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必要时可激活3.2万亿外汇储备

作者:

从“坚决捍卫商品房市场”到“为富人减税”,再到建议取消“经适房”,虽然已年届耄耋,茅于轼却依然活跃在舆论的风口浪尖。面对如今身处“内忧外患”的中国经济,茅老表示当局应激活超过3.2万亿的外汇储备,为庞大的经济转型“埋单”;同时坚定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较高的市场效率配置有限的金融资本。

来自世界各地的金融才俊6月云集香港,共同为中国、为亚洲应对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出谋划策。但在83岁的茅老眼中,即使中国的出口和投资短期内由于欧债下滑,中共政府完全可凭借富裕的财政储备化险为夷;真正威胁中国经济的是缺乏效率的金融系统,回归市场迫在眉睫。

“出口慢了,过度依赖投资必然引致通胀,与其再推4万亿刺激计划,不如下定决心解放金融业。利用市场分配资源,既推动实体经济又可抑制楼市泡沫。”

近期,一则湛江市长亲吻发改委批文的微薄引发关注,瑞信首席经济学家陶冬预测中共政府将推出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规模或达2万亿元。茅于轼坦言,中国经济30多年的高增长离不开政府主导下的投资计划,但无论是修高铁还是上千亿元的大学贷款,都无法推动经济增长,还留下了庞大的隐含债务。

中国楼价高企除了土地成本外,发展商以低利率从银行获取廉价资本亦是幕后推手之一。茅于轼建言:“与其行政限购,不如解放市场,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首次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4月民间借贷利率仍然高达21%,约为央行一年期利率的4倍,但整体已呈下降趋势。

在他看来,温州试点民间资本管理、银行利率市场化以及加速人民币国际化都可以看做回归市场的标志。茅于轼认为,短期内商业银行利润下滑是不可避免的,存款利率的上浮还能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有利于提高消费在GDP中的比重;政府只需跟随经济周期运用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工具调节整体流动性供给。

茅于轼强调,中国的GDP具备相当的弹性,90年代初期曾经连续数季度零增长、1997年通胀达到24%、2010年出现通货紧缩,最终都成功克服了;欧债危机不应成为延缓改革的借口。必要时,当局可释放超过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平衡经济损失。

一方面,外储可用来从国外购买天然气、铁矿石等中国急需的资源,甚至租用及购买海外土地;另外,中国须摆脱补贴出口的老思维,增加进口,追求适度的贸易逆差,将巨额外汇转化为支付经济转型的调整成本。

除此以外,茅于轼重申人民币国际化利大于弊,贸易结算自由化已大大提升了人民币的货币价值。若进一步开放投资管制,原本集中于房地产市场的剩余资金将积极向外扩展,企业“走出去”投资亦能达到释放外储的功效。

责任编辑: 吴量  来源:中国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2/0605/24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