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 > 娱乐评论 > 正文

把脉新《红楼梦》 怎一个雷字了得!!

文/一桶酱糊

                       满目鬼怪影,
                       一腔无由恨。
                       都云造型丑,
                       谁改其中味!——(摘自网络)


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业内人皆知,中国第五代女导演李少红是在新版《红楼梦》剧组土崩鱼烂之际出面救场的,其中多少有那么一点临危授命的戏剧成份在内。严格上来讲,新版《红楼梦》风云突变,算得上一波多折,导演易位个中缘由耐人寻味,李少红低调接手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好歹也为新《红》(以下皆简称新《红》免糟难产之罹难盖上了一快遮羞布。


     把脉新版《红楼梦》,曾经拍出若干经典影视剧的李导一手瓷器活好赖且不管,李少红这个金钢钻最终还是戴着锁链接拍了新《红》。接过新《红》这一“烫手山芋”,功力的不逮不算,李导面临诛多尴尬,进退两难,明显是力不从心。与其前任胡玫相反,李导不是像人们所想像中的那样被驴踢了脑袋,而是在权衡一番利益下还是输给了投资方。娱论传言,商业化的格调一旦烙印上这部巨著上,想不变味那是难上加难的。

 

         身为影视界响当当的红牌导演,获得过国际和国内获奖无数,有口碑又有票房,《红楼梦》若要翻拍成经典,看起来是众望所归的不二人选。地球人都知道《红楼梦》是享有着国内外盛誉的中国文化巨著,遗憾的是仓促上阵的李导却为自己伏下了一处最大的败笔:据说李少红自己对记者说自己还没完整的看过一次《红楼梦》原著!要想真正排好这部大戏,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断断续续也看过其执导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两部连续剧,实属上乘,与那些占居电视资源的垃圾影视相比算得上是两部难得一见的好作品。当然,编剧王重的精彩台词亦功不可没。其风格唯美婉约,华丽中带有孤独宿命的细腻的美丽,心底下还是比较享受。毋庸质疑,执导这样一类野史稗文中规不算中距题材的作品,李导或许驾轻就熟。但是这样一个不了解红书红史的人却要去执导《红楼梦》这样一个早已“妇孺皆之”鸿篇大作,这就让人咋舌不已的了。说其不自量力似乎有些不敬,李导你也能耐大了,一知半解就敢翻拍红楼,真是知者无畏啊!无语。


           著名红学家蒋和森教授说;中国可以没有万里长城,但不能没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人的国宝之书,未读红书者,不能深谙其味。不知道李导真不懂还是在装懂,与《大明宫词》不同的是,它是一部演绎贵族生活与情感的大戏 ,原著中通篇都在传递着琴棋书画、诗词歌赋以及传统的儒家思想等,是部一传统的民族文化,它不像野史亦不同传记,受国人的喜爱与青睐的程度与上述两部剧作在立意,境界,艺术深度影响上有着天壤之别,实在不可同日而语,《大明宫词》也好《卧虎藏龙》也罢,凭你有怎样的收视率,但是在《红楼梦》这样的享有巨大的国际声誉和文化力量之背景下也只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这就是伟人与巨人之间的差距。

    

 

    对于很多人并不看好的那场红楼“海选”闹剧一直都嗤之以鼻,功利选秀,花开无果。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尤其国学之类,一直是年轻人的软肋,即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中也不泛哈韩族与追星派。那是我们教育制度的缺陷。现今社会一大怪,弓肩塌背发遮脸,贵族个个像乞丐。(当然,现今所谓的新贵,充其量是一群浮躁的爆发户。)红楼是部演绎贵族生活、情感的作品,而宝玉和凤姐都是红楼中的两大灵魂人物,是个举足轻重的重戏码。个个似乎都在模仿学周杰伦,所以看起来个个都蛮像蟋蟀,有张扬无朝气,轻飘浮躁,这样的人是绝对演绎不出这样《红楼梦》书中那种贵族的底蕴来的,今日的演员实在演不出天生的贵气,也就难拍出红楼梦的神韵来了,倒也苦了那一脸西门阳光版的“侍瑛使者”了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叶锦添李少红另一败笔就是无视浅规则,急功近利的驱使下竟然穿越了红楼,祭起超越曹雪芹,时尚红楼梦大的宝剑,玩起个人风格的游戏。换言之,未免有那么一些想要取而代之王扶林87版之红楼之嫌。只是王导拍87版红楼团体剧组的是敬业务实是有目共睹的,新《红》剧组内部矛盾重重,鱼龙混杂,制片,导演,演员,电视台个顶个的云山雾罩,扑朔迷离,让人乏味后还觉得有那么一点腻歪,不干净。


   

二,补丁“额”妆,“原应叹息”(元迎探惜)

   

四春开会

  有那么点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味道吧,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后,新《红》原著小说中极具象征性的重要女性角色一一终于掀开神秘面纱,新《红》先后公布了剧中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这四位贾府贵族小姐的扮演者及造型照三批定妆照。除元春何琳、探春丁荔、惜春徐行三人外,迎春的饰演者张笛也首次亮相了。


       天算不如人算,新《红》四位美女出炉伊始就因整体气氛诸多不尽人意即遭白眼,被砸的七零八落,花容惨淡而出师未果。按常理,贾府四春交相辉映本成为“原应叹息”命运交响曲的四大精美乐章,实却不然。怪异、阴暗的“额妆”如此多“矫”,引无数网人吓折腰,那些见招拆招,见鬼打鬼的恶搞的随既诞生也是想当然的了。虽然这里也不泛各打五十大板的糊涂帐。有网友发扬娱乐精神,大呼失望中也没忘幽李少红版《红楼梦》一把,有人说四艳艺妓有得到一拼,更有甚者戏称贾府四艳“魑魅魍魉”红楼四鬼

 

                                                                    可钗可黛?

         一度被诸多专家学者看好的叶锦添的造型设计剧说十分大气、华美,称赏为有种“梦幻般的美感”。不过观众似乎并不买帐,衣装考究并不代表什么,老百姓看的不是花哨而是感觉。宝,黛造型给人的感觉像少妇的雍容而非少女的灵动飘逸,十足一对披着华贵外衣的木偶,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全剧大戏重点宝黛造型先是不甘寂寞,在过度修饰和渲染下,别出心裁的小青版黛玉白素贞版宝钗打扮得像双胞胎,素衣一袭不死不活的连炔登场,造型相差无几,分辨不出人物性格;贾府四艳更是窗帘布裹体,铜钱币覆顶,老气横秋清纯概无,正是古今一心向“钱”看,有钱能使鬼推磨。

 

 

袭人VS二姐,飒飒英姿红孩儿?

 

      非但主角如此,配角的造型也必定是妆不雷人死不休。身为贾琏偏房的尤二姐一身正红装,全无懦弱无主的原著性情,活脱脱一个欲与凤姐拼个鱼死网破的“辣子二奶”模样幽灵版的妙玉更绝,头顶着俗艳大花摇身一变鬼魅如马道婆复生,你就楞看不出一丝气质超凡脱俗的出家人坯子,阿弥驼佛;改良版的平儿大抵是因凤姐的醋心做祟吧,头上除了花再无“遍身绫罗,插金带银”珠光宝气自由版的袭人衣着则如同红孩儿转世,一会盘发一会散发,丫莫非在拍秀发广告?神情倒是生动得很,你说奇不奇?

 

妙玉VS平儿,你敢穿越明唐,小尼就不许戴花?

           集三千后宫宠爱于一身的宝二爷呢?衣冠不整,寒酸毕露,不但无半点“混世魔王”倜傥情致。“灵气”不见“精”气过盛,毫无混沌未开的样子,怎么看怎么像美猴王少年版来,另人唏嘘;爷老子花一千两银子给捐了个五品官的贾蓉不仅“反清复明”,穿上明朝官服,胸前补子(注:明、清两代,官员在朝服的前胸后背处分别装饰一块方形图案)更变成了麒麟,分明是“五品的衣服,三品的补子”。至于贾琏脸凹凸得跟没吃饱饭的痨病鬼似的,没一点风流成性的公子哥的气度,最可笑的就是丫竟然不知死活的连古代皇帝才敢独享的明黄色也敢上身,就不怕九族诛灭?, 这样的红学知识,这样的前卫,怎一个雷字了得?!

 

齐天大圣在此!

 

 

                                                                       贾琏VS贾蓉

 

          戏说红楼?玩的就是心跳?I服了YOU!!丫就敢把《红楼梦》设计成这样的行头,不知要增加多少心脏病患者。也太小儿科了吧,简直就是亵渎红楼!当然有一点是要肯定的,在如何分配铜钱上,煞费苦心的叶筒子还是蛮公平的,因为最有钱的的人宝姑娘和大小姐顶的最多。定妆照中有网友极为讽刺地总结说;难怪贾府要万劫不复,尼姑戴花,公子黄袍,二奶红衣,丫头盘头.

 

         说到新《红》四春造型的盖棺论定,酱糊本身看着就如雷轰顶当头挨了一闷棍!还以为自己眼花了。头发咋都象打着补丁?鬼来了也不过如此吧?套用一句范伟的拿手台词就是----大姐,我晕了!真的晕了!就算是商业炒作也要讲一点道德吧?看起来那两位艺术匠者是铁了心让国人吓倒了算P大的事儿,权当在做俯卧撑了,算你狠!


         新《红》定妆照造型腻歪呆板,还透着那么一点阴森妖娆之气,酱糊左看右看就是看不出一点美感来,怎么看怎么觉得窝心,找不到印象中李导唯美飘逸的风格,死活都像就一群刚打盘丝洞出来的小妖魔鬼怪的乱乱哄哄的聚会亮相,竖发!酱糊肯定是没有吃那劳什子脑残片的,最后也只能底气十足的送出三个字去“TMD”。见过邪门的,没见过新《红》这样邪门的,这是那门子的《红楼梦》?这也太离谱了了吧?胡拍红学?中艺红研会的人倘若不是吃货就是在放大假,叫人匪夷所思!

三。“额妆”如此多“矫”,引无数网人吓折腰


        “《红楼梦》身带有一点虚拟,完全用写实手法,最漂亮的东西和美感也就不见了。我使用了昆曲最浮面的那一层美感,来做‘红楼’,那种美感有点华丽。”叶锦添筒子是这样解释他的铜钱“额妆”创意的。

       查阅之下得知,北宋时期确有云尖巧额,但不是巧额,袁褧在《枫窗小牍》中说:“宣和以后,多梳云尖巧额,鬂撑金凤。小家至为剪纸衬髪,膏沐若香。” 

       清初《阅世编》:初时是“松鬓扁髻,发际高卷,虚朗可数”,后来是“然高卷之髪,变而圆如覆盆,蝉鬓轻盈,后施缎尾,较美於昔年。束髪直上指,前高逾尺,数髩掩颧,数载之前,始见於延陵,时以为异,今及於吾乡,遍地皆然矣。”


      “额妆”做怪吗?酱糊有在京剧团生活两年的经历,算得上也略知毛皮。“额妆”,原取材于京剧女角头型的精华之处,多称“打片子”。片子在舞台上出现的时间很晚,大致是清末民初时代,一直到道光年间留下的戏画中的旦角还是没有贴片子。额妆虽然原本是来自古代生活,不过是为戏曲人物的量身打造的。因“身为文化遗产的戏曲造型”才被保留下来。

      经典造型正是对世俗文化的提炼和萃取,但是一味的照猫画虎,反会落下东施效颦的笑柄。君不见古画仕女图中发饰无不丰富生动,雍容温婉,而身处清时的红楼人物们却被其包装成千篇一律的模式化“额妆”,“假”人,“真”鬼,白森森的一张鬼娃新娘脸蛋,搭配上一呆板荒缪的日本浪人的行头,肤浅之充斥画面,不惊艳就惊雷!新《红》想不让人惊吓都难,难怪会更引来嘘声一片,想是钟馗见了也会大呼“打鬼“!


       无论叶李如何撇清,新《红》都有着人为痕迹,有着对原著内涵的最严重的离经叛道。在这样一个不严肃,不负则的另类发展开拓下的下,新《红》空中楼阁搭出来的造型已经是个败笔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高难度唯美不能当做忽悠观众的籍口,花哨媚俗得令人喷饭,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要让钗黛“远离世俗”的李导的初衷?自己狠掴了自己一记耳瓜应该是很不爽的,允许你对艺术的追求,但是不允许你对艺术的亵渎。

         酱糊不才,然本身对美的理解、感知自认还是过得去的,但是对叶之美工中“多施华美之色,但略偏妖娆,近乎妖气 ”,却不敢苟同。说句刻薄话:定妆中的四春活灵活现一准青白二蛇加许仙的原型再现。(《青蛇》造型师也默认其抄袭。)说青白二蛇还抬举了点儿,说到创新,不就是未卜先知的知道那时候就流行在头上挂黑色的光、黑色的磁碟片嘛。还是弄不清楚究竟是在拍新《红楼梦》还是在拍是新《青楼梦》?新《红》,不过是妖异和时尚混血儿!


        《红楼梦》是国际公认的现实主义著作,连传统的欧洲人在中国这样的文学面前都有巨大胆怯。所以才会有欧洲对《红楼梦》这样巨大的而且保存完好无损的艺术品和文物却视而不见达一百年多年之久。日本恶搞中国名著《西游记》,引起国人讨伐一片,在中国却受到一些自以为是的文化人支离破碎的蹂躏国人好象都能熟视无睹了。正当李导正大刀阔斧对《红楼梦》痛下杀手之际,一个奇怪的现象浮出水面,往日里又是出书,又是开讲座,风光无限的红学家们,几乎是有任何风吹草动就有大批人士关注,今日今时却集体玩起龟缩,全然没有一个人出来发表高论进而叫板新《红》。究竟是时尚改变了世道,还是时尚改变了红楼?


         骑虎难下时,才捕捉到一些红学家摸棱两可的台词。张庆善在答记者问如何看待李导的这些造型时的回答颇为耐人寻味“我自己穿什么都不清楚,更不知道红楼里的人穿什么。”。更有意思的就是当同样问题问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所长孙玉明时,孙所长答的更绝:我病了,看不见。于是出现了愤怒的网民失去理智,怒诘张庆善,要求其让贤,呼吁解散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会一举止。

  

四。痛割李旭,笑纳姚笛 

                                                    
            演员一直是新《红》剧组无法言说的痛。胡玫导演当初的离开时众说纷纭就莫衷一是 。胡玫放弃做新《红》剧组的导演未必是真心只为坚持艺术原则,李导接手新红是否能做到善始善终?有评论家直接质疑海选后的新《红》演员,有多少人对红书不是物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得到的是美女演员们另人哭笑不得的接了戏才临时抱佛脚产生的千奇百怪答案后不得不掩面太息:花瓶当道!

 

                                                                                

李旭丹

 

         也许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一出蹩脚的挥泪斩马谡不能说是在坚持原则吧,在网民不大感冒下,李导对投资方最大的媚眼就是上演了一场掉包记“宝钗变黛玉”,新《红》又一次的乾坤倒转,天翻地覆了。对于其看好的棋码宝黛易位,引发了四野哗然。姚笛是笑了,李旭丹呢?被浙江嘉兴籍杭州姑娘26岁的姚笛取而代之。身处娱乐圈,李旭丹实实在在被娱乐了一大把,成了各方利益相互制衡的结果牺牲品,一夜间醒来忽然发现没自己什么事儿了!小姑娘不能不说是最冤之人。

 

         姚笛者,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2001级高职,中影北京台人也。不少网民影射其背后猫腻菲浅,有后台撑腰云云。早在红楼选秀的期间就被北京台指定的周岭评委宣传她可黛可钗,可黛可钗?黛钗性情举止有异,弄来这么可扁可圆的26岁的女孩来演年尚幼齿的黛玉来,岂非天大的笑话?网民怒骂四起,斥责为白冰无宝钗之仙姿,姚笛无黛玉之灵窍 ”

 

      

        备受争议后值得思量的是,身为林黛玉扮演者姚笛显然缺少的就是古典的韵味与天然的气质、。除了其扮相实在让人难以苟同外,眸中少了“泪光点点”,鲜见清高自许、才学卓绝的官宦世家的小姐弱不禁风的神韵,取而代之的却是“魅眼如斯”(网友评语);既无“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我见尤怜的灵窍,也谈不上什么“看不到姣花照水,弱柳扶风 ”的感觉和世外仙姝林“千肠百转”的情怀。


        而薛宝钗扮演者白冰眼神里少的是了“温婉敦厚,却多了一股媚俗轻薄之气”;少了“山中高士晶莹雪”的高洁,却多了一分世俗风尘之态;少了“珍重芳姿昼掩门”的含蓄与矜持,却多了一分外放流于外表。无法将其同《红楼梦》中那个“把礼自持、端庄贤淑的大家闺秀划上等号”。(网友评语)并且李少红在近日接受采访时还在有意无意间透露,自己并不十分想用白冰

  

五,“红楼””梦断“无厘头”!

 

      《红楼梦》是一部极具美学价值的文学作品。一部好好的红楼在叶筒子审美观点的推敲下嘎然变脸--“复古的同时我也加入了非常多的现代元素,年轻、反叛、少男少女的想象世界”,叶筒子倒也爽快,总之话里话外充斥着“妆不雷人死不休”的坚决,叶大师李导可不是那是没脑子的人,明摆着就一告诉人“舍得一身剐,敢把《红楼梦》拉下马!”牛!真牛!叶大师人文功力、美术功力结合得的确暴强!


 

         难不成这是一部超时空划纪元的科幻大片?!时尚集合体?太有些牵强附会不着四六了吧?拿名著开玩笑也要有个限度!再这样闭门造车,接下去是不是还要新《红楼梦》全部人马效法现代穿西装打领带,来一现代版的“新红楼”?是不是让钗黛穿比基尼国民也可得接受?因为养眼呵,名字酱糊也拟好了,干脆就叫“红楼惊梦”岂非蛮贴切的?


         演员的型相气质,着装等常识问题都不讳千夫所指,先是弄成个不伦不类的兔儿爷似的红眼妆来,随后又既兴鼓捣出一出啼笑皆非的“铜钱”头来,并且理直气壮的称其为在续写唯美风格来撑门面。李导也算是“女中豪杰”了。只是就这铜钱头还好意思说是为了艺术再现?裸奔就是裸奔,范跑跑不是成了天下地一跑了吗?还歹这厮还可以承认自己不崇高,新《红》却是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元迎探惜”为“原应叹息”,暗示了书中红颜的悲剧命运,这也是当今红学研究的正统结论。突然间觉得再拍红楼是否也合了这句缄言“原应叹息”。


         不靠谱的刻意猎奇设计终是难戴上光彩夺目的光环的,更不用说对原著的意境的展现了。对于汹汹民意下让人难以苟同的新造型的不满,不懂得中国古代服饰基本常识叶李拿不出什么有力度的筹码还击,而是抓住“历史”这根救命稻草不放,一会说创意来自魏晋人物画里的,一会又说是昆曲里的,片子有历史依据云云。在学术这最后一张画皮被网友彻底撕下来后,叶锦添对对文学、历史和服饰的无知程度已经成了人们奔走相告的笑话。 按照大家的说法,叶锦添李少红扒了昆曲的皮,盗了汉墓的尸衣,贴了一脑门的唱片,才“混搭”出来蛇精版钗黛。

   

          不尊重传统文化,对名著的搞解构,搞重组是一些新一代导演所热衷不已的重头戏。近年来,导演制片一窝蜂盯上了四大名著,一时间四大名著成为最慷慨的“大众情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今时今日有几个是真心想传播它们的文化内涵的?说穿了,不过就是看好它们的关注度罢了。病入膏肓的人们在“一切向钱看”紧俏理念下昏了头脑,挖祖宗文化坟墓都不怕,还怕什么创作粗俗误导后人呢?


          一曲“红楼”,千人竖发,万声叹息。笑了姚笛,恼了观众,黑了《红楼梦》.荒谬的艺术无厘头,只会让我们自己更加不堪。好好的一座前门楼子,偏偏要异想天开的改造成胯骨肘子的另类奇想,如此执导,对得起《红楼梦》这部经典名著吗?李导,还是请您手下留情,放红楼一马吧!莫要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了,切记国人输不起!否则新“红楼”梦“断”“无厘头”,李叶二人难逃其咎。

 

责任编辑: 郑浩中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8/0830/101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