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武大郎被王婆和潘金莲用砒霜毒死,西门庆则试图用10两银子收买仵作(即古代的验尸官)何九叔,并将武大郎的尸首匆匆火化。不过幸好何九叔留了个心眼,自己存下两块尸骨,在武松逼问武大郎死因时向其解释到:“这骨殖酥黑,系是毒药身死的证见。”
《水浒传》的故事开始于北宋末年宋哲宗在位期间(1085年—1100年)。在宋代,法医知识进步很快,而宋慈正是将现场经验与以往的法医学知识整合,在南宋理宗在位时(1247),撰写了世界上现存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为后世仵作们侦查命案提供了依据。
《洗冤集录》中对砒霜中毒的症状描述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中毒的尸体现象和验尸方法上,就不那么神奇了。
服毒死,骨头并不一定变黑
砒霜(主要成分为As2O3)是一种中国的“传统毒药”,自古以来经常被用来投毒他杀或是自杀。砒霜毒性剧烈,人类口服0.005克-0.05克纯净的砒霜即可引起中毒,而口服0.07克—0.18克即可致死。急性砒霜中毒多为一次大量摄入引起的,表现为剧烈呕吐、腹泻不止、口鼻及外耳道出血、全身抽搐、休克、昏迷等,严重者短时间内即可死亡。
对砒霜中毒的症状,《洗冤集录》中是这样描述的:
凡服毒死者,尸口眼多开,面紫黯或青色,唇紫黑,手足指甲俱青黯,口眼耳鼻间有血出。甚者,遍身黑肿,面作青黑色,唇卷发疱,舌缩或裂拆烂肿微出,唇亦烂肿或裂拆,指甲尖黑,喉、腹胀作黑色,生疱,身或青斑,眼突,口鼻眼内出紫黑血,须发浮不堪洗。未死前须吐出恶物,或泻下黑血,谷道肿突,或大肠穿出。
不过,在判定死因时,古代的仵作往往会以“尸骨发黑”作为中毒死亡的断定标准,在《洗冤集录》中有这样的记载:
男子骨白,妇人骨黑。妇人生骨出血如河水,故骨黑。如服毒药骨黑,须子细详定。生前中毒,而遍身作青黑,多日皮肉尚有,亦作黑色,若经久,皮肉腐烂见骨,其骨黪黑色。死后将毒药在口内假作中毒,皮肉与骨只作黄白色。
这看起来就比较不可思议了。首先,男女骨头颜色不同的记载是丝毫没有依据的:骨的主要成分是钙盐,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骨骼都应当是黄白色。其次,中毒死亡的尸体,尸骨不一定就是黑色的,即便是黑色的尸骨,也不能说明是砒霜中毒死亡:当骨头被氧化和被有机物降解时,也会变黑。
砒霜在人体内的分布有一定的选择性,对不同器官的亲和力不同。急性砒霜中毒时(比如武大郎),体液中砷的含量高;而慢性蓄积中毒时(比如拿破仑),砷主要分布于毛发,并非是骨骼。
尸体现象仅仅是判断方向
除了骨头发黑之外,“银针探毒”也是古代仵作的一个常用方法。宋慈在他的《洗冤集录》是这样认为的:
若验服毒,用银钗,皂角水揩洗过,探入死人喉内,以纸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再用皂角水揩洗,其色不去。如无,其色鲜白。如服毒中毒死人,生前吃物压下,入肠脏内,试验无证,即自谷道内试,其色即见。
果壳网谋杀站也曾经对“银针探毒”进行过介绍:砷矿是制取砒霜的原料,在自然界中往往是与硫矿混合存在的。古代制取砒霜的工艺粗糙,因此制得的砒霜含有大量的硫化物。硫化物与银针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附着在银针的表面,这才是银针变黑的真正原因。此外,这种方法在检测高度腐败尸体的时候,更是容易受到腐败气体的干扰,银针同样变黑,因此不够专一和准确。
砒霜的检出在古代纯属巧合,而现代法医学先进的试验技术才真正让砒霜无处遁形。虽然中毒身亡有一些特定的尸体现象,但这只能作为一个大致的判断的方向,不能作为决定性证据。只有对毛发、血液、呕吐物或胃内容物进行毒化检测后,才可真正判断死亡原因。
因为条件所限,古代的仵作只能通过经验和猜测(比如上吊自杀的人脚下能挖出碳)来断案。不过这并不妨碍《洗冤集录》成为古代最实用、有效的探案指南。
其实对于武大郎一案来说,西门庆和潘金莲说不清的关系、武大郎尸体被匆匆火化……这一看就太明显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