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历史回顾:从“抗美援朝”到“大跃进”

—历史回顾:一、从“抗美援朝”到“大跃进”— 档案库节目回放

(自由亚洲电台“心灵之旅”访谈节目主持人张敏采访编辑、主持制作。首播日期:1999年9月11日)
    
    *1949年开国大典,毛泽东的宣告,老百姓的欢欣*
    
     (播放录音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国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世沧桑,斗转星移。自从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大陆这片古老土地上的几亿中国人,曾经有过怎样的欢欣鼓舞,怎样的一腔赤诚。
    
     (腰鼓,欢呼)
    
     (当年歌曲“解放区的天”录音):
    
     “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民主政府爱人民哪,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哪,
    
     呀呼嘿嘿一呼呀嘿。。。”
    
    
    
    *打开记忆之门,回溯走过的道路*
    
     当一些人打开记忆之门,回溯走过的道路,他们说,当年欢庆胜利的腰鼓声仿佛还响在耳边。记忆中那红旗飘舞,口号震天,歌声如潮的一波波、一幕幕,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年轮,刻进了当代历史的长卷,留在了人们记忆的深处。
    
     ( 当年歌曲“歌唱祖国”录音):
    
     “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当年满怀真情唱着这些歌曲的人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走过了怎样的道路,迎来了怎样的生活?
    
     寻访一些海内外中国人,听听他们谈自己的人生故事、心路历程和省思感悟,从而进一步了解中国当代史,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的今天。
    
    
    
    *中南海红墙内运作的每个细节,牵动几亿中国人的命运*
    
     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大陆的变迁史,不可不了解北京中南海红墙内的运作,红墙内运作的每一个细节,直接牵动几亿中国人的命运。由于红墙之内很多秘密至今仍然被严密封存,即使有机会向红墙内投去一瞥的人,所看到的很可能也只是冰山一角。
    
    
    
    *访曾参与起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者阮铭先生*
    
     今天要访问的第一位朋友,是曾经参与起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原中共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现在台湾淡江大学任教的美国普林斯顿中国学社研究员阮铭先生。
    
     我请阮铭先生先作个简要的自我介绍,他说:“我自己是在上海念震旦附中的时候参加了学生运动,反内战,要民主,要自由,参加了地下党。1948年我考上北京的燕京大学,作过燕京大学团委书记,后来燕京大学撤销后,在清华大学担任过团委书记。1958年以后,在《北京日报》担任过记者、理论部主任。六十年代初,到了中央宣传部。文革中在宁夏,大概有四年时间,对我隔离。文革后,胡耀邦到中央党校的时候,他把我调到党校去,跟他一起工作大概有五年时间。六十年代以后基本在上层,接触到红墙内的一些矛盾,一些状况。”
    
    
    
    *阮铭先生:朝鲜战争爆发,中共高层很多人反对出兵*
    
     阮铭先生认为:“1949年后,五十年代初,在中国发生了一件对中国后来走向有着关键性的事情,就是朝鲜战争。”
    
    
    
     (当年歌曲“志愿军战歌”录音):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
    
     阮铭先生说:“朝鲜战争爆发的时候,当时党内高层曾经有过比较激烈的争论。胡耀邦跟我讲过,当时开了几天政治局会议,毛泽东有三天三夜就在那里抽烟,也不讲话。当时反对出兵到朝鲜去的,在党内有很多。这件事情,我觉得现在国内的分析还是很不充分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我们的想法里,毛泽东、共产党要建立的应该是比过去蒋介石的‘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完全不同的自由民主的中国。但是后来为什么变成一个直到今天,没有自由没有民主的中国呢?
    
     因为朝鲜战争爆发时,党内像林彪、高岗他们是坚决反对出兵的,开始毛泽东要派林彪到朝鲜去,林彪装病,后来就跑到苏联养病去了。”
    
    
    
    *阮铭先生:韩战打断毛泽东“解放台湾”目标,引进苏联极权制度与美国隔绝*
    
     阮铭先生说:“毛泽东自己的规划,原来是要所谓‘解放台湾’,朝鲜战争实际上是把他‘解放台湾’的目标打断了。”
    
     而最重要的一点,经过朝鲜战争,中国跟西方的道路就断了。像中国跟美国,一直到二十二年以后尼克松去,才恢复过来。
    
     中国就只能倒向苏联,因为朝鲜战争本身是金日成跟斯大林两个人决定下来,逼着毛泽东参加朝鲜战争。因为斯大林怕跟美国冲突,不敢出兵,就叫毛泽东出兵。一出兵,等于把中国跟苏联就联系在一起了。
    
     朝鲜战争不但使中国跟美国的关系二十二年隔绝,而且跟苏联本身的关系,表面是把苏联的这套极权制度引进来了,可是这两个极权制度之间产生了冲突。因为当时在朝鲜,中国人不但流了血,而且中国人所买的苏联武器,都是要中国人自己去还债。”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声):
    
    
    
     “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为和平。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当年赴朝老兵薛先生:“军事大学”在朝鲜山顶*
    
     主持人:“ 听众朋友!现在让我们听听居住在中国黑龙江省的两位参加过韩战的农场退休职工谈他们当年的感受和今天的生活。”
    
     薛先生说:“我那时候还在学校,由于家庭困难,上学也上不好。后来国家号召‘上军事大学’,自己就积极报名,参加到部队。
    
     那时候,送到老闷罐车里头,‘咣咣咣’一家伙五天五宿就载到‘三八线’了,脑子发懵了。一看这不是‘军事大学’,弄到山顶上去了,到外国去了。也害怕,想不通,认为领导好像是骗人。说是上‘军事大学’,怎么弄到战场上来了?
    
     因为生在农村没出过门,连火车都没坐过。在朝鲜一年多,五三年停的大战,我们五五年去的,小仗打了几次,我在部队上是高射炮的观测员。
    
     现在农村退休职工薛先生年逾花甲,唱起当年的歌来,像是又回到青年时代。这位并不是自愿走上韩战战场的老战士,唱了一首歌颂志愿军的歌曲:
    
     (录音)“紧敲那个板来呀,慢拉琴,我唱唱光荣的志愿军。
    
     中国出了个志愿军,一棒打垮了杜鲁门。
    
     中国出了个志愿军哪,和平幸福有保证啊,有了保证。
    
     我这里呀,庆祝同志们身体好,代表全国来慰劳。
    
     同志们受苦又受累呀,我们永远不能忘呀。
    
     同志们不怕冷风吹,拿着那冰雪地当床睡。
    
     渴了拿雪你当水喝,饿了炒面吃一嘴,
    
     同志们受苦又受累呀,我们永远不能忘呀。”
    
     薛先生(笑):“这个歌,本来女的唱好听。我这嗓子不行。当时学这个歌是在火车上,路过鸭绿江桥的时候,唱‘雄赳赳,气昂昂’,唱这个歌。过鸭绿江桥时,两个桥炸坏了一个,到那儿他们停车检查。中国进去多少武器多少人,回国多少人多少武器,他们都检查。”
    
    
    
    *薛先生:现在没钱治病,没人管没人问*
    
     主持人:“能不能谈谈您现在的生活情况?”
    
     薛先生:“你要一提起这个来呀,我心里挺生气。像我这样的,现在没人管哪。闹病、高血压,头晕。吃药打针,打吊针打了七天,没钱了,不打了,不治了。
    
     反正现在啥也不能干啦,放牛也不能放了。你没钱,他不给你报销。药费不报销,也不‘开支’(发工资)。头几年,一年开九个月,近年一年开六个月,这上半年六个月才开给两个半月。五月节(端午节)开给三百零两块钱的工资,还给一百五十块叫你过‘五月节’。一直到现在没有开。据分析,八月十五(中秋节)再开给你这半个月的,叫你过节,到元旦,到春节。所以说‘没人管,没人问’就这么回事。”
    
     (“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英雄儿女”主题歌声):
    
     “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
    
     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双手擎。
    
     两脚熊熊蹚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当年赴朝老兵李先生:十五、六岁报名参加志愿军*
    
     另一位参加过韩战的农场职工李先生说,他当时是自愿报名参加志愿军的。他说:“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都愿意去,打美国鬼子。”
    
    
    
     主持人:“您那时后是上学还是工作?”
    
     李先生:“上学,我们家乡小学,1953年我才十五、六岁,就走了。那时间就想着要准备牺牲。还没去多长时间就停战了,我们那个师打仗,我在司令部当警卫员。”
    
    
    
     主持人:“那时候参加志愿军最小的多大年纪?”
    
     李先生:“我们县去了不少,年龄都不大,都是二十岁以内的人。我们那儿是河南镇平县。我当时是最小的了。那时间,是要求十八岁,但你个子长够了也行。那时咱们国家兵员不太多。”
    
    
    
    *李先生:赴朝鲜参战,五年后被送到北大荒,最难忘漫山遍野战友墓*
    
    
    
     主持人:“您那个县有多少人当兵?”
    
     李先生:“我们那一批有五、六十个。哎呀,我们经历过条件很艰苦,我们在防空洞里住。经常有飞机来侦查,轰炸我们那个师。我们一直在朝鲜待到1958年4月份,就来北大荒了。
    
    
    
     主持人:“您在朝鲜五年多生活里,有什么难忘的事吗?”
    
     李先生:“唉呀,最难忘是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朝鲜那个漫山遍野啊,都是埋着咱们志愿军,不管什么地方都有啊。我们在回国的时间,就给他们扫了墓、添了坟(土),隔的一趟一趟的,漫山遍野都是。”
    
    
    
     (当年歌曲“志愿军战歌”录音):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
    
    
    
     *阮铭先生:战争气氛与“镇反”“三反”五反”。。。极权恐怖主义走向*
    
     阮铭先生谈韩战对中国大陆当代历史的影响:“在朝鲜战争这样一个战争的气氛下,自然向极权恐怖主义走向。后来的‘镇压反革命’,大量杀掉地主,枪毙‘反革命’。还有‘三反’、‘五反’,斗资本家,都是在这样一种战争气氛之下越来越严重。包括1953年的‘统购统销’,都是朝鲜战争以后,完全学习苏联的一套。特别是1953年以后,苏联派了大量的专家,每个学校都改成苏联式的教育制度。
    
     在这样情况下,特别在经济发展上,引进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引进了苏联的重工业。现在可以看到,当时建立的坦克工厂、飞机工厂,当然是过去没有的。但建立起来就需要大量的工人,还需付很多钱给苏联,买这些机器。”
    
    
    
    *阮铭先生:为支付重工军工费,低价收粮统购统销,走苏联“计划经济”道路*
    
     阮铭先生谈到:“中国的积累没有(这些钱),就要靠农民。但是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刚刚有一点积极性,当时就要把粮食完全用国家的低价收进来,为了去支付重工业、军事工业的钱。农民不愿意多交粮食,没办法就‘统购统销’,等于农村的市场完全被它压掉。全国几亿农民,怎么‘统购统销’呢?就要把他们组织起来,就是‘合作化’。然后是‘高级社’、‘人民公社’。一步一步完全纳入。。。因为(参加)朝鲜战争造成战争恐怖气氛,纳入苏联的制度——‘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道路。”
    
    
    
    *阮铭先生:原说没条件走社会主义的毛泽东,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
    
     阮铭先生认为:“原来中国根本没有条件走社会主义道路。当时我们入党的时候,看到毛泽东的一些谈话,都是讲,中国跟苏联不一样,不适合一下子走社会主义,而且批判(走社会主义)这种想法是一种民粹主义的想法,说中国是要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这是毛泽东1949年以前反复讲的。
    
     可是到了1953年以后,毛泽东提出一个所谓‘过渡时期总路线’,就是要走社会主义。而且他提早到说‘1949年就是社会主义的开始,三年只是准备,1953年就要走社会主义’。
    
     朝鲜战争当时还在谈判。这样一个战争的压力之下,又加上提出所谓‘过渡时期总路线’,整个国内形势,过去的所谓自由民主,那种声音就被压下去了。”
    
    
    
    *阮铭先生:1956年敲锣打鼓进入“社会主义”*
    
     (当年大型朗诵合唱“祖国颂”录音)
    
     (男朗诵):“啊!鸟在高飞,花在盛开,
    
     江山壮丽,人民豪迈,。
    
     我们伟大的祖国,
    
     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合唱):鸟在高飞,花在盛开。。。
    
    
    
     阮铭先生说:“‘建设社会主义’的声音敲锣打鼓就起来了。包括资本家,也都是敲锣打鼓 ,1956年就进入所谓‘社会主义’,就是说他不要赚钱了,只要拿国家的定息就可以了。当时北京有句话嘛‘白天敲锣打鼓,晚上抱头痛哭’。
    
    
    
    *兆雄博士:‘公私合营’前,资本家已被整得很惨,恐怖使大家俯首帖耳*
    
     现在在加拿大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兆雄先生,回忆他家庭当时的境况说:“‘公私合营’是1956年上半年,我正在初三快毕业的时候。当时我家是资本家,有一个商店,还有一个旅馆。
    
     1956年的‘公私合营’实际是共产党动用了当时的宣传机器和他的政权,逼得你走投无路。他鼓动一些积极分子,像‘工商联’的。。。像北京‘同仁堂’经理乐松生啊,还有一些人,带头拥护‘公私合营’,敲锣打鼓地上街。
    
     实际上大部分资本家也都是没有办法。因为在‘公私合营’之前,在‘三反’‘五反’和‘打击反革命’这些活动当中,资本家已经被整得相当惨了。特别是‘三反’‘五反’的时候,我记得当时共产党操纵的工会动员店里的职工揭发,强逼着说是‘贪污’啊,‘偷税漏税’啊,逼着你去承认。我父亲当时并没有主持这个店,实际上是我祖父的店,我父亲有时候管些事情,结果我记得把我父亲逼得痛哭,也没有发现什么偷税漏税。
    
     1953年已经把资本家整得很胆小了,所以1956年上面发了命令,整天开会,逼着你去表态。结果我家里迫不得已,把店全交了。另外那个房租,我家有十几所房子,百分之七十五的房租交给国家,这样一直到1966年(‘文革’中,私房都交公)。
    
     当时的情况是非交不可。我记得我的父母心情很不好,在家里总发脾气。有一次发脾气的时候,我母亲把水泼到我们家的毛主席像上边了,当时我还很害怕,已经知道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公私合营’。
    
     共产党这么多年来搞的就是首先利用他的专政机器,制造一种恐怖,然后鼓动
    
    一些积极分子,造成一种声势,迫使大家觉得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所以大家就俯首贴耳屈从了。”
    
    
    
    *阮铭先生:家家户户“大炼钢铁”背景,1958年“1,070万吨钢”轶事*
    
     阮铭先生继续回顾后来中国大陆的那段历史。他说:“‘反右’以后,不同意见都被镇压下去,当时毛泽东提出‘超英赶美’。认为‘反右’以后形势很好,当时斯大林也去世了,他对赫鲁晓夫也看不起,说‘我们先超过英国,超过英国以后,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超过美国,可以比苏联更早进入共产主义’。他完全听不到不同的意见,头脑非常发热。
    
     我听过薄一波讲,当时大炼钢铁是怎么来的。他说,有一次在中南海游泳池,他去看毛泽东,一起游泳。毛泽东问薄一波‘今年钢铁指标准备有多少?’薄一波讲‘我当时正好翻了个身,说,翻一翻,1957年是535万吨,翻一番就是1,070万吨钢’。
    
     到了北戴河,毛主席就公开向记者宣布‘1,070万吨钢’1958年要达到。这样一种决策,就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出来的。那毛泽东是‘皇帝’啊,宣布了以后,不能不实现哪!后来查一下,钢铁业没有那么大炼钢能力,怎么办?大家都来炼。家家户户都来炼。”
    
    
    
    *阮铭先生:报社也搞“小高炉”,炼出都是“烧结铁”,可笑事多,直到现在”
    
     阮铭先生回忆:“ 那时我已经在《北京日报》了。就在北京市东单附近一个小胡同里。《北京日报》社也在院子里搞了个‘小高炉’,当然炼出来都是‘烧结铁’,根本就不能用。所以全国也可想而知。
    
     全国人民大炼钢铁,现在看起来是笑话,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因为这样一个制度本身,领袖,一个领导人他说的一句话,就可以成为一个决策,根本没有一个科学的、民主的决策制度。不要觉得那时候可笑,这样可笑的事情,在毛泽东时候有,一直到现在,因为这个制度还是没有更改过来,像江泽民去抓‘法轮功’,这样一种命令,我觉得跟毛泽东当时那种命令异曲同工。
    
     特别是1957年‘反右派’,1959年‘反右倾’以后,这样一种奇奇怪怪的命令多的不得了。当时搞‘超声波’运动,说是只要拿一个刀片,把它振动一下,水就可以变成油,用水就可以炸油条。。。”
    
    
    
    *阮铭先生:专制制度、个人迷信导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人恶果*
    
     阮铭先生认为:“这样一种专制制度,造成这种个人迷信的条件下,被迫让中国几亿人都走上了所谓‘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是不符合的。这就产生了后来1959到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饿死几千万人,这样一个恶果。”
    
    
    
     (当年大型朗诵合唱“祖国颂”录音)
    
     (女领唱):“江南丰收有稻米,江北满仓是小麦,
    
     高粱红,棉花白,密麻麻牛羊盖遍天山外。
    
     (合唱): 密麻麻牛羊盖遍天山外
    
     (男领唱):“铁水汹涌红似火。。。”
    
    
    
    *丁抒博士:研究证明—中国在“三年大饥荒”中,至少饿死了三千万人*
    
     现在在美国一所大学任教的中国当代史研究专家丁抒博士提供的研究成果表明,当年就在这首“祖国颂”回荡在中国上空的时候,中国的大地上正发生着怎样惨绝人寰的悲剧。
    
     丁抒博士说:“大跃进期间,中国究竟饿死了多少人,真实的死亡人数很难准确计算,因为当时在死亡数字上弄虚作假,是普遍现象。那时候河北省张家口地委第一书记胡开明,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询问本地区死人的情况。
    
     有一天,下属向他请示‘饿死人的数字是不是可以少报一点?’原因是有的地方死了人不报告,结果不但受到上边的表扬,而且死了的人那份口粮还可以继续领。这叫‘吃空额’。而张家口,死一个报一个,报一个死亡,减一份口粮;报一次死亡,受一次批评。
    
     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1961年随刘少奇去湖南省作调查,她也发现,基层党组织连人口死亡数字统计出来,还要压缩平衡,不许如实上报。
    
     因而各省上报国家统计局的死亡数字已经是缩了水的。其实连中共中央的首长对死亡数字也不甚清楚。
    
     1962年初,中央工作会议期间,刘少奇亲自处理安徽问题。他在安徽大组会上责问安徽省委‘我问你们死了多少人,你们说向中央报告过了,一百一十几万,谁相信?你们心中有数,就是不说老实话’。
    
     安徽作家张万舒曾经这样记述:‘1960年虽然风调雨顺,由于生产力受到严重摧残,田园荒芜,大批人口外逃死亡,据定远、凤阳、嘉山三个县1961年的统计,共少了四十多万人。凤阳县小岗村,全村三十四户,一百七十五口人,逃的逃,亡的亡,剩下十户,三十九人。
    
     1990年中国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说:“根据我们八十年代初考察过的安徽凤阳等县的情况,当时饿死的人大约占全县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即有近十万人饿死在那场人为的饥馑中,其中有一个人民公社,每三个人中就死了两个。
    
     1991年我曾经估算过大饥荒的非正常死亡数2,470万,最近我又根据中国政府新公布的人口统计数字重新作了计算,我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在‘三年大饥荒’中,至少饿死了三千万人。”
    
    
    
     以上自由亚洲电台“心灵之旅”访谈节目由主持人张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采访编辑、主持制作。本集首播日期:1999年9月11日)

责任编辑: 沈波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0909/143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