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天量住房库存压顶 救市猛药恐难回春

中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困局当中。无论地方政府、开发商还是相关配套实体产业,经过长期“硬撑”如今已到了油尽灯枯的地步,如果中国政府不出手救市,大面积地方债务违约和连锁破产现象将不可避免。迫于空前严峻的形势,中国政府不得不对楼市“松绑”,并且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问题是,此轮救市政策能否奏效?毕竟,中国各地令人“惊悚”的住房库存,只能依靠大水漫灌的货币流动性刺激来化解,凭借市场刚性需求进行“托市”可能效果有限,并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为拯救濒临崩溃的房地产市场,中国政府可谓“重拳出击”。3月30日,中国央行、住建部、财政部、国税局等部门,分别下发房地产新政以稳定楼市增长,包括二套房首付降为40%,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降为20%,二套房公积金贷款首付降为30%,此外,个人出售2年以上住房免征营业税。中国政府此轮救市力度之大超乎市场预期,这让众多开放商惊喜之余,也引发社会广泛争议。

中国民生证券研究员执行院长管清友认为,中国政府此轮救市行为,并不会让房地产行业复苏,对宏观经济的拉动有限,房地产依然是当前经济的主要下行压力之一。他指出:“房地产复苏周期分为几个阶段:政策松—销售反弹—库存去化—拿地反弹—投资反弹。目前看,销售仍未企稳,投资反弹仍遥遥无期,这也限制了制造业投资的空间以及地方政府的公共收入和支出。所以仅靠地产放松无法扭转经济下行趋势。”

管清友所言非虚,市场价格受供需影响,并不完全凭借政府的政策和意志为转移。2008年中国政府对楼市刺激政策之所以奏效,是因为当时市场需求并未饱和,另外,房地产市场还有一定的投资空间,而目前情况已完全不同。首先,由于市场预期逆转,众多被困在楼市的投机者急于解套变现,炒房者变成了卖房者,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大的变化。另外,中国80%以上的城市住房供应已经严重过剩,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大多数二三线城市住房已形成天量库存,一些地方的库存彻底消化至少需要10年时间。

房屋空置率作为衡量房价是否有泡沫的重要指标,也是观察楼市供需状况的一个标尺。中国西南财经大学研究人员所做调查显示,在中国城镇中,平均每五套住房就有不止一套空置,即使城镇化率再提高10个百分点,也只能使住房空置率降低2.6个百分点。而瑞银发布的《地产泡沫之忧》报告称,中国居民的自住房比例已达88%,在城镇地区约为75%—78%。据此估算,城镇家庭住房空置率在22%—25%,与西南财经大学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可见,中国房地产的存量过剩、结构失衡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此轮救市政策,很可能加重市场存量,如果楼市营业税免除,将会导致大量二手房涌入市场,产生更严重的“供过于求”局面。

除房地产天量库存外,市场资金压力是制约楼市回暖的另一重要因素。中国房地产市场繁荣与持续扩张的M2紧密相关。资料显示,中国2013年房地产火爆的时候,该行业到位资金高达12.2万亿,占全社会融资额的比重超过70%,增速高达26%,而在去年,房地产到位资金的增速呈现负增长,这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以来前所未有的。从这一点看,如果脱离中国政府和央行提供的流动性刺激,单纯依靠市场刚需群体产生的需求,很难化解大规模存量住房,此轮救市效果到底如何实在是一个未知数。

更重要的是,即使中国央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商业银行如何调整房贷策略,将成为本轮房地产政策能否真正生效的关键点。对此,中国华夏银行发展研究部研究员杨驰表示,考虑到收益和风险两方面因素,银行不可能大幅增加在住房领域的信贷资源配置。从收益角度来说,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银行负债成本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房屋贷款资产收益率偏低,并非银行信贷投放的重点领域,长期以来信贷额度有限。从风险角度来说,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双升,2014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突破1%,达到近两年来1.25%的高位,房地产领域虽然没有发生大面积的风险事件,但潜在的信用风险不可忽略。

客观看,中国房地产市场已经告别繁荣周期,往下将进入持续调整阶段。依照中国经济目前发展阶段,由于一线城市拥有政治、文化、商业等各种优势,房价在一定程度上不至于回落,相比二三线城市能够保持坚挺。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面临重大调整,大多数中产阶层(以及中低收入者)对于未来职业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购房热情。除非中国政府和央行出台更为优惠的住房信贷政策,并且督导商业银行紧密配合,否则即使一线城市房价也难免面临下行压力。

可以预期的是,中国政府此轮救市仅仅是权宜之计,通过稳定楼市价格为接下来经济结构调整预留空间,并不会再次针对房地产领域投资进行大规模信贷刺激。另外,除一线城市外,众多二三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将继续疲软,毕竟,严重脱离市场正常需求的楼市,如果没有投机者积极参与将无法重新转暖,而投机者参与则必须取决于两个前提:市场预期和廉价货币。而这些目前中国经济已不具备。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多维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5/0403/537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