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外媒看中国 > 正文

英媒:“世界是习近平的牡蛎”

奥巴马和习近平

中美相互缠绕,无法避免在一些领域必须合作,也无法摆脱竞争和较量。

经济学人》评论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最近发表外交政策讲话,称这是一名自信的中共领导人在阐述其外交愿景,显然部分考虑是希望让邻国放心,不必害怕中国的强大和崛起;这是件好事,但他的努力并不完全成功。

文章说,习近平发表讲话的高级别外事会议,与会者不但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还有局方高级将领和一些专门从国外赶回去开会的大使。种种细节和中国媒体的报道表明,习近平的讲话很重要。

文章指出,讲话传递了三大信息。第一条信息不那么直白,即中国现在是世界强国,需要与之匹配的外交政策,需要得到国际尊重。习近平似乎在暗示中国不能继续“韬光养晦”了。

第二,国际秩序和中国周边在不断变化,趋势是向多极世界方向走。但是,《经济学人》认为,他的听众对这一点可能理解为意指美国的势力在减弱,中国在增强。第三,中国在利益受威胁时不会任人摆布,但可以通过和平手段处理微妙的局面,达到双赢结果。

文章继续分析说,第三点令人对讲话作出最乐观的解读:中国意识到挑衅性的行为不仅已经让友好国家提高警惕从而伤害了中国自身利益,其本身就带着引起意外冲突的风险。

乐观解读

乐观的依据有不少。比如,习近平此前在北京已经跟原来被视为不可接触的人握手,比如日本首相安倍和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澳大利亚和韩国在美国的鼓励下拒绝成为中国牵头成立的亚洲基建投资银行创办成员,中国非但没有惩罚它们,反而跟它们各自签了双边自贸协议。

还有,文章指出,美国奥巴马总统跟亚太地区国家领导会谈时,主题是埃博拉病毒、伊斯兰国威胁和南中国海紧张局势,而习近平跟这些领导人会谈时主要谈发展和基建,而且有数百亿美元现成的投资款跟进。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奥巴马和习近平宣布了一系列协议,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协议和双方建立军事互信的措施,这些协议改变了中美双边关系的主调,但实质或许没有变化。美国和中国在很多方面以各种方式相互缠绕,必须在一些方面合作,但这并不会消除两国间的紧张和竞争。

根本所在

奥巴马和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就亚太地区未来格局发表的言论,字里行间都明白无误地透出美中在该地区的较量;习近平的温和言辞也不代表中国减少或停止了南海造岛和钓鱼岛周围派船舰巡逻的行动。

文章最后指出,中国及其邻国和美国一致认为,一个繁荣强盛的中国,对自己的国际地位感到自如的中国,肯定比又穷又弱又怒气冲冲的中国更好,但在有些问题上,双赢就是不可能。

最根本的问题是,中国成为亚太地区领袖的抱负,挑战了美国在西太平洋的海上军事霸权。到目前为止,没什么迹象表明任何一位美国领导人愿意输到足以让习的中国觉得自己赢了的程度。

责任编辑: 刘诗雨  来源:BBC中文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4/1206/482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