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军政 > 正文

余震仍在继续 岂可轻言“胜利”

作者:

   《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这样的报导标题和字样合适吗?

   据人民网消息:“6月10日,威胁上百万人安全的四川唐家山堰塞湖终于顺利泄洪。17时,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高程下降到720米至721米之间,这标志着唐家山堰塞湖抢险取得决定性胜利,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基本解除。虽然大水淹没了部分地势较低的村庄、道路,但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
    
    诚然,“唐家山堰塞湖险情基本解除”是值得庆幸的。尤其是“并未造成任何人员伤亡”,实现了温家宝提出的“再不能对老百姓的生命造成伤害”的要求。
    
    不过,从香港无线电视新闻所见,泄洪过程中有的房子被冲塌了,户主期望政府协助重建,否则他们自身确实无力应付。粤语中,普通民众最怕“死人 lum(塌)屋”。人命得保自属阿弥陀佛,住房没了也是莫大的灾难。所以,对痛失家园的地震幸存者而言,什么“决定性胜利”之类的词语理应慎用。
    
    更何况当天汶川发生了5.0级余震,包括唐家山在内的几万平方公里仍属极不稳定的地区,众多堰塞湖隐患犹存,恐怕不能用“险情基本解除”来概括。倘若误导居民,难免会出现意料不到的新灾害。
    
    不言而喻,劫后余生的灾民心理承受能力薄弱,故此时此刻,既不宜公布毫无根据的负面消息,使之惶惶不可终日;也不可脱离实际宣扬过分乐观的信息,令其产生虚假的安全感。
    
    其实,对于抗震救灾的“胜利”这种提法,早有论者认为不妥。死亡69000余人,失踪17000余人,受伤者30余万众,500多万人无家可归,物质损失高达数千亿元,如此巨大的灾难绝对是惨绝人寰,尤其近九万人的生命是无法挽救的。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遭到极其惨重的失败,有什么资格使用“胜利”一词?
    
    在这一点上,倘若有关的各级官员扪心自问,他们能在不幸丧生的数千学童的灵前,在因错失黄金72小时而殒命的死者坟前,全无愧疚地轻飘飘地说出“胜利”二字吗?
    
    令人失望的是,大概由于固有思维的局限,当局故态复萌,沿用毛时代政治思想工作的模式,在特大地震发生还不到一个月,川、陕、甘灾区依然满目疮痍,灾民家园尽毁仅可勉强糊口的困境下,不合时宜地大搞庆功祝捷性质的活动。
    
    据报导,6月11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场英模报告会,“来自抗震救灾第一线的英模人物”登台,讲述其“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中央电视台和电台、人民网、新华往、央视国际等现场直播。16至26日,“根据中央精神组建”的此一报告团将分成6组,前往全国30个省市巡回报告,以“掀起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抗震精神的热潮”云。
    
    报导称,“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
    
    可是,虽然笔者自5月12日下午电视报导地震消息以来,一直关注灾区的各种信息,但除温家宝、胡锦涛这两位领导人指挥救灾的活动,以及最近失事的直升机组外,对其余“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群体”一无所知,真是太失敬了。
    
    因此,他们如何“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可能确实需要广为宣传。至于此举效果如何,能否“掀起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抗震精神的热潮”,实难预料。
    
    不过,这件事也证明,余秋雨对灾民请愿的指责站不住脚。当局忙于解决堰塞湖等关系几十万、几百万人生命安全的问题之余,人手有的是。试想,安排英模报告团分赴30个省市,总得一批工作人员吧。可见,彻查校舍豆腐渣工程一事,并非由于人手不足而押后,只是由于它与“掀起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和抗震精神的热潮”,很难扯在一起,故只好置诸脑后了。
    
    孙中山先生有名言勉励国人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仿此,对于抗震救灾,现时应该说:余震仍在继续,岂可轻言“胜利”?
    
    即使若干年后,重建工作完成,也不宜高调庆祝。届时,最好在死难学童纪念碑前举行追思会,由他们幸存的同学平实地报告自己的生活学习,告慰其在天之灵。
    
    (08-6-11)

责任编辑: 于飞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613/90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