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华邮:中国在制造业竞争中还会输

经历30年的急剧增长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动力已基本停滞。随着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增长、合格技术工人严重匮乏、劳工动乱、环境破坏及知识产权遭窃取等问题,中国已不再是吸引西方企业、将生产线外迁的目的地。时事评论员川浦晟:江泽民以闷声发大财为治国方针,放水刺激经济,造成大陆楼市等泡沫严重,制造业失去竞争力,经济增长动力全失。企业无心搞实业,转而投机炒作,国有企业参与炒房,银行参与炒股,银行巨额坏账已成为中国金融危机的不定时炸弹。

经历30年的急剧增长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动力已基本停滞。随着中国劳动力的成本增长、合格技术工人严重匮乏、劳工动乱、环境破坏及知识产权遭窃取等问题,中国已不再是吸引西方企业、将生产线外迁的目的地。

同时,制造业中的高技术水平可以抵消劳动力成本增加,许多国际公司正准备将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工作迁回美国或欧洲

中国制造业技术含量低

华盛顿邮报》26日发表评论说,虽然中国已经失去了在制造业上的优势,中共领导人依然希望利用中国在制造业中取得的技术成果,服务其新的战略目标。

2015年5月,中共公布了“2025中国造”的10年规划,希望通过机器人、3-D打印技术及工业互联网等先进制作技术,打造出现代化的工厂和企业。

2015年7月,中共又推出了“互联网+”发展战略,希望“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与现代化与制造业相融合”。

中共将以上两项计划作为优先发展目标,准备大力投入资金。仅以广东省为例,中共准备为这里投入1500亿美元,用于升级这里的制造厂、配备机器手,并打算建立两个先进的自动化生产中心。

《华邮》报导说,无论中共投入多大的资金,中国也无法在下一代制造业竞争中取胜,因为其发展制造业的方式仅限于大量给予政府补贴、增加低成本劳动力和采取松散的法规,至于在机器手和3-D打印等的技术发展上,中国制造业却不占任何优势。

相比之下,美国的机器手与中国的机器手一样,它们在工作中消耗同等的电量,同样按照指令完成工作。对于美国企业来说,将生产原料及电子元件远渡重洋地运到中国,让那里的机器手完成组装,形成成品后,再运回美国,已经变得没有意义。这些工作完全可以在美国本土、以同样的成本完成。此外,在省去数周的运输时间后,在美国本土完成同样的制造业工作,仅需几天的时间,还能减少运输过程带来的环境污染。

此外,大部分在中国使用的机器手都不是中国制造。据东西方研究中心研究者厄内斯特(Dieter Ernst)的分析,中国75%的机器手是进口产品,中国制造业仍然严重依靠从日本进口的核心元件。据厄内斯特估计,中国目前有107家机器手生产厂,多数厂家的制造、安全及设计标准都较低。他预计,能继续生存的厂家只占不到其中的一半。

人才匮乏中国技术工人普遍不达标

另一个限制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因素是合格劳动力的缺乏。

虽然中国每年有100多万工程师从学校毕业,由于他们获得的教育水平差,多数人无法胜任技术领域的工作。

哈佛大学一份研究报告也提到相同的问题——西方公司很难在中国找到技术水平好的技师或工人。这个问题还在继续恶化,随着现代制造业对劳工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管理、沟通和操作复杂信息方面都是中国技术工人极度缺乏的能力。

厄内斯特预计,随着中国在技术上的日益匮乏,中国在进军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道路上,将面对重重阻力。

即便中国在劳工技能、高品质工业机器手及工业创新方面克服了以上困难,也很难长久保持优势,因为外国企业可以通过进口中国的机器手、借鉴其工业创新成果,再度领先。

《华邮》在文章中说,预计未来5年到10年内,美国制造业将集体回迁本土,使其再次成为美国的本土工业。并且,那时的美国制造业不会再雇佣老式的低技能工人,而是成百上千的掌握高技能的高薪工人。

随着中共对制造业生产的大量资金投入,他们也正在迅速地失去自已依赖出口的制造业领域。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大纪元记者梁砚编译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0828/793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