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瑞信陶冬:入行18年 中国经济最坏时

陶冬:穿高跟鞋的假增长

中国第一季经济表现欠佳,专家亦纷纷下调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预测,外资大行及评级机构亦接二连三发表报告,看淡大陆经济前景。最新公布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初值只有49.6,创7个月最低水平,反映制造业已陷入收缩。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出席台湾经济论坛时直言“中国经济已陷泥沼”,更直言这是他入行18年来,中国经济最困难、最不稳定的时期,当权者若再不正视风险,估计两三年后,中国随时爆发如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大危机。

3大危机

●经济伪增长

●金融产品爆煲

●通胀恶化

中国经济是转淡还是纯粹调整?本刊记者到台湾直击陶冬的演讲,他以“穿高跟鞋”的假增长来形容中国目前状况,指经济增速实际正不断往下走,中国惟有作出突破性体制改革,打破国企垄断,才能激发新一波经济增长,而最能拉动大陆经济重新起步的行业,就是医疗、教育等服务业,这正正是香港具有很大优势的两大产业。

潜力产业

●医疗

●教育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

美国自2008年金融海啸之后,全球聚焦中国这庞大新兴市场,中国经济近10年均增长强劲,早年GDP更维持连续5年双位数增幅,不过自去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回落至7.8%,今年首季再放缓至7.7%,实时遭大行及评级机构接力唱淡。

瑞信亚洲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获台湾财经杂志邀请到台北演讲,早上10时演讲厅已坐满500多位读者,等待陶冬分析中国经济能否起死回生。外界看淡中国经济复苏的能力,这位来自外资投行的中国经济专家,亦不例外。陶冬在台上一开口便语出惊人,“中国经济现正面临我加入投资银行、研究中国经济18年以来,最困难、最不确定的时期。”

他认为中国正值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阶段,危机处处,如果中国能率先由世界工厂转型为提供服务业的国家,未来将可成为领导世界经济的龙头;相反,如果中国没有有效监管金融风险,未来几年便有机会引发类似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的危机,一发不可收拾。

危机一:理财信托产品金融计时炸弹

陶冬曾撰文指,近年大陆银行的理财产品出现“爆炸性增长”,债权产品的设计、销售、风险控制等范畴有失控趋势,而且这些产品透明度低、结构复杂,又绕过监管机构,成为大陆金融市场的计时炸弹。

这次陶冬更分享一次购买大陆银行理财产品的亲身经验:年初时有位朋友跟他说,银行不断推销一款理财产品,说该产品会担保7.5%回报,陶冬直言,这世界根本没有这么好的事情,于是亲身到大陆向银行查询该理财产品的内容,“银行的销售员非常热情,说这个产品非常好,你一定要买,我问他这个回报7.5%的产品,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资产那么好呢?他说,‘不知道,但就是好产品,我们大银行就是不会骗你的钱!’”

一再追问下,职员把银行产品设计部门的电话号码给陶冬,他于是向部门部长追问,对方表示不清楚,于是又再给另一个负责设计产品的同事电话号码给陶冬,几经波折,终于他在一位“小伙子”身上才找到答案。

高风险产品变担保产品

原来这理财产品是由8个包括向房地产开发商和地方政府等借钱的信贷产品、以及4个企业债券组成,名副其实是结构性产品,“对我来说,这恰恰就是一个高风险资产,被他们揉一揉之后就不见了风险两字,最后还贴上一个卷标——‘担保产品’。”

陶冬指出,大陆金融体制内的银行贷款额,在2008年之后已处于稳定水平,“而真正拉动经济、提供信贷的,其实是‘全社会贷款’,也就是经济学说的‘影子银行’(Shadow Banking)。”银行近年通过如信托基金、理财产品等方式进行的贷款业务,规模愈来愈大,这类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外(Off-Balance- Sheet)交易的融资产品,虽然增加市场资金流动性,稳住大陆经济增长,但因规模急增,令人担忧为金融体系埋下危机。

信托基金规模过度扩张

“去年大陆最火红的就是信托基金,红到甚么程度呢?”陶冬听说在上海一家信托基金,因为赚太多钱,连一位倒茶阿婶的花红也高达100万元(人民币,下同),“花红这么高,你就知道Something Wrong。”他说,这家信托基金一项放贷予海南岛地方政府的项目,投资了风力发电,由海口到三亚之间高速公路的电灯柱上,都安装小风车的发电装置,“不过后来才发现除了几次台风之外,那里根本没有风!你说这样的投资怎能够赚钱?”

陶冬指,2012年大陆信托基金积极扩张,其中70%就是投资到像海南岛地方政府的基础建设之上,他忧虑到2014年至2015年,当这批基金步入到期还款高峰期时,大量信托基金会还不起钱,引发金融灾难。

冀中央有先见及早救火

他指,现时中国信托基金总额达到7.5万亿元,总值甚至已超过保险业总额;其他贷款产品亦急速增长,如财富管理的理财产品市场已达7.6万亿元,新兴的券商理财市场亦有1.9万亿元,每日更以100亿元在增加,“现时大陆整个影子银行总额为24万亿元,即是等于中国GDP的44%,占去年整体新增贷款一半。”

他估计,一旦社会出现通胀、人行加息之后,便会陆续发生债务违约事件,最快可能今年底前出现,而2015年至2017年之间,更有机会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到时不但影子银行,连正规银行、地方债及房地产将会连环爆煲,“现时大陆整个影子银行总额约等于中国GDP的44%,但中央政府还有相当多钱,大概等于GDP的73%,这意味着中央还有能力救一次金融危机,而关键是在甚么时候救。早一点救,伤害程度会低一点;如果有危机出现才救,这问题就会变得相当大。”

危机二:“穿高跟鞋”的经济强国

想掌握经济前景去向,自然要了解经济周期变化的拐点,市场上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即将进入新周期,但陶冬看来,中国其实进入一个“伪周期”,只算是上一个周期的延续。

大陆4月经济数据出现改善,海关总署公布4月出口增长达14.7%,超乎市场预期,骤看以为有新气象,但陶冬大胆指出,大陆出口数字有造假之嫌。

陶冬留意到出口数字中最强劲的升幅,其实来自香港的大幅增长,3月由大陆出口香港的总值为483.7亿美元,但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却显示,由中国入口的产品总值只有204.5亿美元,两者相差逾1倍,达279.2亿美元(见表一)。

去年同期中港出入口数字比较(表一)

月份大陆出口到香港(亿美元)香港自大陆入口(亿美元)差额(亿美元)差额比例(%)

2012年1月170.8161.98.9+5.5

2012年2月185.0166.019+11.4

2012年3月250.7179.771+39.5

2013年1月321.6217.3104.3+48

2013年2月250.7136.2114.5+84

2013年3月483.7204.5279.2+136.5

数据源:中国海关总署、香港政府统计处

两地数据差距逾倍

大陆与本港公布的出口及入口数据向来存在差异,大陆海关总署曾解释,这是因两地统计口径不同。不过,翻查2005年至2012年两地政府公布的数据,两者差异幅度仅约10%左右,但至今年首三个月,差距竟突然以数倍放大,大陆公布数字为香港的一倍(见表一),故被指存在严重水份。有分析指,不少大陆企业虚报出口,早前商务部发言人亦承认,官方数据“有一些异常因素”;有大陆媒体估算,今年首季虚假贸易总额达347亿美元。

“如果你看第一季GDP,几乎所有(范畴)都在往下走,或是持平,之所以增长还有7.5%至8%,其实是政府在传统GDP上,再加上地方政府投资。”他指 GDP靠地方投资谷大增长,但实体经济其实一般(见表二),他形容中国目前经济,就像一个男人穿上高跟鞋一样,“看上去高了8%而已,实际上是没有改变。”

地方投资占GDP比率约50%(表二)

年份 GDP总值(亿元人民币)地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人民币)地方投资占

GDP比例(%)

2010年401,512.8219,57854.7

2011年473,104281,72459.5

2012年519,322343,17266.1

2013年第一季118,85555,40646.6

数据源:国家统计局

第一季上游企业“惨烈”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正往下走,而今年第一季上游企业,陶冬更用“惨烈”来形容,“去年底上游企业以为经济开始复苏,每家工厂都加大生产量,但现在大家都知道错了,立刻停止生产,造成很多机器闲置无用,产品大量积存。”他认为,中国经济正面临民间投资消失的问题,民间投资所擅长的制造业,已经变得无利可图,工资暴涨、产能过剩,使得民营企业不再愿意投资。

最近公布中国5月汇丰制造业PMI初值为49.6,创7个月最低水平,亦是自去年10月以来,首次跌破50的分水岭,反映5月制造业7个月以来首次陷入收缩,而PMI新定单预览值亦只有49.%,创8个月最低水平。

危机三:通胀恶化内房泡沫

责任编辑: zhongkang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3/0605/310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