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对比 > 正文

乔木:中美战争的可能与后果

作者:

1997年美国两位着名记者,出版了一本畅销书《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该书从政治的根本对立,经济的摩擦加剧,国际环境的争夺变化等角度,认为中美的冲突不可调和,战争难以避免。那个时候,中国的民族主义也强烈喷涌,出现了《妖魔化中国的背後》、《中国可以说不》、《全球化阴影下的中国之路》等系列书籍,揭露美国的阴谋,表明中国的强硬态度,主张武力做後盾的崛起之路。

尽管当时山雨欲来,1999年美国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中国爆发了罕见的有组织反美示威。2000年美军大型侦察机又倾入中国领空,在海南岛上空的撞击,使中国机毁人亡,反美浪潮再次汹涌澎湃。但是中美唇枪舌剑的同时,最终和平谈判解决了两次冲突。经济上又达成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的协定。战略上,美国提出接触而不是遏制中国,中国更是主张和平崛起。中美冲突没有升级,看不出战争的可能。

自那以後又过了十多年,中美各自的情况和国际态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国虽然没有再次爆发直接的冲突事件,但在钓鱼岛、台湾、南海一系列国际角力的背後,乃至任何针对中国的问题上,中国的民族主义者认为都是美国的阴谋,有美国的支持。而美国作为全球大国,他的利益遍及全球,历史、现实和发展战略上,所有的领域都开始和中国交叉。美国不仅卷入中国的政治、舆论,而且中国所有的对外问题都绕不开美国。伴随着中国的经济强势,新领导上台後的政治强硬,民族主义情绪再次猛烈迸发。作为世界老二,早已傲视群雄,唯一的目标就是美国老大。

中国从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国力大增的三十多年,很像1868年明治维新後强势增长几十年的日本。日本先是在1895年完胜中国,成为亚洲老大。十年以後又大胜俄国,脱亚入欧,开始世界争夺。再十多年以後一战的获利,使其全球称霸的野心膨胀。但在亚太最大的对手就是美国,二战前日美贸易量和摩擦很大,谈判和军备同时进行,最终突袭珍珠港,用战争作为最终解决冲突的手段。

中日的国情不同,但面对和当年相同的态势。中国经济总量先超欧洲诸强,又盖过日本坐二望一。新闻史的研究,日本当年国内扩军备战扩张的舆论环境,和现在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几乎一致,同样的以爱国的名义,不同的是日本诡称大东亚共荣,中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官方说辞是和平崛起,民间想的其实就是复仇。

无论是复兴,还是崛起,总有一些标志和基本配置。统一台湾是民族复兴的标志,只要美国的《对台关系法》在,中美战争就有可能。维护南海权益,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是中国崛起的基本配置,而这无论是现实利益还是未来战略,又和美国的冲突若隐若现,总在那里。

中日不仅在对外方面,在国内政治也可以类比。改革开放就像明治维新一样,只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并没有改变国体和政体。中国现在和日本战前的权力集中是惊人的相似。集权能短时高效,表现出上下一心和很强的执行力,也很容易用战争转移经济危机和国内矛盾。後人很容易就能看出当年德国、日本两线作战的愚蠢和不可思议,但所有的集权都是这麽狂妄,不断狂妄,直至覆亡。

很多人说中美不会开战,因为中国从黎民百姓到达官贵人,在美国有太多的人质。但当年日本在美国同样有众多的侨民,即使全部被美国关进集中营,战争继续。至於中国借给美国的大批外债,集权渴望的是最大的收益和一劳永逸的解决,岂会被这些数字所束缚。

也许最值得担心的是战争会引起革命。不管是当年普法战争引起的巴黎公社,一战引发的十月革命,还是抗日战争後的内战和政权易手。战胜了不用说,但战败了就是类似德日的民主重建。问题是能战胜吗?或者从德日战败後的重新崛起来看,到底是胜好败好?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东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815/786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