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张三一言:革命不是必须,而是无奈

[再与杨光讨论] 革命不是必须,而是无奈

[再与杨光讨论] 革命不是必须,而是无奈

张三一言



杨光先生:经你解说后,我认为你的说明是对的。再一次拜读了你的大作,证明我确是未完全读明白你的意思。

但是,我还是有一些稍微不同的意见,提出来向你请教。我认为革命并不是必须不必须问题,而是能不能避免的问题。因为从人性或现实利益看,民众都没有革命的必要(即必须性)。但是,革命是因为统治者堵死了所有民众期待可走的非革命之路,并累积社会矛盾,造成非用革命手段不能解决的社会问题。于是革命就不由你需要不需要而发生了,民众也不得不无奈地接受了。

我不是社会活动家、政治家,从来没有搞过任何社会活动,就是被论敌贬称为口头革命派那一种人。我认为“极权之下无改良”不是个人经验之谈,仅是从事理常识和逻辑推导的结论。我有一个极大的困扰,不知道是我表达能力出问题还是别人有意无意误解了我的评论主旨。我谈革命的所有文章都是旨在“维护民众有革命权利”,而不是“提倡革命”或“鼓吹革命”。但是,我的争论对手绝大部分都把我理解成为后者;然后在这个理解上进行批判。如果你细心的话,你会理解到,我并不反改良,只是反对改良派中的一部分人的反革命──反民众革命的权利。我支持改良,并指出现今改良应做的事,即你所说的“须从点滴小事做起”。我建议的“小事”就是从最低要求做起,点滴地创造可改良的社会条件;就是说做一些迫统治者接受改良的小事。

说到人命宝贵,我在其它文章中给出了确实的数据和数字,说明中国近五六十年来,反革命比革命状态下死人要多得多。

“諌言”,是改良的一部分内容。我现在正式响应是,我不反对。但是,要有分寸。我不但能容纳“諌言”,即使是辽宁庄河千人下跪上访,市长孙明被责令辞职一事,我对这些下跪的民众还是持理解谅解同情支持态度。当然对下跪本身是持批判态度的。我这个被称为口头革者,写了那么多有关革命文章,目的之一就是能调和革命与改良关系,在两者间找到共识,以求同存异。

说开来再说,我理所当然支持你说的国内“公民向政府(哪怕是一个您和我都信不过的政府)提要求、发抗议、摆事实、讲道理”的思想和行动(国内好像还没有公民,只有臣民,且不议)。但是,我不得不回严肃回答你:若有国人真的像你说的“提着菜刀、扛着锄头去跟国保、公安、城管、政府里的“敌人”对垒去”的事实──确实地说,近十年八年,几乎天天出现这种事实,最是名案例者就是翁安杨佳杨义邓玉娇事件──我是义无反顾地提支持的。但是,不少改良派中人,指责翁安民众杨佳杨义是刁民暴民。这就是我与那部分改良派中人分歧所在。

我上面所说的支持,只是肯定和支持已出现的事实中呈现的人们的“权利”,而不是说我鼓吹这种行动。这点请不要误解,这点也是我一直被一部分反革命改良派指责的重点。

张三一言 20100425




杨光 寄给 weiquanlianmeng
显示详细数据 16:33 (36 分钟前)


张三一言先生:我赞成改良,但并不反对革命。历史上某些革命我是反对的,比如法俄革命、1927年的国民革命以及中共革命(包括49年的武革和66年的“文革”),但我从未一般性地否定革命。
人民诚然有革命的权利。但这并不意味着革命总是必须的,更不意味着革命者就是高尚的。何况还有革命是否有现实条件、是否有成功可能的问题,诸位也须有所顾虑吧?也许您本人就有动员群众、发动革命、并确保成功的高招?但生命是宝贵的,革命者和被革命者(包括您所谓“敌人”在内)的生命,都很宝贵。
是否“极权之下无改良”,恐怕您说了也不算。实质性的改良确实很难,但凡大事亦皆须从点滴小事做起。未必当前中国就一切事情都已凝固不变、至毫末无可改良的地步?总还有些事情是可为的。有些闸门一旦开了一条小缝,是再想关也关不上的。


“谏言”大概也并不丢脸。听不听在他,谏不谏在我。知其不听而谏之,也没什么不可以。共产党不听,未必人民也没听。若谁都不听,我们自己在听。造未来需要先造共识,造新果需要先造新因。缺乏普遍的社会共识,倒是改良或革命均无成功之理。
您和您的朋友们总爱说改良是“跪求”。还有什么缘木求鱼、与虎谋皮、对牛弹琴一类的贬语。反正我是没有“跪”过的。刘晓波先生虽讲“没有敌人”,但我知道,在国内恐怕还没有几个人比他更称得起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胆有识的汉子。或许香港的、海外的“有敌主义者”们都更勇敢、更厉害一些?那诚然可敬可畏,我辈自愧不如。但公民向政府(哪怕是一个您和我都信不过的政府)提要求、发抗议、摆事实、讲道理,这跟“跪求”又有什么关系。难道您的意思是要我们国内这些人都提着菜刀、扛着锄头去跟国保、公安、城管、政府里的“敌人”对垒去?


杨光    

责任编辑: 王笃若  来源:投稿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427/164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