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金融时报:中共银监会与央行“内斗”

英国《金融时报》披露,中国正当债务缠身的金融体系陷入紧绷的危机时,两个最高金融监管机构间却也展开了激烈的权势之争,阻碍政策的协调与改革。

英国《金融时报》驻北京记者吉密欧(Jamil Anderlini)发表一篇名为《中国银行监管机构陷入地盘争夺战》(China bank regulators caught in turf war),指称中国庞杂官僚体系间的恶意争斗常常延误政策,由此引出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CBRC,简称银监会)与中国央行人民银行间的“内斗”。

报导先举了两者分歧的例证:去年8月成立、由央行牵头和主要金融监管机构负责人组成有关金融稳定的联席会(Financial Stability Council),至今只开过一次会。

该报导说:该联席会议之所以开不成会,是由于中国银监会强烈不满央行越权行为。而该负起整体金融稳定责任的中国央行,近几周也责难银监会不愿意或没有能力管束银行表外资产(即影子银行)的蔓延,也未能控制中小银行不良贷款的规模。

文中引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现在金融改革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中国央行不认为银监会有意愿或有能力处理改革相关的风险,像是存户保险、利率自由化、影子银行等改革。而这些改革议题又都遭到国有银行的强烈反对。

而银监会认为,这些风险是由央行制造出来的,他们近几年来一直提出警告。被指责没管理好风险很不公平。

中国央行可以通过“视窗指导”告诉银行发放贷款的规模,告诉它们每年、每季度可以发放多少贷款。

银监会在2008年金融危机曾警告其中的风险。他们认为央行要求银行大举放贷,然后鼓励金融创新导致影子银行泛滥。那时经济刺激政策中央行透过各大商银放出了四万亿(兆)人民币。

中国债务占GDP的比重在短短五年间,就从2008年的130%飙升至220%。中国第一例公司债违约出现后,部份行业的信贷风险暴露出来。

大型国有银行从中作梗

《华尔街日报》此前也报导,由于银监会不愿意对影子银行进行过于严格的监管,央行努力控制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外业务受到阻力。

银监会原计划于11月出台9号文,旨在对影子银行进行严厉监管,限制银行的表外借贷行为。但在10月底银监会总部的会议之后,银监会大幅缩减了原定计划。

原因是在此次会议上,与会的大型国有金融机构代表抱怨新规则将大幅降低其资本水平和利润。

央行官员担心,银监会过度保护银行,从而导致最终缺乏对银行足够的监管。所以,央行寻求收回下放给银监会的部份监管权力。于是就有了上面提到的联席会议。但很显然,这一尝试并未达到最初的目的。

钱荒的引爆点

中国央行并没有直接控制影子银行的手段。相反,从去年6月开始,央行坐观银行间利率升高,希望以此警告表外借贷行为。中国央行本想藉由银行间市场制造一场“钱荒”,以切断高风险产品的资金来源。

但钱荒的发生却破坏了市场对金融体系的信心,央行很快被迫恢复流动性。事后,中共领导人告诫央行不要危及金融稳定。两家监管机构关系更趋恶化。

最早就中国影子银行业风险发出警告的前惠誉(Fitch)分析师朱夏莲(Charlene Chu)2010年估计,那时中国经济新增信贷可能有多达一半来自表外的影子银行操作。她那时表示;市场正在利用监管机构在认知现实方面动作迟缓的特点牟利。当时中国多达一半的信贷流量是不受监管的。

有业内人士说,银监会2003年脱离央行开始,就可预见这种对立。部份问题在于管辖权重叠。央行负责确保金融稳定,而银监会的职责是监管银行运作。

花旗银行分析师樊荣超早在2005年即提到,两机构都会按照对己方有利的方向来解释相关的监管法律;另一方面,一旦确定为风险,将面临采取特别措施以及动用大量资源,两机构可能会出现严重分歧,甚至回避应该承担的责任。

依现有的中共体制的运作,似乎怎么做都如困兽之斗,都面临陷入进退维谷的困境。

英国《金融时报》与美国的《华尔街日报》齐名,该篇报导已引起国际广泛关注,迫使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发文反驳,称对他们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大纪元


分析:央行与银监会分歧危及市场信心

责任编辑: 王笃若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0411/387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