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银行避金融风险 万科30亿贷款遭拒

 

身为中国地产头牌企业、一向在国有四大行贷款的万科集团向民生银行提出贷款30亿元的融资需求。但民生地产金融部衡量再三,最终拒绝了万科的贷款要求。

    有分析指出,民生银行拒绝万科的贷款要求,是因为民生银行2007年扩张快速,存贷比维持在高位,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信贷占比高、不良贷款规模反弹。目前,风险有效控制和有限资本约束下业务正常发展的“平衡木”,成了民生新成立的地产金融部的头号任务。

拒贷始末

    《经济观察报》报道,“事情发生在今年年初,民生银行最后确实拒绝给万科巨额贷款。”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透露。 据了解,万科集团向民生银行提出贷款30亿元的融资需求后,双方接触、协商了一段时间后,民生地产金融部最终决定拒绝万科的贷款要求,这件事当时还在民生银行内外引起了争论,有行内高层甚至还表示不理解。

    “这么大的客户为何不合作?”“如果不是今年开发贷款被压缩,万科这样的地产大鳄是很少和股份制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的,平常大客户可是挖空心思抢都抢不来的。”

    民生到底为什么拒绝万科呢?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肖莉表示,万科对民生银行贷款一事并不知情。但据知情人士透露,万科当时提出的开发贷款条件比较苛刻,贷款额度30亿元,利率维持基准利率,甚至要求下浮,同时是信用贷款,没有质押,并且银行不能对其具体项目进行跟踪和监控。

    民生银行内部人士透露,当时地产金融部的意见是,给房地产商的每笔贷款都基于项目发放,并要有质押,房地产项目更要全程监控,开发贷款需封闭使用,防止挪用。

    “即使民生贷出30亿,仍然满足不了万科全部融资需求,我们也只是其贷款的‘偏房’,而不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况且民生与万科之前没什么信贷业务往来,万科的商业模式上又是以量取胜,要求资金成本低,与银行其他合作机会少。”

    建行一位客户经理说,像万科这样的地产龙头企业很少挑选与股份制商业银行战略合作,之前也很少与其有信贷关系,因为股份制银行无论从资金供求量、银行网点来说,都很难满足需要。

    有没有其他原因呢?据悉,民生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改革后,资本约束压力增大,于是加大了中间业务服务,希望获得高收益。

    “如果做两个类似万科的大客户,额度早就用没了,大型强势企业还要求享受基准或下浮利率,不但利差小,中间业务收入也没有。”上述人士说。

    如果民生选择行业处于第三、第四位的房地产企业,不但能跟踪把控项目风险,且开发贷款利率上浮的平均幅度在10%至20%,这还不包括中间业务合作利润。 同时万科的资源配置重点在城乡结合带,而基于风险控制考量,民生则多选择中心城市的中心区域的项目。

万科现金为王策略

    据8月5日公布的万科中报,6月末万科净负债率仅为37.1%,远低于行业普遍水平。报告显示,公司期末持有的现金达到153.7亿元,超过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务总和。

    渤海证券房地产行业研究员周户认为,从中报来看,万科现金为王策略显现,2008年新开工面积和竣工面积的调整,降低了公司短期负债的偿付压力,同时减少工程款支付约45亿元,增强公司现金流。考虑到59亿元公司债发行已获批,下半年万科资金链将较为安全。但周户认为,2009年的4月左右,万科仍会面临资金压力。

    万科2008年第一季度报告称,资金正成为制约其住宅供应和行业发展的最大因素。2006年-2007年,万科的经营现金流净额从-30.2亿元猛增至-104亿元,其经营活动所需现金流依靠于负债融资。2007年年报显示,万科短期借款110.5亿元,一年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74亿元。截至2007年底,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了66.11%。

    2008年货币从紧的政策开年便体现出来,央行缩减了各个商业银行2008年的贷款总额,不少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额度在开年头几天就已提完,“这可能是万科向民生告贷的大背景。”分析人士认为。

    今年一季度后,房地产商再融资有所松动,以万科为代表的主流地产巨头现金流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房地产企业的高增长已难以持续。行业的不景气可能使得未来1至2年内的业绩增长明显低于预期。分析师认为,适度调整价格是目前开发商迅速回笼资金,摆脱调整压力的理性选择。主动降价和调整销售策略的地产商开始赢得主动。“万科是在储存实力、留有现金,在等着房地产业最糟糕时刻的到来。”一业内人士评价。

民生的房贷对策

    2007年,民生银行扩张快速,存贷比维持在高位,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信贷占比高、不良贷款规模反弹。不少市场人士担忧,一旦房地产市场进入风险释放期,民生银行将承担较大风险。

    2007年底,民生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占信贷总量比近13%,贷款余额仅500多亿,今年新增额度也仅有60亿,而总部给地产金融部下达的责任利润计划是18.5亿元。如何走好风险有效控制和有限资本约束下业务正常发展的“平衡木”,成了新成立的地产金融部的头号任务。

    “我们包打不了天下,在客户选择上,只能选择那些在价值理念、收益方式和战略发展模式上和民生契合的客户。”民生银行地产金融事业部总经理杨毓说。

    “我们研究大客户的商业模式,对其了解后,从信贷、现金管理、业务咨询、结算平台等多方面展开全面合作,现在也敢进中度风险区了,哪怕选择不是行业中最好但能带来最大收益的客户,立项规范流程,发挥封闭贷款管理优势,获得高收益。”

    “我们也不会一味迁就大客户,香港的一家房地产公司,资产规模确实很庞大,但是资金链紧张,项目风险大,我们也不选择。”杨毓说。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825/100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