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共设卡 防热钱突然撤离

外管局细化进出口外汇管制 防热钱突然撤离
 
中国外汇管理局最近正对中外资银行的中长期、短期外债进行新一年度的削减,并对进出口贸易的外汇管制条款进行更严格的细化,银行业人士认为,这是为了适应从紧宏调的需要,也防止在人民币升值、股市低迷等背景下,热钱大幅跨境流动和突然撤离。
 
《上海证券报》报道,市场普遍认为,通过虚报进出口价格,进出口贸易成为热钱进出的最常用方式。外管局9日曾下发调整金融机构短期外债的通知中,对于进出口贸易的外汇管制条款更为严格和细化。

  年度外债指标大幅削减

  银行资深从业人士说,国家意识到控制信贷规模不仅要控制人民币贷款,还要控制外币贷款。而对于外币贷款,显然不能采用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通常手段来调控,而只能通过调整外债的形式来进行。

  2008年度中外资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普遍出现了下调。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008年短期外债总指标为801604万美元,而外国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以及短期外债指标实行集中管理的外资行分行的总指标为1272092万美元。相比去年,一般而言今年中资行削减幅度为5%,而外资行削减幅度则为10%-15%。

  年度指标最高的中资金融机构前四名为中行、工行、农行、以及进出口银行,其中中国银行年度指标为17.7亿美元排名第一。包括外资法人银行在内的外资金融机构中年度指标前四名为汇丰(中国)、三菱东京日联(中国)、东亚(中国)、以及花旗(中国),其中汇丰(中国)年度指标接近20亿美元排名第一,而未转制的外资行分行的额度则较低。

  而国家发改委核定的各家中外资金融机构的中长期外债指标业已分别下发。一位外资银行人士透露,该行在短期外债指标下调的同时,中长期外债指标出现小幅上升。“较去年上升了数千万美元,但是这个数字(中长期外债指标上调)对业务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进出口企业外汇管制更严格

  另悉,国家外管局也对金融机构为进出口贸易提供金融服务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外汇管制条款。比如,“金融机构为进口企业对外开具远期信用证和办理海外代付业务,应严格审核申请人贸易背景的真实性。90天(含)以下海外代付到期后,若发生由金融机构垫付的,必须购汇对外支付。”

  还包括“除期限在90天(含)以下已承兑未付款远期信用证和海外代付,以及在同一法人银行50万美元(含)以下非居民个人存款外,金融机构其它各种形式的对外负债均应纳入短期外债指标控制范围。”《通知》中特别指出,转制后的外资法人银行,可以申请承继原短期外债管理行或境内所有分行的短期外债指标。此外,各地区在每季度结束15个工作日内都要向国家外管局回报辖区内所有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的执行情况。

  然而,为鼓励境内进出口企业业务发展,国家外管局也表示,对于主要用于贸易项下对外开立90天(不含)以上远期信用证业务的银行,允许其提出增加指标的申请。

  防止热钱突然撤离

  目前对于热钱流入的具体规模的测算方法尚未达成共识、对于如何遏制热钱流入中国也未形成系统操作手段。有银行人士表示,外管局调减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对外汇业务量大的地区的银行、机构、个人结售汇、以及结汇资金使用等进行非现场检查等都是出于控制热钱流入的目的。

  上述银行资深从业人士特别指出,国家控制中长期、短期外债可能出于对热钱跨境流动的担忧。“对外债、资本项目进行管制,国家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热钱大幅流入、流出,对经济产生危害,尤其是担心出现亚洲金融危机时,一些东南亚国家因外资大幅撤离而接连暴发金融危机的局面。现在人民币不断升值、内地股市不景气,国家更是会担心热钱突然撤离、对经济产生巨大危害。”该人士说。

  热钱一般指为追逐更高利率、套取汇率升值收益和资产溢价等而流入一国的套利资金。有分析人士指出,2007年下半年流入中国内地的热钱规模迅速增加,其中既包括追求人民币升值收益,也包括获取沪深股市以及房地产市场的高溢价,还包括套取人民币利率与美元利率之间的息差。这些热钱一般通过进出口贸易、地下钱庄、以及外资购房、假外资机构等方式流入。

  有金融行业人士表示,进出口贸易中高报价进口、低报价出口是最为普遍的方式,一般在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较多,“企业本身对外进出口较多,账面上操作起来也容易。此外,如果银行帮助大额款项转化为多笔账面、化整为零,也不会出现因金额巨大而需要被监管的情况”。

**************************************

国际游资蜂拥来华抄底 中国宏调难上加难

人民币加速升值、次贷危机及A股市场将见底的预期,使中国市场成为国际游资眼中最安全的投资天堂。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又有1000多亿美元外汇通过各种渠道蜂拥而至。专家担心,热钱可能成为加重中国流动性过剩和通胀的新因素,官方调控将更加艰难。

《中国证券报》报道,一季度,中国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长39.9%,规模增加1539亿美元。其中,贸易顺差增加414亿美元,同比下降10.6%;外商直接投资增加274亿美元,同比增长61.3%;“其他外汇流入”(含热钱)增加851亿美元,同比增加16%。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指出,今年以来的单月热钱流入量大概是去年的3倍。

  数据反映出外汇流入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新增外汇储备的重心已从贸易顺差转移到“其他外汇流入”。2月份“其他外汇流入”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达73%,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值。

 

  其次,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大增,但疑点重重。第一个疑点是一季度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创近年来新高,尤其是1月外商直接投资112亿美元,同比猛增逾1倍。但同期中国境内由于减少外商直接优惠、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力和环保成本上升等因素,对外商吸引力减弱,部分沿海城市有外资撤出。这“一进”、“一出”值得深究。

第一季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

国名或地区名

金额/亿美元

香港

119.81

英属维京群岛

50.40

新加坡

12.37

日本

10.71

韩国

10.57

美国

10.06

开曼群岛

9.52

萨摩亚

7.68

台湾

5.10

毛里求斯

4.72

                          来源:中国商务部  制作:星岛环球网

  第二个疑点是在对华投资前十大国家和地区中,中国香港继续列首位,但比重猛增至44%,比去年提高约10个百分点。这些外汇资金究竟是来进行实体投资,或者是经由香港进入内地从事投机活动,还是香港资金博取人民币与港元的息差(目前超过2.5个百分点)与汇差,也值得深入分析。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外汇贷款同比大增57%,规模增加488亿美元,同比多增462亿美元。而去年全年的增加额不过511亿美元。外汇贷款飙升,相关进口贸易和投资生产却没有同幅度增加,这种现象应引起警惕。

  专家认为,除了人民币贷款“紧缩”的推动因素,为数不少的企业可能正把外汇贷款开拓成一条新的热钱流入渠道。他们大量借外汇贷款,然后千方百计结汇成人民币进入金融市场,或直接套利,造成热钱增加。

  另有迹象显示,海外劳务收入或其他海外经营、投资收入正大量汇回境内。香港居民持有人民币意愿强烈,他们大量到当地或深圳的银行兑换并开立人民币账户。今年以来银行此类结汇需求增长十分迅速,从而加速了外汇流入。

  目前,境内市场对热钱的吸引力有增无减。一季度人民币对美元升值4%,加上中美利差,热钱进入中国的年化收益率可达12%-17%。专家指出,这已不是“蝇头小利”。在很多人看来,人民币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标的之一”。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国际市场游资、美元贬值催生的大量“石油美元”,都在寻找发达市场以外的投资“安全港”。由于黄金、大宗商品已接近或超过历史高点,中国等新兴市场成为热钱投资的首选地。

  A股市场大幅调整后蕴含的投资前景,更是令热钱垂涎。A股今年以来跌幅近40%,几乎是国际市场平均跌幅的2倍。但相比之下,中国仍是全球经济增长前景最好的经济体之一。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直言不讳:要买入更多A股。近期QFII也竞相涌向A股,“去中国抄底”成为他们共同的目标。

  热钱进入中国后去向各异,包括楼市、股市、基金、期货市场或者是进行私募股权投资、创业投资等。但无论去哪里,热钱大量涌入带来的风险不言而喻。一些专家尤其担心,短期内热钱加速流入会严重威胁一年来的宏观调控成果。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418/8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