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苹论:李克强访港 经济困境未解 政治不良示范

中国副总理李克强访港三日,日日送礼,也日日有市民收到警方推撞「大礼」。李克强第一日送给家访的居民电器,有丽港城居民穿平反六四Tee被拉;他第二日送给香港商界六条优惠政策,有蒙冤港商请愿不成被打伤;他第三日送给港大一年1,000个到内地考察学习名额,有准备示威的港大学生被推往梯间跌倒。


尽管中国官方昨日继续开动宣传机器,为「李六条」唱好,为李克强造势,但是,与总理温家宝2003年访港相比,李克强访港未见为香港挣脱经济困境提供契机,反见政治上提供不良示范。


作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大总管,李克强提出的六条优惠政策,只是从内地与香港经贸、金融合作的角度,提出了两地扩大现有合作、互利的机会,只是「温规李随」,延续了温家宝当年访港时首次提出的开放内地客来港自由行和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政策。北京将「李六条」具体为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的36条措施时,加入了保持对香港食品、电力等供应稳定的民生措施,但是,无论是CEPA8的签署,香港金融业、服务业的北上发展,还是中港股市半直通车的开通,这些受业界欢迎的政策,又有多少基层市民可以得益呢?无论对于李克强训示特首曾荫权要解决的香港基层民生问题,还是对于温家宝训示特区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又有多少助益呢? 


香港面临的困境,不只在于经济问题,不只在于与内地扩大经贸、金融合作问题,还在于如何让市民从经济转型中得益,不让贫富分化问题持续恶化,在于如何维护「一国两制」,不让民主、自由、法治等香港核心价值继续被蚕食。「李六条」着重经济问题,既是受限于李克强出席的论坛主题为中港两地经贸金融发展,也是受限于中共高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重经济改革、轻政治改革的惯性思维。


李克强是中国下届总理的热门人选,但与温家宝2003年以总理身份访港相比,他并未为香港的长远发展提供新的思路或政策方向,反而在政治上出现严重倒退。温家宝当年到沙士重灾区淘大花园探访时,淘大居民可以自由出入,甚至可以近距离接触总理,警方在其下榻酒店外安排的示威区,也有机会直接见到总理出入,但今次,丽港城的居民、港大的学生都没有淘大居民的幸运,示威者的声音也完全被隔绝,香港大学更出动警察阻止学生在校园内示威,实为港大之耻、香港之耻。


香港警务处长曾伟雄辩称,有关政要人物的保安工作,不涉及政治 ​​问题。显然,李克强访港的保安安排,将成为日后中共高层访港的惯例。这种政治管制的示范,不管是来自北京的旨意,还是港府作茧自缚,岂能有助李克强对香港的认识与理解?岂能有助建立李克强的国际形象?岂不是对香港核心价值的伤害?岂不是香港难以挣脱困境的写照? 

责任编辑: zhongkang  来源:苹果日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0819/215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