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李平:经济探底并不可怕 北京最怕的是政治崩盘

中国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经济增长一如各界所料有所放缓,但上半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高达11.1%,就算下半年受欧美影响而减速略为加快,仍是软着陆多过二次探底的局势,毋须过虑。反而,当局实施加快经济转型、压抑楼价、提高最低工资等经济政策过程中,不乏人为刺激劳资矛盾、社会矛盾之处,同时又以高压手段,钳制传媒、网络言论,堵塞民众、企业抒发怨气的出口,埋下政治隐患。

忧虑世界经济二次探底,几乎成了近期欧美、中港的主流舆论。中国第二季GDP增速维持在10.3%,令内地一些原本担心经济快速回落的权威经济分析师也转軚,被称为“空翻多”(由看淡转为看好)。哪怕下半年美国经济持续疲软、欧洲债务问题持续困扰,中国仍可望摆脱经济二次探底的阴影,一来中国坐拥丰厚的外汇储备,至今年6月底有24,543亿美元,一旦需要大洒金钱刺激经济,毋须陷入美、欧的债务风暴;二来中国市场仍是半开放半封闭,政府的有形之手仍强烈压制市场的无形之手,短时间内经济调节效率显然会高于美欧,惟长远不利经济和社会的公平、平稳发展。

相比于经济增长有望软着陆,一些经济政策引发的政治效应反而令人担心,最突出的包括:推动经济转型、增强内需对经济的推动力,结果一方面中国去年奢侈品消费额占全球的四分一,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另一方面,中下层市民仍要背负“看病难、上学难、买房难”新三座大山,社会上仇富心态严重;压抑楼价过程中,政府与地产商的博弈、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造成雷声大、雨点小,普罗百姓仍只能望楼兴叹,对地产商及政府的不满越积越深;多数省市一窝蜂大幅提高最低工资,与加薪潮、罢工潮互相推动,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生存,最终必将影响民众就业。

正所谓过犹不及,在社会公平、社会保障未能落实之际,以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一些措施,人为地加剧了劳资矛盾、加剧了社会矛盾,而当局严打异见人士、异见言论,近日更落力整肃各大网站仿效twitter的“微博”,甚至打击广播电视节目中的广东话等方言频道,企图限制民众交流、粉饰太平,无异于舍本逐末。离开言论自由、离开舆论监督,岂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岂能纾缓民怨?

尤为可虑的是,中港两地政治、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经济转型、压抑楼价、最低工资这些问题上,香港亦步亦趋,政府貌似要消除民怨、迎合民意,但做秀多过实际,讨好北京多过维护香港长远利益,种种措施并未着眼于解决官商勾结、贫富悬殊问题,更有在2012政改方案通过后,以关注民生为借口,转移市民对真普选的关注之嫌。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0/0718/173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