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鲜为人知:韩战中共38军白马山惨败

作者:
美军战史写道:“中共军指挥官的人海战术令人无法理解,除非他们以为数千名狂叫着的步兵冲过本方的弹幕这一景象能从精神和生理上把韩国人吓跑。韩国人没有被吓倒。此时,也有人怀疑中共军给部队服用麻醉品,让他们疯狂和无畏,在血腥的突击中舍生忘死。”

在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中,白马山之战是韩国军队历史上的得意之笔,参战的韩9师从战争前期的稀松平平一跃成为韩军中的精锐,被称为“白马部队”,成为韩军的荣誉部队,该师的徽章也从此改成了白马图案。后来韩9师还出了一位总统,就是朴槿惠的父亲朴正熙。

朝鲜战争中的联合国军(图源:Getty/VCG)

山下军号嘹亮,敌兵蜂拥而上。

将士以身殉国,雪山顿变红岗。

这诗打油味浓了点,不过倒是真实写照。

这么有名的白马山之战,是如何的景象呢?

这是韩国军队历史上的第一位四星上将白善烨,为这次战斗而作的赞诗。

这场战斗发生在1952年秋季,朝鲜战争正是打打谈谈的阵地战中期阶段。

白马山,位于朝鲜中部战线要点铁原西北10公里的药山洞地区,从西北走向东南,长约3公里,由一群以394.8高地为主的山岭组成,其山顶为树林覆盖,山南侧有一条河流名为驿谷川。这一地区的主要高地是394.8高地和281.2高地,美国人喜欢四舍五入,便称其为395高地和281高地(又称箭头山)。其中的394.8高地状如卧马,故称之为“白马山”,韩军战史上称为“白马高地”。

白马山以东是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南面是经高台山和宝盖岭通往汉城的联合国军主要补给线,直达著名的“铁三角”底端小城铁原,也是联合国军的重要兵站基地。如果丢掉白马山,联合国军在驿谷川以北便无险可守,只好后撤到驿谷川以南的另一个高地上,铁原以西一带的交通线将受到中国军队严重威胁,铁原坚守起来也变得困难,对联合国军防线稳定非常不利。

守卫白马山地区的是韩军第9师,归美第9军节制。该师曾在1951年春季的第五次战役中被志愿军第20军打得落花流水,全师1万余人只剩1300余人。不过,经过美军的训练整顿,加上韩军的后备编练补充体制,韩9师兵员素质大为改善,训练水平提高很快,战斗力已是今非昔比。

韩9师下辖步兵第28、29、30团,全师约1.2万人,时任师长为金钟五少将。所辖主要支援火力有第30榴弹炮营(105毫米榴弹炮)和第9重迫击炮连。在兵力部署上,以第30团1营守卫394.8高地,以配属作战的法国营1个加强连守卫281.2高地。在阵地构筑上,于394.8高地上构筑了多层坚固的防御工事,在281.2高地筑有坑道和钢筋水泥地堡群,前沿还敷设有雷区、障碍物和铁丝网。在一年前的1951年秋季,志愿军第42军126师曾与韩9师争夺过白马山阵地。结果在美韩军的优势火力阻击下,第42军126师投入攻击的主力团第376团遭到挫败,不仅没能夺取敌阵地,付出伤亡423人的代价却仅歼敌30余人,打了一个窝囊仗。由于有了如此胜绩,韩9师认为白马山是“钢铁阵地”。

1952年9月上旬,志愿军在一线担任防御的第12、39、68军面临换防休整。考虑到这3个军有的师还缺乏与敌人交手的防御作战经验,加上其他各军也需要锻炼,志愿军代司令员邓华、副司令员杨得志和中朝联合司令部副政委朴一禹等人便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建议以第12、39、68军为重点,其他一线各军加以配合,各选择防线上的几个敌目标实施连续的战术反击,求得歼灭一部分敌人,并在与敌反复争夺中大量杀伤敌人。毛泽东及中央军委很快回电同意。邓华、杨得志、朴一禹等人随即进行部署,统一指挥一线的志愿军第12、39、68、38、40、65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3军团,各选目标于9月18日向联合国军防线进行了从营到班级的战术性反击。至10月5日第一阶段作战结束,共向敌18个目标反击19次,全部攻占敌阵地,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歼敌9000余人,最后巩固占领了联合国军的6处阵地。10月6日,第二阶段战术反击开始,志愿军第15军也加入战斗,同时向联合国军2个营以下兵力防守的23处阵地进行反击。结果攻占21处敌阵地,而失利的两处全在第38军,其中就有白马山。

第38军当时已调归王近山指挥的志愿军第三兵团管辖,协同第15军防守从白马山至西方山方向的平原谷地。第38军下辖步兵第112、113、114师,全军共4万余人。该军是第一批入朝作战部队,历经第一至四次战役,特别是在第二次战役打出了“万岁军”的赫赫威名,至今也是解放军中最好的重装集团军。第38军原军长梁兴初此时已调任为西海岸指挥所副司令员,由副军长江拥辉接任了军长职务。第38军在第四次战役后奉命撤到朝鲜北部,一边休整一边担任西海岸的防御任务。其间全军换装了苏式装备,火力大大加强,和刚入朝时的日式装备相比已是另一番天地。1952年5月,第38军与第42军换防,重返朝鲜中部战线担任守备任务。为了保障战术反击成功,第38军于战前加强了炮兵和坦克力量,参战的各种口径火炮有182门、坦克17辆,还有59门高炮和122挺高射机枪担任对空作战。

对于第二阶段战术反击,军长江拥辉决定:以第114师340团进攻394.8高地,支援火力有各种火炮120门、坦克8辆;第113师339团进攻281.2高地,支援火力有15个炮兵连60余门火炮。拥有如此火力支援的进攻作战,对于第38军来说还是头一回。

就在进攻发起之前,却出了问题。10月3日,主攻白马山的第114师340团所属3营7连文化教员谷中蛟反水,向韩9师泄露了第38军的进攻企图。当时韩9师正准备举行全师运动会,毫无作战准备。谷中蛟交代的内容很详细,包括第38军的部队组织及兵力构成、武器装备、集结位置、通信联络、作战意图、后勤保障、训练情况、密码代号等。金钟五得到谷中蛟的口供后,非常重视,立即全师命令停止运动会转入战斗状态,第30团3营迅速进入394.8高地与1营协防,第29团准备在主抵抗线后进行接应,预备队第28团完成出动准备,同时开始调集炮兵增强火力。这时,美第8集团军的无线电监听机构也破译了中方的信息,获得了第38军在战前的集结、战斗发起的准确日期和第一波攻击的具体时间等重要情报。据此,美第9军受命调整部署,对韩9师进行火力支援。先后将韩军炮兵第8师所属炮兵第51营(105毫米榴弹炮)、第52营(105毫米榴弹炮)、第50营(105毫米榴弹炮)及韩军第53坦克连调归支援韩9师,并命令美军第213野战炮兵营(155毫米榴弹炮)、第955野战炮兵营(155毫米榴弹炮)、第937炮兵营(155毫米“长汤姆”榴弹炮)、第424重炮营(8英寸炮)、第2化学迫击炮营、第2火箭炮连以及第140高射炮兵营准备以火力覆盖和支持白马山方向。美坦克第73营、坦克第140营各一个连封锁白马山下方谷地,同时坦克第73营主力也从铁原向白马山驰援。

韩9师师属炮兵群及美军支援炮兵群很快完成了对白马山北侧前哨阵地前方实施弹幕射击及对志愿军第114师进攻部队集结地进行火力突袭的计划和准备,标定好了火力打击诸元。韩9师全师则投入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大规模加固白马山的工事,增筑掩体和设置地雷、障碍,挖深交通沟,并在前沿增设雷区、铁丝网,深埋通信线路,补充补给品和饮水,以保证能够坚持战斗一周以上时间。天黑后,使用探照灯并大量发射照明弹照亮白马山地区,并配备一架架照明飞机准备随时提供必要的更大程度的照明。

为保障韩9师的防御,美9军增调韩军第51团配属韩9师,以加强步兵兵力。第8集团军预备队美3师也前调至铁原以南几公里处集结,随时准备增援韩9师。

从10月3日起,美远东空军第5航空队出动大批战斗轰炸机,向中国军队后方炮兵阵地实施集中轰炸,以破坏其进攻准备。

就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志愿军司令部的作战命令来了:全线统一于10月6日开始进行战术反击。江拥辉感到敌人已有准备,强行攻击有难度,故几经考虑仍权衡不下。他又相继请示了志愿军司令部和兵团司令部。志愿军司令部要第38军自己决定,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当时则不太高兴,说了点难听的话,如坊间传的:“你拿着那么大一把牛刀杀只鸡干吗还哆嗦?!”江拥辉闹了个红脸,最后下了决心:按原计划,打!

10月5日夜里,第38军突击部队就进入了敌前潜伏地域。6日整个白天,韩军向中间地带一直打来冷枪冷炮,突击队出现了伤亡,其中包括牺牲了第114师340团2营营长柳万发。然而突击队全体人员严守纪律,伏地不动,没有暴露目标。下午17时30分,天已黄昏,第38军的炮火准备开始。各种类型火炮共120门及8辆坦克一齐向联军阵地轰击,“喀秋莎”火箭炮的尖啸声尤其震撼人心,白马山及山后地域都陷入了火海之中。

经过27分钟炮火准备后,第38军各突击分队发起了进攻。第114师340团6个连又2个排冲向394.8高地,第113师339团3个连又1个排向281.2高地发起进攻。

第38军的炮火虽将白马山阵地前的数道铁丝网和雷区基本摧毁,但因韩军早有准备,严密躲藏,伤亡并不大。而且电话线深埋地下,保证了通信联络的畅通。美军第36探照灯连迅速打开雪亮的探照灯照亮阵地前沿,同时空军出动飞机投下照明弹,炮兵营打出了带着降落伞缓慢下降的大型照明弹,阵地前沿设置照明地雷和汽油桶也不断炸响燃烧,将进攻道路照得亮如白昼。第38军攻击部队立即遭到了美韩军的层层火力拦截,初战便失去了先机。美军和韩军的各炮兵营已在白马山上建立了观察所,及时为炮兵提供射击数据。特别是美军第213野战炮兵营的两个观察所,俯瞰整个白马山前沿,是战斗前沿地带中最有效的两个观察所,引导己方炮火猛砸志愿军的冲锋路线。在当天的战斗中,仅第213野战炮兵营B连的6门榴弹炮就发射了超过1500发炮弹,平均每门榴弹炮每两分钟1发,可见其火力之密集。

在394.8高地,除美韩军的炮火拦阻外,防守阵地的韩军也集中各种火力封锁志愿军的冲击地域,又将装在汽油桶中的凝固汽油弹滚下山坡,在阵地前沿形成层层火障地带。第114师340团攻击部队在冲锋途中伤亡巨大,且有多个连队攻错方向,虽然拼死攻下了主峰以北的几个山头,但建制残破,弹药耗尽,已无力继续向主峰发展进攻,只能就地改造工事等待后援。韩军于当夜组织了10余次反击,但也未能把第340团赶下山去。

在281.2高地,第113师339团突击部队付出很大伤亡后占领了次峰,随后就遭到美法军炮火压制,无法前进。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志愿军攻击部队冲过了第213野战炮兵营在白马山前沿的一个观察所,但是美军观察组仍坚守岗位并召唤炮火轰击自己所在的位置。观察组成员JosephAdams中尉回忆道:“当我呼叫射击指挥中心的时候,我想我召唤了某些愚蠢的炮击任务。我说了类似‘这里到处都是该死的中国人、向我开炮!’之类的话。这不是召唤常规炮击任务的时候。我返回了主掩体,而此时中国人已遍布四周。他们冲上来扔手榴弹、射击,但他们看不见掩体里面,因为那里很黑。而当时掩体外有月光,我们能看见他们。他们向我们冲锋了4、5次,每次他们都冲到了门口,那里一次只能进一个人。我们在门后面,我用左手拿着卡宾枪在拐角处射击。你知道,你能一次连发好多发子弹。我不知道我们打中了多少中国人,因为他们没有一个能活着进入掩体。他们会扔手榴弹然后冲过来,扔完手榴弹后立刻就冲锋,然后我们就打他们的后背,然后他们就得把屁股从那儿挪开了。这一切都发生在我们等待炮击降临的时候。”

在10月6日的战斗中,双方都伤亡惨重。关于第38军当天的伤亡数字,笔者暂时未能查到。美国人WilliamRussell在其所著的《白马山十日》中提到:“在第一天战斗结束的时候,大约500名中国士兵倒在白马山的正斜面上。韩军则列出了300人的伤亡名单。这是个血腥的开始。”韩国陆军士官学校金阳明编写的《韩国战争史》中则写道:“中共军第38军114师340团2个营,在炮火掩护下,从白马山高地西北侧,向山顶发起3次冲击,均被我第30团击退。中共军在第一天晚上进攻中(我守兵约300人),被击毙击伤1500人。”

10月7日凌晨,志愿军第340团的2个营因伤亡过大已失去战斗力,江拥辉又把第114师342团2营投入394.8高地的战斗。打到下午,第342团2营夺取了韩军第30团1个连把守的警戒阵地,在继续向山顶发展时与韩军形成对峙。当日白天,美第5航空队出动了上百架次飞机对志愿军的集结地域、后方补给线和后方炮兵阵地进行了饱和轰炸,造成了第38军持续发展进攻的严重困难。黄昏时分,志愿军第342团1营、3营加入战斗,继续与敌军反复争夺。苦战到10月8日凌晨1时27分,终于夺下了394.8高地主峰及其东南次峰。韩9师30团损伤过半,只好撤出阵地休整。

趁着中国军队立脚未稳,金钟五立即把预备队韩9师第28团投入战斗,于8日凌晨集中2个营兵力猛攻394.8高地。志愿军342团虽然在7日战斗中已大伤元气,但仍顽强坚守,与敌近战拼杀,一次次将冲上来的韩军打下去。经过一天反复拉锯,主峰上的第342团1连打退敌人10余次冲击后全部战死,阵地被韩军夺回。第342团其余部队依托既得阵地阻击韩军,双方形成对峙。

10月7日凌晨,志愿军第113师339团又相继投入6个步兵连、2个机枪连进攻281.2高地。法军虽然在二战中表现不佳,但在朝鲜战争中却非常悍勇,敢拼刺刀,敢打近战,比美国兵顽强多了。第339团虽经多次攻击仍无进展,且地形不利,遭敌炮火压制伤亡较大,江拥辉遂命令该团于7日拂晓撤出战斗。至此,反击281.2高地战斗失利。美军战史对此称:“法国人死死守住阵地,并向进犯者猛烈回击,造成敌人的严重伤亡。”“在这一次牵制性战斗中,281高地立下了不朽功勋,但代价是昂贵的。”

10月7日至8日白天的战斗中双方又是伤亡惨重,志愿军第339团、第342团和韩军第30团都打残了。《韩国战争史》称:“后来一个中共军俘虏供述:参加上述两次进攻战斗的大部分连队只剩下不到20人。”

10月8日深夜,江拥辉拿出了军第二梯队中第38军的头号主力团:红军团第112师334团上阵。在双方炮兵互相猛轰的漫天弹雨中,第334团出动2个营兵力,依托第342团坚守的阵地顽强猛扑,与韩军进行了一天的肉搏近战。第342团一部于下午一度冲上主峰,但遭到韩军第28团猛烈反击,全部伤亡。反复突击到10月9日零时,第334团终于夺回了394.8高地主峰及其附近阵地。

打到这时,白马山的战事已惊动了韩国总统李承晚。他直接督令韩9师在后方设置收容线收容从白马山下来的残兵,紧急编成反冲击梯队,同时从后方的编练师调集大量新兵,给韩9师随打随补。相对而言,志愿军就差得多了。由于是异国作战,兵员主要从国内进行补充,战场上打掉多少想及时补充上很困难。而且志愿军兵员多是从国内征集的没经过多少训练的新兵,很多人连枪都不会打,远逊于在编练师受过几个月正规训练的韩军新兵,战斗力上就不对等。在白马山这种反复争夺的恶战中,谁坚持得久,谁更能承受,谁就更接近胜利。

韩军此时早已不是战争初期一打就散的豆腐兵,斗志相当高昂。在8日午后某个时候,一名韩军中尉在听到无线电中谣传韩军步兵已被赶下山顶后,生气地通过无线电向后方说:“谁报告你们敌人已经攻下了白马山主峰?我们还在这儿!给我们手榴弹和机枪子弹。我们能守住!”

为了支援己方压制敌方,两军炮兵进行了持续的猛烈炮火对攻战。美军战史对此描述道:“双方的炮兵继续猛轰对方阵地,互射了数以千计的炮弹,不仅仅轰击着山顶和山坡,也打击着对方的支援炮兵和装甲部队。曾经流行的术语‘反炮兵火力’很多次被用于称呼这些炮兵营。在这些部队中很明显体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勇敢。韩军步兵与敌军血战,不时在高地上肉搏;炮兵班则在敌军的炮弹如倾盆大雨般落在阵地上的时候,坚守岗位,发射他们的榴弹炮。没有一个人为了安全离开自己的岗位。”

在394.8高地主峰失守后,韩9师通过驿谷川铁桥源源不断地向前方补充新兵和弹药物资。第28团经过补充迅速恢复了战斗力,继续向白马山实施反击。韩军第53坦克连装备75毫米炮的M24坦克和美军第73、第140坦克营装备90毫米炮的M46坦克也迅速前出,以火力控制白马山下的铁原谷地和驿谷川铁桥,保障联合国军的交通线安全。美军战史称:“这些坦克营不仅仅被用于支援步兵,而且有规律地驶进每条山谷,打了就跑,扰动中国军队。”40多辆美韩军坦克对白马山附近地域的封锁,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第38军的持续攻势。相比较之下,志愿军第334团在夺回394.8高地主峰后,忙着挖掘工事巩固阵地,没有及时组织兵力前出炸毁驿谷川铁桥。配属第38军作战的17辆坦克因无战场制空权,也不敢前出支援步兵威胁驿谷川铁桥。结果就使得韩9师能够通过铁桥调集兵力连续发动反扑,很快又占据了战场主动。

由于志愿军反击281.2高地失利,美韩军得以集中炮火于白马山方向。占领主峰及其附近阵地的第334团1、2营遭到敌人炮火猛烈覆盖,伤亡重大。10月9拂晓,第334团1、2营奉命撤出战斗,仍由第342团余部坚守既得阵地。韩9师则出动第29团2个营增援第28团,组织兵力向志愿军第342团阵地发动凶猛反扑。双方来回拉锯厮杀,战斗极为激烈。韩军第29团副团长亲自带队冲锋,一度冲上主峰阵地,后又被志愿军的炮火赶了下去。打到9日黄昏,第342团守备部队因伤亡过大已失去了战斗力。江拥辉又命令第334团出动预备队3营,接替第342团守备,继续与敌军反复争夺。

9日白天,江拥辉将第二梯队的第112师335团向前沿集结,准备随时拉上去投入战斗。结果被联合国军的前进观察员发现,遭到炮击。美军战史称:“当中共军准备再次进攻白马山的时候,联合国军的前进观察员发现有部队在白马山北侧某区域集结,他们决定实施一次“ToT”同时弹着射击。他们和第2步兵师的师属炮兵取得了联系,这些炮兵根据原有8个炮兵营的坐标校正了诸元。(射击指挥中心)下达了“同时弹着,3次155mm弹齐射,8次105mm弹齐射”的命令。坐标锁定了毫无防备的中国人。毁灭猛烈而彻底,中共军的2个整营作为一支部队已不复存在了。”《韩国战争史》称:“据战俘供述:第112师335团在395高地以北集结地被飞机发现,遭到轰炸,伤亡惨重,没能及时进攻。”

10月10日凌晨,江拥辉命令第335团2个营摸上主峰阵地,接替伤亡较大的第334团3营继续坚守。同时第112师336团2个连进入阵地构筑工事。第335团发现了驿谷川铁桥的重要价值,组织兵力向山下冲击企图炸桥。在美韩军密集猛烈的炮火封锁下,第335团伤亡很大。正在构筑工事的第336团2个连见前方打得激烈,也主动加入战斗。当日,韩9师撤下第28团,将第29团全部投入攻击。双方继续在山顶及东南一线阵地反复拉锯,血腥的肉搏战持续不断。韩军第29团一度报告已占领山顶,不久就又被志愿军一顿反击打了下去。战斗是如此惊心动魄,一天之内阵地要易手3、4次,每日不停息的炮击几乎把白马山主峰及其他阵地打成了不毛之地。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在用血肉之躯拼着消耗,谁也不肯后退一步。

美军战史写道:“中共军指挥官的人海战术令人无法理解,除非他们以为数千名狂叫着的步兵冲过本方的弹幕这一景象能从精神和生理上把韩国人吓跑。韩国人没有被吓倒。此时,也有人怀疑中共军给部队服用麻醉品,让他们疯狂和无畏,在血腥的突击中舍生忘死。”

10月11日天亮后,志愿军第335团经过两夜一天的激烈血战,伤亡重大,一线连队已所剩无几。韩军第29团趁机加强攻势反复冲击,终于在上午9时夺回了394.8高地主峰阵地,志愿军第335团、第336团余部退至北侧阵地继续与敌对峙。江拥辉立即投入经过整补的第334团3营,乘敌人立脚未稳之机发起反击。血战至下午,再次韩军赶出了394.8高地主峰。

当日,在美军坦克掩护下,韩9师第30团1个连和预备队韩军第51团1个连前出到白马山左右两侧,向白马山前沿的志愿军阵地实施袭扰性射击,防止志愿军进行侧翼迂回。对于双方厮杀的惨烈程度,亲历这场战斗的美国陆军公众信息办公室的记者JamesHolton上尉在10月11日晚归档的报告中写道:“只能听到伤兵的呻吟、被刀刺死的人的惨叫,以及不时传来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通常要抓住附近的人才能确定它是否是友军。有时韩国人用了这种诀窍:猛地拉掉对方的帽子,摸他的头,看头发是否已剃掉(志愿军上阵时都剃光头,韩军则留长发)。”

打到这时,第38军第一梯队已伤亡大半,第二梯队也全部投入了攻击。然而韩军后备充足,不断进行整补,几个团轮番拉上来反攻,在美军优势地空火力支援下越战越勇。相比之下,第38军反击部队在冲击途中就被美韩军的炮火拦阻杀伤很多,拼命攻下阵地后已折损大半,又要遭到敌人猛烈炮火的轮番覆盖,一线阵队均建制残破,难以抵挡韩军新锐部队的反击,坚守阵地的时间越来越短。第38军与美韩军的火力对比上处于下风,预备队后劲又不足,逐渐拼不起消耗,已显出了疲态。在几天战斗中,美韩军的炮兵发挥了巨大威力,给志愿军造成了严重伤亡,赢得了“战场之王”的名声。

10月12日,韩9师加强了攻势,双方的残酷拉锯战在持续。血战到黄昏前,主峰东南的几个阵地相继失守,第334团3营已伤亡殆尽。第335团重新组织了1个营上阵地接替第334团3营,向主峰东南阵地发起反击。由于美韩军火力猛烈,第335团部队反击未果,伤亡较大。当日晚,为支援第38军方向作战,第15军军长秦基伟指挥该军第29师的2个加强连,向白马山东侧的391高地发起战术反击。因采取了周密伪装的敌前潜伏,发起攻击仅18分钟便攻占高地,毙伤俘敌170人。为配合反击394.8高地和281.2高地,第38军还派出5个排攻击凤树洞北山,全歼荷兰营1个排。然而,美韩军不为所动,并没有分散对白马山方向的注意力。

10月13日,韩9师将整补好的第30团投入白马山战斗,继续猛攻主峰阵地。志愿军第335团部队顽强与敌争夺,伤亡太大,终于也丧失了战斗力。当日晚,第336团拉上阵地接替第335团守备。很快,韩9师又投入了经过整补的第28团,连续猛攻志愿军阵地。经过反复肉搏拉锯,至14日下午,主峰阵地再次被韩军夺去。第336团组织反击未能奏效,只好与韩军形成对峙。美韩军集中炮火猛烈轰击志愿军占据的阵地,同时也对第38军阵地和后方交通线反复进行覆盖性射击,战局对第38军越来越不利。

战斗到第8天时,第38军已在394.8高地方向投入了5个步兵团的14个营又2个连,军第二梯队已全部用上。因为要不断补充攻击部队,江拥辉手里已经没有完整的步兵师了。白马山的战斗仍在持续拉锯,韩军后续兵力源源不断,美3师又在后边虎视眈眈,眼看再争夺下去也难以巩固阵地,而付出的代价则未免太大。恰在10月14日凌晨,上甘岭战役打响,整个战线的热点转移。经过反复权衡掂量,江拥辉在请示了兵团司令部后,决定攻击部队于10月15日凌晨3时前全部撤出阵地。

白马山战斗,第38军连续与敌争夺8天9夜201个小时,反击281.2高地失利,未能巩固394.8高地,打了一个结结实实的败仗。

整个战斗中,美韩军炮兵共发射各种炮弹219954发(其中美第9军炮兵发射炮弹185000发);美第5航空队出动战斗轰炸机749架次,发射火箭弹750枚,投掷炸弹2700枚、凝固汽油弹358枚;坦克出动89辆;消耗各种子弹460万发。与之相比,志愿军共发射炮弹5万余发,为美韩军的四分之一。如此多的炮弹、炸弹和各种弹药倾泻到这片高地上,以致这场战斗日后被描述为“一场混战,火炮摇晃白马山,把它变成了一座火山。”

据志愿军方面统计,第38军在白马山战斗中共毙伤俘敌9300余人,击落敌机26架,击伤32架,毁伤敌坦克5辆;第38军损失也相当严重,共伤亡5372人,其中阵亡1748人,负伤3062人,伤亡不明562人。

韩国国防部编写的《朝鲜战争》中称造成志愿军损失是14332人,其中8234人鉴定死亡,5097人推定死亡,1001人受伤,俘虏52人;韩军共伤亡、失踪3422人(505人死亡,2562人受伤,失踪391人)。

金阳明的《韩国战争史》中称第38军投入7个团兵力,共发起攻击28次,伤亡1万人;韩军先后发起9次反击,伤亡3500多人。

美军战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中沿袭了《韩国战争史》的说法,称第38军有7个团参加了白马山以及281高地的战斗,损失将近1万人,韩军损失3500余人。

战后江拥辉向兵团部作了检讨。经过讨论总结后,认为此战失利的主要原因是急于求战,反击目标选择不当,地形不利,反击计划泄露等。《韩国战争史》中也总结了韩9师取胜的主要原因:1、通过敌投诚人员预先掌握了敌人的企图(卓越的情报活动);2、步坦炮特别是步炮协同得力,及时集中了火力;3、适时轮换作战部队,使部队得到了充分的休息。《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停战谈判的帐篷和战斗前线》则评价称:“在白马山战斗打响以前,因为有可靠的情报做依据,准备工作做得很好,加上部队都受过训练,士兵技术全而,又得到空军、装甲兵和炮兵的大力支援,防守战斗才有可能获得成功。白马山之战看来就是克拉克将军初夏所强调过的典型的战斗。”

责任编辑: 东方白  来源:飞扬军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7/0102/860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