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民俗风情 > 正文

奇闻 老挝和尚组团化缘

老挝人口500多万,僧人就有3万多。可以说,在老挝随处都能看到出家人。

  老挝的僧人既不像印度的苦行僧,背负着人世的苦恼和忏悔在烈日下诵经;也不像中国的僧人,用脱离凡俗的冷静面对一切。老挝僧人的脸上常带微笑,看上去随和好接近。和中国寺庙不同,老挝的2000多座寺庙不是坐落在人烟稀少的山野,而是选在人口稠密的地方。在老挝,有人的地方就有寺庙。

地处老挝北部山区的朗勃拉邦,是湄公河及其支流南康河交汇之处。1353年,一个名叫法昂的人统一老挝而建立澜沧王国。后来,法昂迎娶柬埔寨吴哥公主,柬埔寨高棉国王赠送一尊金佛给法昂,佛像名为"勃拉邦",在迁都万象之前,朗勃拉邦一直是老挝的国都。1563年在老挝迁都万象之后,朗勃拉邦这座就默默地深藏于深山之中。也正是因为它远离尘世喧嚣,远离世间繁杂,所以这里也成为僧侣们修身养性的安详之地。

  圣城琅勃拉邦,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它地处深山之中的湄公河边,受浓郁的小乘佛教影响,人们能够真正感受到远离尘世喧嚣的安宁。老挝的僧人是佛教徒心中的圣者。每天清晨,顺着太阳升起的东方看去,一群群身披橘红色袈裟的僧侣们,开始了他们每天的“化缘”。

  于是,圣城善良的人们,在有序又安静的气氛中,为僧侣们施舍着食品。这看似平常的善举,却使得圣城千百年来流芳美名。这里的人们从未因为外面嘈杂的纷乱而改变这片安详的净土。正是因此,圣城的文物古迹始终保存完好,使人们惊叹不止。

  在朗勃拉邦,每天早上僧侣们成群结队的在街上化缘壮观场面,让我感受到了这座古城特有的魅力。每天天刚放亮,一群身着橘红色长袍的僧侣,象一条流动的彩带,穿梭于朗勃拉邦的大街小巷里,年复一年地唤醒了朗勃拉邦的每一天。这种宗教仪式在琅勃拉邦这座古城上演已经有久远的历史。对于僧侣们来说,每天早上的化缘不仅是他们修行的一部分,也是他们每天伙食的全部来源,他们每天只用早餐和午餐,晚餐是从来没有的。

  他们每天早上4点钟起来,然后到寺庙里诵经,在6点前出门化缘。乐善好施的朗勃拉邦人,总会在每天早上准备好糯米饭、糕点、饼干等拿到离家最近的街上,虔诚等待着化缘的僧侣到来,这样的形式已经是朗勃拉邦市民们生活的一部份。

  老挝的僧人在寺庙里不仅学习经文,还学习数学、历史等。按照习俗,老挝男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出家,并随时都能还俗。为了让孩子受教育,很多家庭都愿意把孩子送进寺庙。难怪有人说,寺庙就是老挝的文化教育中心,它们把僧人培养成了“知识分子”。在老挝没有佛学院,只有僧侣学校,在学校学习的僧侣们只有佛日这一天家人可以与来看望的家人见面,佛日对于每一个年轻僧人是最开心的一天,寺院生活也比较单调,不少年轻僧侣,刚到寺院都有一段适应过程,好在他们的心境原本就比较平缓。

  千百年来,朗勃拉邦作为一个古都,她所需要坚守的就是亘古不变的傲气与深沉。正因为这份沉淀与悠然,1995年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朗勃拉邦成了旅游者来到老挝后首选探秘的天堂。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环球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09/1022/14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