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日本人眼中的甲午战争:失败的战争

—日本竟然自认甲午战争“失败了”?

作者:

对一些日本学者而言,“日清战争在军事方面虽然压倒了清国,但从政治上来说,却是一次失败了的战争。这是因为战争……没有实现朝鲜的殖民地化。”日本当局更因此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力求使中国朝野政治势力再度“亲日”。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签订《马关条约》(图源: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日人将甲午视作“失败了的战争”,转而积极运作“促华亲日”

如前期所述,甲午战后,中方高层之反思,以李鸿章为代表,显示出一种相当尴尬的分裂——对内,对光绪慈禧,乃至举国汹汹之舆论指责,李鸿章将战败的主要责任归咎于“器械悬殊”,抱怨帝后、清流作梗,使清国海、陆军装备均不如日军;但对外,李氏却在马关和谈现场演说,承认此役,证实了欧式军事体制的优越性。①

反省尚且如此内外分裂,庙堂层面的战败因应,自然更无从谈起。反观日人,虽于战场获胜,但因西方列强干涉,其殖民朝鲜之目标却未能彻底完成,正如日本媒体当日所感叹的那般:

“排斥了中国之后,依然不能单独扶植朝鲜。一旦有事,便要倒退一步。从日清战争中得到的东西在哪里?”②

故而,在一些日本学者眼中,“日清战争在军事方面虽然压倒了清国,但从政治上来说,却是一次失败了的战争。这是因为战争……没有实现朝鲜的殖民地化。”③为应付此种“失败”,甫将清廷狠狠踩在脚下的日本当局,转而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力求使中国朝野政治势力再度“亲日”。

以甲午一战带给国人的屈辱之甚,当不难了解,将国人情绪,由“仇日”扭转为“亲日”,其难度之大。事实上,当日朝野上下,受仇日情绪蒙蔽,在外交立场上已相当不理性。最典型者,莫如两江总督刘坤一与湖广总督张之洞。刘坤一在1895年7月上奏,激赞俄国“信义素敦,与我修好二百数十年,绝无战事,实为千古所未有”,竭力建议联俄制日。张之洞亦于同月上奏,建议联俄,虽然其对俄国的认知,没有刘坤一那般泛道德化,但牺牲尺度也极大,认为“凡关系俄国之商务、界务”,均可“通融”,俄国若欲“用兵于东方”,其水师可由中国提供煤粮、其兵船可由中国船坞修理,其陆军可“假道”中国通行无阻,且由中国“供其资粮、车马”……④

至于其他人,如京官许应揆以“俄与我同属亚洲,必不漠视”等理由鼓吹联俄制日,其见识之浅陋已臻荒唐。但这荒唐之中,浓烈的仇日情绪却是真真切切的。为扭转这一仇日局面,1896年,松偎内阁成立时,接受犬养毅之建议,决定在内阁预算中,提出机要费用,派人调查中国问题。稍后,即按计划,派遣可儿长一、平山周、宫崎寅藏等人,以外务省谘议之名义,前往华南,调查并结纳革命党;其后,更成立“东亚同文会”及诸多在华支部,以学校、报纸等为基本活动手段,推动其“亲日”大计。

其“促华亲日”运作,遍及中国朝野各派系政治力量,收效甚大

简略而言,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的“促华亲日”布局,有三个基本向度。其一,针对革命党。其标志性事件,即1896年平山周、宫崎寅藏等人,奉命赴华结纳革命党。启行前,参谋本部少佐宇都宫太郎曾交待平山周等人:“华南革命党以孙逸仙为中心,抵沪后,宜即设法与之订交。”⑤

其二,针对维新派。其标志性事件,乃积极结纳康有为一系之“康党”人物。如1897年2月,同文会领袖宗方小太郎,曾在上海梁启超、汪康年、李盛铎等往来极为密切。据宗方日记,这些人当日皆反对“清政府依赖俄国”,梁启超甚至说“中国之天下为满人破坏,欲图挽回,非脱离满人之羁绊不可”,希望获得日本支持。事实上,康党后来在戊戌年,确实一度竭力向光绪皇帝推销其“中日合邦”计划。⑥

其三,针对体制内重臣。标志性人物,如湖广总督张之洞。1897年,日本参谋本部特派神尾光臣与宇都宫太郎赴湖北游说张之洞。据张事后给总署的电文汇报,神尾等人大意谓:“前年之战,彼此俱误,今日西洋白人日炽,中、东日危。中、东系同种同文同教之国,深愿与中国联络……并言今日武备最要,嘱派人到彼,入武备及各种学堂,地近费省,该国必优待切教。”此后,虽不得朝中亲俄派支持,张之洞仍积极低调运作赴日留学、聘请日军武官等事。至庚子年,北方拳事纷扰,据宇都宫太郎在日记披露,张之洞甚至曾遣幕僚,向其透露,有拟抛弃满清,“或会设立新政府”之计划,欲寻求日本支持。⑦

略而言之,甲午年后,日本政府在“促华亲日”一事上成效显著,且持之以恒(同时亦绝不放弃趁机参与八国联军侵华),至1905年日俄战争,终获莫大收益,如日本驻华公使馆武官青木宣纯所言:“日俄战争期间,在谍报上,袁世凯的功劳实多……”⑧日本外交之务实与前瞻若此,远非清国刘坤一、许应揆之流所能比拟,故身处19世纪末之绝大变局,其庙算,无论战前、战中、战后,皆着着领先于清国甚多。

注释

①谌旭彬:《李鸿章对内撒谎对外吐真言》,短史记第193期。

②《国民新闻》,1896年2月3日。

③藤村道生:《日清战争》,P01-02。

④《清季外交史料》,第115卷,P20-21;《张文襄公全集》,第37卷,P36-38。

⑤古岛义雄革命谈荟,P46。

⑥谌旭彬:《转型中国1899:中日合邦闹剧流产》。

⑦孔祥吉:《张之洞在庚子年的帝王梦》。⑧《对支回忆录》,下卷,P320-321。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腾讯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6/1212/84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