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言论 > 正文

杨政贤:学联周永康父母被起底 传媒操守在哪里

—周永康起底事件:传媒的操守问题

作者:

昨日,明报以「起底式」揭露学联秘书长周永康的家境,公开其父母于大陆的业务,指他家境富裕衣食无忧。一支笔、一篇报道,能左右公共讨论的框架与内容。因此,传媒有其伦理规范,首要原则是报道要反映事实的真相,尽量完整地将故事呈现公众面前。这却只是第一原则,报道固然要真实;却不是每个真实故事都应该报导。

甚么题材可以报导,甚么不应该报导,我们需要为传媒设下一条界线。传媒处理的,是公共领域的事务:政府施政、官员表现、社会运动、环境问题等都属于公共范畴,个人的工作、人际关系、家庭属私领域,两者有明显的分野。今次灰色地带之处,在于周永康是一个公众人物:他是一个学生组织的发言人、一个政治运动的代表、一个参与社会运动的人。有人可能会觉得,市民有知情权去了解公众人物的私领域,才可判断该名人物的言行是否一致,或更立体地理解他的政治主张:正如传媒踢爆许仕仁的婚外情、陈茂波的买地等这些原属个人感情、个人财产的私领域事务。

传媒选材的界线

上述两人的情况,显然地不能应用在周永康身上,除非该证据显示周爸周妈是占领运动的幕后主事人。整场运动中,周爸周妈都没有进入公共领域、没有发表任何公开言论;他们的工作,财产亦与其他人无干。如果我们认同工作属个人私隐的一部分,那么大肆报导他们的业务,就是第四权入侵私领域,将私隐拉到众人目光下的行为。换个角度来看,传媒之所以关注周爸周妈,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公众人物的儿子。当我们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个人行为由个人负责时,传媒又有没有尊重到周爸周妈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呢?

私领域不容侵犯

有时候,介定公/私领域的界线会变得含糊,例如梁齐昕是否一个公众人物,传媒又应否报导齐昕与「齐昕嘅母亲」的争执呢?这就要从传媒的社会功能入手,如果一则新闻是无关公众利益的、无助公众判断公共事务,那么其意义何在呢?当市民知道周永康是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子时(而他在以前的访问早已提过这点),会如何帮助他们理解、思考他的政治主张呢?除了满足部份人的猎奇心外,以及将该新闻推至最高hit rate的位置外,实在谈不上有任何社会功能。传媒乃公器,非猎奇工具,猎奇新闻却在市场主导下有增无减,编采人员故然有把关的责任,而读者也有身位改变需求范式,以免更多人成为黄色新闻的受害者。有说起来,周永康一事确令笔者反思,传媒有没有权报导疑似梁齐昕应征模特儿这个问题,这问题需要另文处理。

传媒乃公器非猎奇工具

周永康一向保护他的家人,少谈家庭状况,实属众所周知的事。公开他的家庭背景只会对他造成困扰,亦令后来者担忧参与政治运动会步起底后尘而却步。今次明报的报导实在令信任它的读者失望,雨伞运动过后,强权要加强控制香港,传媒必定成为首当其冲的一群,望各新闻工作者能坚守原则,迎难以上。

来源:香港独立媒体

责任编辑: 赵亮轩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101/493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