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动态 > 正文

《新闻联播》报道掌声居然达到17秒 改版更难看

作者:秦全跃 
    
    小时候看有关朝鲜越南的报道,常常会出现一个个括弧,不是(雷鸣般的掌声),就是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所打断)。但这些只是在报纸上,无所谓,括弧一下而己。
    
    昨天(8月25日)晚上在观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奇迹。在报道完有关领导(胡锦涛)新疆的讲话后,镜头对准参加会议的代表们,掌声响起来不断,老半天,老半天。为了求证掌声有多长,老秦只好又看了重播,开头几声掌声不算,后来出现在《新闻联播》画面上的就足以17秒之多。如此长的掌声报道却实开了先河,开天辟地。
    
    老秦不解,17秒的掌声,如此之长,《新闻联播》为什么要这样呢?17秒的掌声是什么滋味,您拍起巴掌,看着表试试,不妨自己亲身体验一番,17秒的掌声够有多么漫长。
    
    都说《新闻联播》在改进,改来改去又改出了个“掌声17秒”。
    
    
    
    另一文:《新闻联播》对贪官黄松有的报道为何不给一点面子
    
    
    昨天(8月21日)晚上的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贪官黄松有因“涉嫌犯罪问题”的消息。
    
    《新闻联播》播音如下:“日前,中共中央纪委对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检查。经查,黄松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巨额钱款;违反规定,收受礼金;生活腐化。黄松有的上述行为严重违反党纪政纪,其中有的问题已涉嫌犯罪。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经中央纪委常委会审议并报中共中央批准,决定给予黄松有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将其涉嫌犯罪问题及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老秦注意到《新闻联播》有关黄松有的报道背景除了字幕,都是由播音员在干念,从始至终没有出现黄松有的一个画面或一张照片。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新闻联播》有规定,腐败贪官被曝光要不给面子,不得露脸上镜。
    
    其实,又何止是一个黄松有,好几次了,《新闻联播》对曝光腐败贪官常常如此,只见其声,不见其人,都是在干念。
    
    那么老秦想问,黄松有被揪出是不是大快人心事呢?我不知道,但从《新闻联播》的干念看,这是多么的不情愿。对此咱只好这样点评:《新闻联播》何不把曝光黄松有这类“腐败贪官”的新闻,再配以哀乐播出。好消息,坏消息,与其说是喜不如说是悲?依我看,《新闻联播》对披露贪官黄松有报道的干念,居然把电视台降格为了广播台。这种违反电视新闻规律的不要画面的干念现象是否表明,《新闻联播》是不给腐败贪官面子,还是在怜香惜玉
    ?
    贪官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在败露之前往往都是央视的常客,不论哪个节目,总是给足面子,露尽了脸。奇怪,为什么贪官一旦败露再上央视《新闻联播》什么的,怎么就电视变成了广播,光出出声不露脸,干打雷不下雨,一点面子都不给呢?
    
    电视新闻是以现代电子技术为传播手段,以图像、声音、文字为符号,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进行的报道。电视画面承担着传递信息的重要功能,它将具象符号的色彩、形象、动态、空间等因素与抽象的语言联袂,用时空相兼的特点反映事物发展的动态,向人们传递完整的信息。“动”是人们对视象的第一要求,电视画面正好能满足人们的这一心理欲求,因此画面在节目传播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电视新闻画面编辑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从而影响着电视台整个节目系统水平的高低。由此可见,电视新闻画面编辑在决定节目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遗憾的是,中国最高水平的《新闻联播》竟然连这基本上的知识都不顾。难道《新闻联播》不懂新闻?也不,每当表现官员功绩时,《新闻联播》总是少不了亲民的各种画面。看来电视新闻也有中国特色,报道当权官员时是龙飞凤舞,声情并茂,有声有像。一旦成了贪官,报道的风格立马变脸。怎么形容呢?也许当年唐代诗人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一句,不正是央视今天贪官报道的十字箴言。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博文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827/140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