险的结构说明了中国最近的经济运行的一个总体特征。与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相反,一系列的数据和分析验证了中国的经济增长是由内部驱动,而非出口带动。这样说来,内部力量也使一些问题突然浮现也不令人感到惊奇。中美两国都需要把这个观点考虑进去。

经济过热的风险

许多分析家都否认中国现在面临着严重的通胀风险。毕竟 7 月份官方提供的消费物价指数 (CPI) 才上升了 5 %,在农村地区也只是刚过 6 %。但是更具体化的价格数据显示了一个惊人的趋势?? 7 月份的整体食品价格上升了 15 %。猪肉占中国肉类消费的 90 %以上,而它 7 月份的价格攀升了 90 %。食用油和蛋类价格也上涨了 30 %。除此之外,豆油的年中价格上涨了 43 %,与此同时中国的方便面生产厂家也一致提价 20 %,理由是棕榈油价格上升了 90 %。这些都是在关键消费领域内出现的爆炸式上涨。

确实大部分的物价上涨只限于食品。如果政府能抑制这一上涨趋势,那么出现经济过热的可能性将很小。但是将已大幅攀升的食品价格回复到原先水平并非易事。即便它们最终不再上升,食品价格还是暗示了一大部分工业劳动力涨薪的必要。除非进行大量裁员,否则劳动生产率不会快速提升到与工资成本匹配的水平。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也会随之而来。

更大层面上的通货膨胀已经由最全面的衡量指标明显地反映了出来,即 GDP 通胀??中国生产的所有商品价格的变化。过去三年,中国的 GDP 通胀率一直处于 6% 7 %之间这个危险地带(请参考附表 1 )。由于某种原因,消费物价指数并没有反映出由“后非典”投资热和最近粮食价格上升触动的价格上涨的变化。这样高的 GDP 通胀率折射出的趋势与 1988 89 年和 1993 96 年通胀危机前的情况相似。

名义 GDP 增长是将通货膨胀也包括在内的。 2004 2006 年间,它的数值在 17 %和 18 %之间(表 1 5 栏)。单就这一趋势就能确认经济过热这一风险的存在。如果通货膨胀率如消费物价指数表明的那样低,那么剔除通胀之后,前三年的实际 GDP 增长率应该在 16 %以上(请参考表 1 )??高于过去最严重的通胀危机来临之前的增长率。或者,如果实际 GDP 增长率接近官方数字 11% ,那么通货膨胀率应该在 6 %这一区间。不管怎样,经济过热危机的存在都是显而易见的。

最近的价格上涨趋势似乎在困扰着中共政府。 7 月份,北京方面专门成立了一个以监控通货膨胀为目的的高层工作小组。但是可供这个工作小组选择的纠正性措施看上去成效不会很显着。这些措施包括对价格上涨进行行政性限制、补贴养猪户和猪肉运输。这样做也许能暂时阻止通货膨胀的征兆进一步恶化,但是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它们。近期,为了调节公众期望,北京用一种很微妙的措辞拒绝承认通胀的存在,并指令各省份和城市的统计局不准使用“通货膨胀”这个词语来描述正在发生的事实。

那到底什么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呢? 食品产量波动和价格攀升的周期性趋势是近三十年来中国主要经济波动中一贯组成部分。高饲养成本也是猪肉价格问题的重要因素。 2004 年,中国的粮食价格大幅度攀升的原因就是 2000 年到 2003 年间,粮食的种植量和产量出现下降。而后, 2004 年推行的新的“责任制度”复原了一部分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但是粮食的价格还是不可能很快就会降下来,因为另外的生产成本,比如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化肥的价格,也一并上升。

最近的趋势看起来非常像 1987 年发生的猪肉荒,当时居高不下的饲料价格和被人为压低的猪肉价格迫使农民们为了避免亏损经营而屠宰母猪。猪肉价格的提升最终解决了肉荒问题,但同时也催生了 1988-89 年间的高通胀。 89 年“天安门事件”中,人们的抱怨就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对高通胀的不满。

微弱的回应??过去和现在

北京方面针对通货膨胀的回应的微弱,一如过去几十来年中拙劣的表现记录。中国的三次经济过热(分别指 1985 年、 1988 89 年和 1993 96 年)为今天提供了一个重要教训:北京现在需要大幅提高存贷款利率。可惜,即刻采取这一步的可能性不大。在中国,利率由政府掌管,它的调整被相互竞争的利益团体间的政治纷争所束缚,例如前段时间,北京和上海的前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围绕投资节奏展开的争辩。即将到来的共产党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也使在经济领域实施大胆步骤一事难上加难。

而迟迟不出台应对措施带来的危险,像过去一样,来自低于通胀率的银行利率。居民和企业在银行的存款正在逐渐丧失它们的购买力。尽管 7 8 月份政府对其设定的存款利率作了调整,但是活期存款利率仍低于 1 %, 1 年期存款仅稍稍超过了 3 %, 3 年期存款则低于 5 %。相比之下, 7 月份的消费物价指数上涨幅度大于 5 %,也就是说,银行里面的存款都在贬值。

1988 89 年和 1993 96 年的通胀时期,因为利率过低而使存款贬值的原因引发了大规模的提款,并加快了居民消费支出,其结果是加剧了通胀压力,从而推动了危机的爆发。

1988 年,当通货膨胀率远远高于存款利率的时候,现金大量从银行流出,而后流入市场用于抢购,一时间许多商店的货物被哄抢一空。政府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抑制住后续的通胀。严厉的治理措施致使经济增长严重放慢,激起天安门前乃至全国地区的流血事件,中国正在提升的国际声誉受到了长期的破坏。

相同的幕次在 1993 96 年那场通胀危机开始前再次重演。早期温和的通胀率同样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进一步上升,并远远超过了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人们很快又开始挤兑,然后花掉银行存款。企业由于贷款利率的低廉肆意展开投资项目。这些反应把通货膨胀率推到了 20 %以上的水平。

这次的通胀危机直到 1997 年才被遏制住,期间政府不得不采取严厉痛苦的措施。政府将当时的央行行长解职,禁止所有独立的银行分支机构发放贷款并大大提高了银行贷款利率。很快,企业的亏损倒闭使工人的福利待遇锐减甚至大批下岗,城市居民舒适的生活被完全改变。但是因为有了一个新的社会安全网络,像 89 年天安门事件那样严重的社会动荡并没有发生。然而在传统工业区,罢工、静坐示威和街头游行却此起彼伏,十分普遍。

中国的农村地区为遏制通货膨胀承担了最大的代价。降低食品价格的举措使农民收入减少,从 1997 年到 1999 年,农村家庭的消费实际上是连年下降的。于是农村地区也开始动荡不安,矛头特别指向拮据的地方政府强加在农民身上的苛捐杂税。直到 2004 年,粮食价格急剧上升时,农村地区的情况才开始重大改观。

这两次通胀危机的遏制中有一个关键的步骤, 即将银行利率与通货膨胀率挂钩的指数化政策。 银行要保证不管通货膨胀率有多高,一些存款的利率会始终至少高于通胀率。对于普通的中国民众来说,这意味着他们到手的利息收入会大大增加,所以都非常认同这一政策。于是现金又回流进银行,不过那个时候,损失业已造成。

最终的结论是,政府这样或那样的政策总是出来得太晚。如果早一些执行这些政策的话,就有可能避免抢购恐慌和通胀带来的紧要危害,包括后来的社会冲突的悲剧。这是历史给今天的重要一课。如果不立即采取措施大幅提高存款利率或把它们标定指数定为通胀率水平的话,即便是小幅度的整体价格上涨都可能演变成一场通胀危机。

作为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同时也为了争取时间,北京会提高它对肉类和其它食品生产的补贴。这些补贴也许会在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内制止住不满的声音,可是它们无法扭转成本压力推动价格和工资上浮这一趋势。受到食品涨价的压力,城市的工资也会被迫提高,特别是对于低收入的工人和民工来说。但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升跟不上工资上涨的速度,物价就会走高并引发企业裁员。在那样一个背景下,北京奥运会有可能会成为主张民主会解决一切问题的看似自发的城市游行力量的一个诱人的舞台。

从更深的层面上说,中国没有通过大量增加细粮进口来应对问题,相反,它一直选择以“鼓励”农民继续种植低利润的小麦和大米的方式来维持价格,由此带来的农村贫困问题持续了许多年。因此,即使北京方面立刻行动,仍将有更多的基本步骤需要随之跟进。其中一个关键的战略性选择就是通过扩大细粮进口来推进高利润作物的多样化,这样做不仅能牵制未来食品价格的通胀,并且将提高农民的生产力。很具讽刺性的一点是,中国的一个根本上是由国内引发的问题居然需要通过提高向国际市场的开放程度来解决,在这一情况下,是小麦和大米的国际市场。

正确的眼光应聚焦国内

尽管这次通货膨胀的爆发给中国带来了种种难题,然而对美国的政策制订者来说,这是一个颇具价值的机会。它给美国国内传回这样一个讯息?? 中国的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主要由内部而非出口带动。在重新斟酌广泛的政策范围,包括经贸、外交和军事时,这个观点应被作为指导。

有什么证据能证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内部带动的呢?对中国经济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的九个周期性阶段的详细回顾显示,除 1987 年之外,没有一年的 GDP 增长的变化深受贸易顺差或逆差的影响。硬要说有影响的话,那就是贸易变化值朝相反方向移动(请看 PDF 版中图 1 )。真正对经济增长和通胀率的重大变化起到作用的,是内部投资、价格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变化。拿现阶段的经济扩张来说,即使出口和贸易顺差呈现巨幅飙升的态势,它对 GDP 增长的贡献度仍远远落后于内部因素。

另外的现象也动摇了出口带动 GDP 增长这一臆测的基础。中国内陆省份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这些省份对于全球贸易和投资的融入度远远不如沿海地区,但是 2006 年所有内陆省份的经济增长率都在 11 %到 14 %之间。

此外,美国经济如有风吹草动总会影响到欧洲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的经济,但是中国却在它的影响之外。 90 年代后期,欣欣向荣的美国经济把很多国家拉出了金融危机的泥潭,然而那时中国的经济增长却因为内部投资和农村消费疲软而出现骤降。相反在 2001 02 年,美国经济的滞胀和不景气伤及到了亚洲和欧洲的发展,但是在中国, 2001 年兴始的蓬勃的内部投资将经济推向了一个新的扩张阶段。

现在出口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观点十分流行。出口确实非常重要,中国需要利用出口来赚取外汇,为设备、原材料和能源的进口提供资金。但是它并不依赖出口来推动产品需求,出口只是中国总体比较成功的发展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事实上,最近贸易顺差和外汇流入使情况复杂化,并不受到欢迎。因为对于维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来说,这两个因素并非必要。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的政策都需要反映出中国发展的内部决定性。通货膨胀,也正是由内部滋生。

中国的一些官员担心利率的提高会吸引国外热钱涌入。这个担心是次要的。虽然有它不完备的地方,但是中国短期资本账户还是处于严控之下。投机资本的规模还在可控范围之内。中央银行有充分的资源通过出售国库券或自身债券来使流入的国外资金撤出中国经济。政府现在优先要考虑的就是通过提升利率来控制国内的通货膨胀。

一些人认为,使人民币升值从而降低进口成本可以帮助抑制通货膨胀。但是,中国的成本上升、价格上涨的压力来自国内,而通胀和汇率的关系方向是相反的。中国国内的全面通胀会使它的出口商品的价格上升,与人民币升值导致的结果一样。如果通胀太严重,那么中国的贸易顺差会像过去那样朝逆差的方向变化。在这样的条件下,市场会迫使人民币贬值,而不是升值。

在太平洋的另一边,如果政府的分析家们能强调中国经济的崛起是长期性的,并且深深扎根于其自身运转良好的经济发展计划,那么美国的政策制订将受益匪浅。中国的经济并不想许多人想象的那样脆弱,或那样依赖于美国进口订单的“恩惠”。无论全球经济发生何种情况,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很可能会持续几十年,甚至它还能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中得到好处,因为那时能源、技术和重要材料的价格会低廉得多。这个前景在提供战略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谨慎地制订政策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由出口带动的这个流行的误解也为美国一些寻求特殊利益的人提供了更多口实,这些人宣称中国是美国国内出现的经贸和财政危机的元凶。当中美两国官员举行对话时,这个误解往往阻隔了双方之间有效的沟通。美国方面如果能对中国经济增长之源做一个更为准确的评估的话,就可以避免在导向错误的说帖上浪费自己的外交筹码。另外,更犀利的评估能使美国对中国各种抱怨不满更言之有据,可以促进中国改善其约束不严的商贸行为。

最后一点,美国的政策制订者应该小心地回应可能由通胀危机引发的动乱。如果美国政策考虑到中国经济成败的内部原因,那么美国就能更好地预测中国迫在眉睫的政治和社会挑战。美国的政治家和外交家除了责备中国的政治体制引发与通胀相关的异议之外,更应该关注能帮助中国缓解现阶段社会紧张的方法。

对于民主是解决一切由通胀危机带来的社会不稳定的良药这一暧昧的号召,美国的政策制订者们应特别小心。通货膨胀经常让倾向于以市场为基础进行定价的改革成为了可能。但是这样做就切断了享受优待的城市居民遗留自毛泽东时代就有的补贴。在危机发生时,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走上街头,将批评的矛头错误地指向腐败或集权主义。因此美国的政策必须仔细辨别哪些“支持民主”的游行是正当的并值得鼓励的。一些高调的运动很可能只是为过时且功能不良的补贴政策作辩护的行为的伪装术。

总而言之,在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通胀的压力在中国再次显现,中美两国都应该采取措施来限制它潜在的破坏。

中国方面需要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无论是以正式的形式还是通过选择某几类帐户类别进行标定,只有这样,存款的回报率才能跟上现阶段的通货膨胀。同时它还需要放宽对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限制,并倡导农业经营的持久多样化,鼓励农民生产更多每亩收益率更高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而美国方面则需要想方设法打消中国对于进口小麦和大米会危及国家安全的疑虑。美国政府内部对中国发展现状的分析――如,财政部每年两次对国会的世界货币行为的报告――需要突出中国经济成功的内在根源,并强调它的经济增长并非由出口带动。

去年美中两国终于成功地建立起了高级别的战略经济对话 (Strategic Economic Dialogue, SED) ,该对话在美国财政部部长和中国国务院之间进行。现在美国国会正希望通过战略经济对话来迫使人民币加速升值,这个做法并不可取。相反,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应集中在战略性问题上,比如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关注、能源和全球变暖问题上的合作以及入世后美国零售业在中国的扩张等等,它会在这些领域内发挥很好的作用。在确认了中国国内挑战中的首要问题后,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就会在一个更好的位置来解决美国对中国的合理抱怨。

1 通胀衡量指标和经济增长

在中国,最常用的衡量通货膨胀水平的指标叫做消费物价指数( CPI ),然而近年来 CPI 显示的通货膨胀率较低(表 1 1 栏)。 GDP 平减指数是一个更健全的衡量指标,它反映的是 GDP 的通胀,但是它有三种不同的计算方法。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将两组 GDP 生产增长率的官方数字――分别是将价格因素计算在内的名义增长率和去处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率(第 2 栏)――进行比较。按国际经验,最好的计算 GDP 平减指数的方法是把 GDP 支出的名义增长率和实际增长率放在一起比较(第 3 栏)。实际的支出增长率数值最近才出现的,它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者对 GDP 增长的贡献。第三种是一非正式的方法,它利用 CPI 指数和投资价格数据把通货膨胀的影响从 GDP 支出的名义增长率的数值中剥离(第 4 栏)。因为消费和投资完全占据了 GDP 的国内总需求,第三种方法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但是它得出的结果却低于其它方法算出的结果。

GDP 名义增长率减去通货膨胀可以得到实际增长率的大概数值。因此,就像文中所说的那样,近几年高的 GDP 的名义支出增长率的自身就表明了经济过热的存在。如果 GDP 通胀较低,那么经济增长率就会很高。如果 GDP 支出增长率较不为人担心的话,那么 GDP 的通胀率一定是走高的。

1 通胀衡量指标和经济增长 ( 年度增长率,% )

1 2 3 4 5

GDP 通胀指标 GDP*

产量 支出 名义

CPI 正式 正式 非正式 增长率

2003 1.5 2.6 3.0 1.5 13.3

2004 4.0 6.9 6.7 4.4 17.5

2005 1.5 3.9 6.5 1.6 17.7

2006 1.5 3.7 6.0 1.5 17.1

2007 1 6 3.2 4.3

2007 7 5.6

* 备注:这是 GDP 支出(或花费)。“名义”的意思是指它包括了价格因素。数据来源:中国国家统计局各类出版物和网页,本文作者进行了相关计算。

……………………

可以说,通货膨胀是中国当局面对的最大的对手。

不过, 30 年前的 1978 年,美国官方就振振有词地表示,“政府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它不能消除贫困,不能保证富裕,保证减少通货膨胀。”(〖美〗〈总统经济报告〉第 6 页)这似乎是在说,通货膨胀不是政府造成的,也不可能由政府来解决。

但是,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当中,这种米国人的定律就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啦。

为什么?

因此中国根本就没有什么货真价实的市场经济。需求方面的无限扩张与供给方面的日益为政府(在中国应该是委府)垄断的情况下,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就是委府所进行的勾当了。

那么,既然如此,委府是不是能够控制得住通货膨胀呢?

应该是在美国的也能够收到我如此文字者发来了相关的看法。

hill

2008 1 26 18:30

thank you and some comment.

尽管已经预料到其中一些问题,比如,人民币所谓的升值,随之而来的高通货膨胀和流通性滞涨;比如,为什么在美国的各大超市商场普遍销售的 madeinchina ,如某件 madeinchina 的售价是 10 刀,他们在中国的进口绝不会超过 10 人民币,流通环节的外币汇率就是对方的软三元。我很少买东西,但偶尔去这里的 shoppingmall, supermaket, 总会比附价格。举个很简单的全球化例子。我亲眼看见国内的制鞋企业是如何加班加点,为美国人加工运动鞋,但在这里的 big5sportgoods 里,售价普遍在 20 刀左右。这个时候,总是感慨中国的劳动力怎么这么不值钱,中国的原材料怎么这么廉价。

现在看了郎的材料,的确不是一般地震惊,而是惊骇了。

美国人用三百年的制度建设来摧毁中国不到三十年的所谓改革,在他们来说的确是小儿科。

在美国生活的这些日子,我看到的是,为什么他们的政府面对次贷危机、股市风暴而敢于施大惠于民。由于经济持续低迷,最近我身边的美国人不断地收到政府的退税材料,家庭收入在多少以内,就可以退多少税,个人收入低于多少,就可以得到多少退税,这是活生生的现实。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以为,这是美国人的个性觉醒使然,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完善的个体,敢于较真,毫无顾忌地说出自己的要求,所以他们有能力享受第三国的种种好处,现在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其实不是他们的个人行为,而是他们自己选举的政府代他们的行为。这样的国家,这样的人民怎么可能会遭受股市、房产、失业等一系列伤害民本的问题呢?而反之,国内的问题全部由普通百姓承受了,他们没有发言权,没有申述权,只是被剥削被压榨。当看到他们面对海外媒体而下跪祈求关注时,我不认为他们丢人,相反,他们正是对不管他们生死的当权者的辱骂。这是怎样的一种国民?这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处在这样一种生存状态里的人还要奥运,还要国家吗?不能怪他们,要怪的是,那些为非作歹的狗官们。

更加可悲的是,统治者还在愚弄老百姓,拼命地叫好。什么 GDP 有持续上扬了,什么老百姓又增收了全是毫无踪影的东西。更滑稽的是,最近听说有什么统计处的人说国内的通货膨胀不是世界最高的,言下之意,还有别的国家通货更厉害,这个膨胀算不了什么。这种混帐、不要脸的话也敢公然炫耀?我本想写一篇文章骂他几句,但现在觉得不值得了。这样的人就像一个流氓不能不流氓,而是认为有比他还流氓的流氓一样。只要这样的流氓继续在耀武扬威,这个社会哪里还有希望。

这个国家或许真的已经没有了国家的观念,所有人都不认为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人了,每个人都为了自己中饱私囊而过着行尸走肉般的日子。我认识一个曾经很愤青的人,多年以前为了家乡老百姓恶劣的生存而敢于和恶霸官员斗争,现在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硕士后,被体制招安,也在中饱私囊了。用他的话说就是既然有这个权力那就要充分享有这个权力。这种心态怎么会有的?我想只有这个体制才能教出这样的人。

有形的侵略让人失去是有形的物质财富。而无形的侵略,将会让一个国家失去所有的一切。

国将不国,迟不待也。

一个没有自己的国家观念,没有自己人民观念的政府仍然横行于世,绝对是全民族的悲哀。

我是做 humanities 研究的,现在美国继续从事研究。经常拜读你的文稿,也经常思考一些问题。在国内所见不到的网站发过一些文章。最近由于时间关系(自己研究课题的繁忙)不怎么写了,但以后会继续写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 " 知其文,识其人 " 的说法。至少我认为你是真正为中国在思考的。但究竟还有几个中国人呢?呜呼,哀哉。

anyway,thank you so much.

happy new year.

……………………

嘎嘎。

依照我的直觉,如果将统计造假的成分剔除,那么真实的通货膨胀率必定超过两位数,而且还在加速上升的通道当中。其实,这不用什么经济学分析,只是去到市面上去看看,就一目了然了。

蝴蝶效应之中,全世界的因素都可能对中国不利。

比如,小日本在最近铁矿石价格谈判当中狠狠地戏弄了中国人一把。那么,我们当然可以说,小日本并没有直接对中国进行掠夺,甚至连中国人的面都没有看到。但是,通过与巴西淡水河的价格协议,使得铁矿石价格得到了超过 60% 的涨幅。这迫使中国也不得不接受基本上如出一辙的价格上涨,并借此对中国的财富进行盘剥,从小日本向中国输出通货膨胀,迫使中国的社会矛盾提前爆发。这恐怕是任何具有经济学和战略眼光者有目共睹的吧。

事实上,欧美压迫人民币加快升值速度,扩大升值空间,与小日本的做法殊途同归。

可面对此情此景,咱们又能够怎么样呢?

没辙。洗白了脖子,等着挨宰吧。

 

责任编辑: 郑浩中  来源:博客中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313/78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