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灵之灯 > 正文

你情商低是因为少了一颗同理心

“你总是只顾着解决问题。”

“你就是不明白自己说出的那句话有多伤人。”

“你总是没有耐心坐着听。”

“你就是不理解。”

“同理心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推己及人。”

“同理心不是同情心”

“同理心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同理心是善解人意的能力。”

据说,在人际关系中无数次说出或能想到的批判,往往指向同一个常见的问题:对方缺乏同理心。

同理心是将心比心、感同身受。它和同情心不同,拥有同理心的人不是站在高处去怜悯弱者,而是站在对方的位置,设身处地的去理解对方的处境和情绪。难怪有人说,当我们需要被理解时,我们需要的是一颗同理心,而不是一颗同情心。

情商的核心在于了解自己和他人,同理心自然是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你具备一颗善解人意的同理心吗?同理心该如何培养呢?

承认别人的喜怒哀乐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

你的朋友开车时别人的车突然危险地抢到你们前面,你的朋友勃然大怒,而你试图让他平静下来,你会怎么做?

A告诉他忘掉它吧,现在没事了,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B放一首他喜欢听的歌,转移他的注意力

C一起责骂那个司机,表示自己站在他那一边

D告诉他你也曾有同样的经历,当时你也一样气得发疯,可是后来你看到那个司机出了车祸,被送到医院急救室

这道选择题来自一项经典的情商测试,因为是情景模拟,所以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所谓的正确答案如下:除了A选项是零分外,各项均有分值,最好的是D。

这道题的关键,大家都知道是焦点转移,但最核心的是不要轻易否认别人的情感。看看得零分的A选项,在你眼里,这个朋友的大怒很可笑,你丝毫没有和他同仇敌忾的意思,反而表现得很高人一等,想劝他别在意了,不过小事一桩。

同理心的关键是承认对方喜怒哀乐的合理性,承认所有别人的情感都有存在的意义。主观地否认对方的情绪,那才是没有情商的体现。许多时候,人们总会不经意地先跑到自己的至高地,轻视、简化别人的负面情绪。回想一下,这种情景其实每天都在发生。比如有时我加班回家,对我妈抱怨说“我好累啊”,我妈带了一天娃,没好气地回我一句“我比你更累”。于是,对话便无法继续。尤其在自己身心不那么愉悦的时候,还要承认对方的负面情绪更是难上加难。

我想起有个前同事对我说过的一句话。几年前,我和老公还是同事,在公司年会的一个游戏中,各组选出的男生要背着女生往前跑。我这组正好就是他和我。游戏开始,我还没有抓牢老公的脖子,他就一个箭步飞奔出去,我重重地摔下地来,把鼻子蹭破了。本来想起哄的同事们一时间也很尴尬。老公赶紧陪我到卫生间去用水清洗,到厕所里,我一看鼻尖居然出血了,还蹭掉了一块皮,顿时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这时有位要好的女同事也跟着我冲到了厕所,她拉住我说“你等下出去,千万不要骂他,因为他肯定比你还难过。”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我记到现在,觉得真是最好的建议,帮我适时熄了火。

情商的核心在于了解自己和他人,而那位同事显然是善解人意的个中高手。

安慰人时,同情还是共情?

比起幸福,人类生来就对不幸有更强烈的反应。当有人向你坦言自己经历了一场灾难并为此感到痛不欲生时,你的考验就来了:你是否能和他人建立起情感上的连接?很少有人能在这种场景下表现得十分优雅,即使你真的对他深感同情。我们到底该说些什么,轻声嘟囔着“我很遗憾”然后任其发展,还是扮演拉拉队长给他加油打气?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

有个老生常谈的故事,讲一个有智力障碍的小孩,他的奶奶老了,老人害怕死亡,对小孩说:“奶奶快要死了”,别人都会说:“哎呀,不会的,你会长命百岁。”小孩却说:“呀!那多舍不得啊!”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眼泪不由自主地掉下来,再多无济于事的安慰,都抵不过一句最动情的真心话。

当同理心的你遇到朋友正处于低潮时,你会看见他头上顶着一朵在下雨的乌云,他将自己置身黑暗处,不停想着:“我被击垮了!”

同理心的那个你,会试图感同身受,告诉他:“我知道这种感觉,但你要知道你并不孤单。”

此时,如果来个同情心的他,则会说:“哦不,这真的满难受的耶!好可怜哦!”

他甚至可能试着分散朋友的注意力,扯开话题:“那,要不要先吃块三明治?或许你会好一些。”

但具有同理心的你,知道这么做并不能够帮到难过的朋友。

同理心和同情心是两个不同的境界,同情是由高向下的怜悯,这种同情心大多数人都有,因为同情比自己弱的人比较容易。同理心则是共情或移情,即无论对方是强是弱,我都能站在他的位置上同情共感。

当人们听到有人向自己倾诉难过的事时,常常给予的是“一线希望”,所以我们常常看到类似的对话:

“我流产了,我很难过。”“没关系,至少你知道自己能怀孕。”

“我婚姻要破裂了。”“至少你有这段婚姻。”

“我大儿子要被退学了。”“至少你小女儿是优等生。”

我们在面对艰难的话题时,总希望能让事情好转一些,但我想,当一个朋友向你倾诉难过的事时,他宁可你对他说“我现在不知道我能说些什么,但我很高兴你愿意跟我说。”

我有一名自童年开始就关系密切的朋友,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关于同理心重要的一课。那时她正在和一种致命的癌症做抗争,而我正处于一桩艰难的离婚之中。要在她面前说出我正经历着的事情让我感到难为情,因为对我而言地狱一般的煎熬时刻和她正面对的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但她并不这么认为。“不要这样,”她语气坚定地跟我说,“就因为我的痛苦看起来更大一些,并不意味着你的痛苦就小。我能够坚持活下去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倾听和理解你的感受。”这就是同理心,也是我已故的朋友教会我最重要的一课。

怎样培养同理心?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如果有人能够很好地体谅自己的感情和心情,我们就会不自觉地对他们产生一种好感,感觉他们非常亲切、贴心。这些善解人意的能力,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属名词——共情。

共情也称为“同理心”、“同感”、“投情”等,是要表达一种在理解基础上对别人的感情和动机等心境的认同,或者是一种能够体验到别人感情和心情的能力。

这种能力其实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获得的。专业的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用它来开解咨询者,普通人则可以学习一些简单的同理心技巧来缩短自己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

积极倾听

在他人讲话的时候,要全神贯注不打断他们的讲话,不做价值判断,但是可以有适当的反应,比如点头、眼神示意、使用“嗯”“然后呢”等鼓励性的言语表示自己的关注和专心。

换位思考

设身处地地把自己变成与自己正在交流的人,用他们的眼睛和头脑去感知和体验内心和外部的世界。

信息整理

在沟通过程中不断地进行信息整理,并适时回到自己的世界中,借助于自身的经验将交流者的讲述做一个整理,从而可以进一步的理解他们,在沟通中还要同时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做出反应。

共情体验

留意对方的反馈信息,可以通过他们的表情、言语、动作进行观察,对方是否认可自己的反馈,必要时可以直接询问对方,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了。

同理心和同情心的区别

一般人都可能把同理心和同情心混为一谈,但其实二者是截然不同的东西。

同情心指自己对其他人或事有悲天悯人的情感,甚至愿意竭尽所能地去帮助自己所同情的人或事。譬如看到马路上有只流浪狗,你可能会拿食物给它吃,这是“同情心”的表现。而同理心主要针对“人”,由自己内心出发去了解他人的心理,然后作出回应。

比如你买到了一本已脱销的书,朋友一直想买却没有买到,你理解朋友想看这本书的心理,因此会把书借给朋友看,这便是具有同理心。

责任编辑: 宋云  来源:360doc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202/686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