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饮食文化 > 正文

宁可食无肉,不可餐无汤

谈到香港的饮食,会想到什么?饮茶?烧腊?

谈到香港的饮食,会想到什么?饮茶?烧腊?

台湾的港式饮茶似乎不太港式,顶多只能称作台式的港式饮茶,这也没什么不好,融入当地文化很好呀。但要真正享受和领略港式饮茶文化,还是到香港的茶楼较正宗。香港人饮茶,有个习惯特别值得一提,如果你帮人家斟茶,对方会用手指轻敲桌面。为什么要用手指轻敲桌面呢?这是道谢的意思!如果不是香港人,大家应该不知道其所以。这种道谢的方式是有典可考的,据说乾隆皇微服游江南,他与众大臣共桌而坐,乾隆为大臣倒茶,君赐臣茶本应跪谢叩恩,但碍于是“微服出巡”,大臣不能下跪谢恩,又怕有违君臣礼节,所以大臣就以手轻敲桌面,发出“咯咯”之响,以表叩头谢主隆恩。

香港人饮茶,都会翘起二郎腿,摊开报纸,口咬牙签,伴搭一些闲聊,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期间大家会相互斟茶,如果每次斟茶都必言谢又显得很费事。因而就借用了这种特别的叩桌道谢方式。日后如果有机会到香港的茶楼饮茶,瞄一下隔壁桌,是不是有这种举动。

烧腊在台湾倒是很盛行,到处都有人在卖烧腊饭,大部份老板都带有浓浓的香港口音,因此台湾的烧腊不管是烧肉、叉烧、烧鹅、烧鸭、油鸡都算正宗(在台北有一两家的烧腊店还不错,日后再介绍给大家)。不过,有两样东西是香港有,而台湾没有的,一是色乳猪,一是老火“例汤”,香港人吃烧腊都喜欢配上一碗“例汤”,所谓的“例汤”就是没得选择的大锅汤。为什么会没有这两种东西我不太知道。可能是因为大家不忍心吃太“幼齿”的小猪吧!但乳猪皮脆肉嫩,真的很好吃。没有“例汤”则可能是汤由老火所熬,汤中都带有很多汤渣,大家不太习惯。台式的汤较清,鱼丸汤、贡丸汤、云吞汤就是如此。

说到汤,大家对香港的另一个印象,一定是香港人喜欢“煲汤”,为何会有这种印象,应该是受到港剧影响吧!虽然港剧已末落,韩剧正潮,但结论是戏剧对传播一个地方的文化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怪不得韩国都把很多资源放在文化产业的外销。

香港家庭很注重“汤水”,家家户户,每天几乎都会“煲汤”。我家就是如此,阿妈不是煲鸡、煲鱼、煲猪脚,就是煲牛腩青红萝葡汤。“宁可食无肉,不可餐无汤”。为什么煮汤会叫“煲汤”呢,原因是早期熬汤都用沙锅,其名为“煲”,“煲”本应是名词,是煮汤的器具,经过“转品”(一种修辞法)就变成动词。这种煲是用陶土制成,用久会坏或有裂痕,所以“煲”会用铁线箍着保护,这样比较耐用。这种护“煲”最后引申为男女关系的用语。男女分手叫“掟煲”,意思就是把“煲”给砸了不再作“伙”,一拍两散。男女吵架修好叫“箍煲”,把砸坏的“煲”用铁线重塑旧型,是重新再作“伙”之意。

话归正传,平常我也喜欢“煲汤”,一星期约“煲”两次。以做菜而言,煮汤最简单,把所有材料放进锅子,全部煮熟就可以了(即香港人所谓的“一镬熟”。但香港人喜欢用比喻,“一镬熟”又引申同归于尽)。煮汤的重点不是技术而在材料的搭配。汤料新鲜,煲出来的汤自然美味。

有一味汤,在台湾较少见,香港则人人皆知,就是西洋菜煲猪骨。在香港有一条名为“西洋菜街”(俗称女人街),可见西洋菜在港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在台湾要找到西洋菜不易,但还是找得到,在公馆的水源市场一进门口的左边第一摊有卖。

西洋菜煲猪骨,做法如此:

1. 猪骨半斤洗净后先氽烫,不然会有腥味。
2. 西洋菜两把(一把台币十元),把西洋菜洗净后可不切或切成两段。
3. 蜜枣三颗。(如果没有蜜枣就不用,在台湾好像很少看见。我每次回香港 Summer Hsu都叫我帮她买蜜枣,若干年后,这变成一种制约,她不交代我也会代她买,她说她妈要煮汤用,果然是“识货之妈”。有加蜜枣的汤其甜无比,没有加只是较不甜,还是可以喝啦。)


蜜枣一般在香港的干货店就有卖,也不贵

4. 玉米一条,洗净切断。
5. 也可以加入红萝卜块。
6. 也可以加入南北杏(在中药店就买得到,口感脆脆的)。
7. 把所有材料放进锅中,熬煮至洋菜皆变软,加盐调味即可。

责任编辑: 李冬琪  来源:小文子的厨房日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1/0928/220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