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存照 > 正文

王维洛:南水北调 这样的速度与模式何用!?

作者:
1952年10月,毛泽东随口说了一句:“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句话竟然就成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依据,就有了工程的初步设想,计划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

一、南水北调工程和世界纪录

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个工程。目前已经完工并投入运营的有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和中线工程。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确实十分宏伟。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干渠全长1277公里。除了一小部分干渠在地下之外,中线工程的干渠就是一条高架在中原大地上的人工大河。丹江口水库横跨湖北省和河南省,正常蓄水位海拔170米,水库总库容339.1亿立方米,水库总面积达1022.75平方公里,是亚洲面积最大的水库之一。陶岔渠首是干渠的首端,高程海拔147.8米,干渠的末端是北京的团结湖,高程海拔49.5米,两地落差为98.3米,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0.77。由于中国的河流多是从东向西流,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则是由南向北,就与自然河流在空间形成相交。为了避免和自然河流的平面相交,干渠多采用渡槽的形式,从自然河流的上空飞架过去。河南省平顶山沙河渡槽是世界上最大的渡槽(最大流量每秒380立方米),综合流量、跨度、重量、总长度等指标都是世界第一。河北省漕河渡槽,全长2300米,横跨一条铁路、三条公路、两条河(加大流量每秒150立方米)。有的地方则要利用倒虹吸原理从自然河流的下面通过,如唐河倒虹吸工程,总长1542.4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也是利用倒虹吸原理从黄河底下穿过的。或者让自然河流利用倒虹吸原理从干渠下面穿过去,如滹沱河倒虹吸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本来和八百多条自然河流相交,由于这些渡槽和倒虹吸工程造价昂贵,就让几百条自然河流悄然消失以减少工程造价,手笔很大。中国有好几部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纪录片,从空中拍摄干渠,无论是渡槽还是倒虹吸工程,都十分壮观。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则是利用了隋炀帝开挖的京杭大运河,没有中线工程那么宏伟。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有许多非常靓丽的工程纪录,包括创造的多项世界纪录:

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涉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和十余省,牵涉区域、水量和距离均为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

世界上投资最高的调水工程,工程总造价5000亿元人民币;

世界上移民人数最多的跨区域调水工程,移民人数超过40万;

水下最大的宗教发源地:世界最大宗教之一的道教发源地被淹没在丹江口水库下;

世界最大的已建水坝的后续加高,丹江口大坝坝顶高程由原来的海拔162米加高至海拔176.6米,相应增加库容116亿立方米;

世界上最大穿河输水隧道,中线穿黄工程,长4公里多的两层衬砌水隧道从河底穿越黄河;

世界最深的调水竖井,中线穿黄工程将长江水穿越黄河的抽水竖井深76.6米;

世界上最大的渡槽,沙河渡槽,4个U型槽并行,槽高9.6米,全长9000多米,最大流量每秒380立方米;

世界上最大泵站群,东线一期工程长1467公里,全线共设立34泵站,总机流量4447.6立方米/秒;

世界首次大输水隧道近距穿越地铁下,北京西四环暗河工程从下方仅3.67米穿越营运中的北京市五棵松地铁站等等。

但是这个创造了如此多世界纪录的伟大工程,在工程完工并开始运行时,也象三峡工程一样,没有举行重大的庆典活动,也没有最高决策者到场,发表重要演说,以鼓舞全国人民士气。为什么?

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营四年完成一年调水量的五分之一

1952年10月,毛泽东随口说了一句:“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句话竟然就成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的依据,就有了工程的初步设想,计划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在长江下游通过江苏扬州江都水利枢纽取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与其平行的河道输水,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并作为调蓄水库。由于扬州江都水利枢纽高程低,而东平湖的地势高,从长江至东平湖设需要设立13个梯级抽水站,总扬程65米。利用电力经泵站逐级提水进入东平湖后,然后水分两路。一路向北穿黄河后自流到天津,从长江到天津北大港水库输水主干线长约1156公里;另一路向东经新辟的胶东地区输水干线接引黄济青渠道,向胶东地区青岛市等地供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江苏段在文化大革命中就已经投资建设完毕,当时江苏省政府利用京杭大运河向苏北地区输水,发展农业和航运,改变了苏北地区经济落后的面貌。所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主要是向山东省、河北省和天津市调水,也包括向安徽省输送一小部分水。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分三期实施:

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增加毛供水量45.94亿立方米(扣除损失后为39.32亿立方米),主要供应江苏省(19.22亿立方米)、安徽省(3.29亿立方米)和山东省(16.81亿立方米)。调水量39.32亿立方米的68%为非农业用水;

第二期工程完成后,增加毛供水量64.78亿立方米(扣除损失后为54.41亿立方米),主要供应江苏省(22.12亿立方米)、安徽省(3.43亿立方米)、山东省(16.86亿立方米)、河北省(7.0亿立方米)和天津市(5.0亿立方米)。调水量54.41亿立方米的71%为非农业用水。与第一期工程相比,第二期工程将供水范围扩大到河北省和天津市;

第三期工程完成后,增加毛供水量106.21亿立方米(扣除损失后为90.70亿立方米),主要供应江苏省(28.20亿立方米)、安徽省(5.25亿立方米)、山东省(37.25亿立方米)、河北省(10.0亿立方米)和天津市(10.0亿立方米)。调水量90.70亿立方米的86%为非农业用水。与第二期工程相比,第三期工程的调水量增加了三分之二。

到2013年第三季度,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实现正式通水(输水只到山东省)。这本该是一件应该普天大庆的事情。但是出现了一个让工程决策者完全没有料到的情况:沿线地区都表示对南水北调工程辛辛苦苦调来的水没有需求!

既然沿线地区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调水没有需求,那么建设工程的必要性就不存在。众所周知,在审批决策工程之前,要提交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论证建设工程的必要性、明确定义工程的目标、提交工程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行性的研究结果等等。

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南水北调工程列入“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工程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

1995年12月,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工作开始。

2000年6月5日,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展开。从1952年开始,南水北调工程总体格局就定为东、中、西三条线路,分别从长江流域下、中、上游调水,中游从三峡水库调水。由于1994年批准建设的三峡工程的正常蓄水位不是原来的海拔200米,而是海拔175米,中游改从丹江口水库取水。

2002年12月27日上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在江苏扬州市宝应县正式开工,江苏省省委书记回良玉、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梁保华等出席开工典礼,上午10时15分,朱镕基总理宣布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历史记下了这个伟大的时刻。

在工程开工建设六年之后,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第32次常委会议才审议批准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

工程开工在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准在后。工程的开工就已经证明了工程的必要性,工程的开工就已经确定了工程的规模,工程的开工就已经证明了工程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行性。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四次代表大会把南水北调工程列入中国跨世纪的骨干工程之一,那么还有谁敢来置疑这个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各省市不欢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来的水,可以用两个字来解释:一是“脏”,一是“贵”。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用于南水北调工程的投资和工程运营费用,最后还是要从老百姓的口袋中掏出来。根据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南水北调工程的水费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水价和第二部分计量水价。基本水价包括南水北调工程的投资利息和还贷、工程基本维护费和运行管理费用等,不管用不用水都需要付费;而计量水价则按补偿基本水价以外的抽水电费、材料费等其他成本、费用的原则核定,计量水价按实际使用水量缴纳。

具体到山东省,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平均水价为1.54元/立方米,其中基本水价0.76元/立方米、计量水价0.78元/立方米。按此计算,山东省每年必须要上缴的基本水费为10.28亿元(不管用不用水),计量水费则按实际使用量缴纳。而山东省当地的水资源费标准分别为:地下水0.65元/立方米、地表河库水为0.3元/立方米,黄河水价格更低。

这个平均水价1.54元/立方米对于农业用水根本是无法接受的。中国农业用水平均每亩每年400吨,一年的水费超过600元,加上种子费、化肥农药费用,还有机械费、人工费,所有费用总和超过农作物的全部收入。

用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水去回灌地下水,更是赔本买卖。使用一立方米地下水支付0.65元,回灌一立方米地下水起码要付1.54元/立方米,这笔账谁都会算。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水质不好,因为京杭大运河于淮河在洪泽湖平面相交。而淮河的水质在中国所有河流中是最差的,淮河流域也是中国癌症村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加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平均水价又远远高出当地的水资源费。这就造成了山东省各城市都表示对南水北调工程调来的水没有需求!按照规划,山东省济南、枣庄、青岛、潍坊、淄博5个城市多年平均调水总量应为5.12亿立方米,但是2014年这5个城市上报的年调水需求只有0.775亿立方米。此外,山东省另外8个城市如济宁、菏泽、滨州、东营等规划多年平均计划调水量总计9.55亿立方米,2014年济宁等8个城市都宣布没有调水需求。

2013年底东线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并投入运营,到2017年底一共运行四年,只完成调水量20亿立方米!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每年调水45.57亿立方米,四年调水量应为182.28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营四年只完成调水量的九分之一!

如今启动的是东线工程第五年(2017至2018年)调水计划,年度计划调水量为10.88亿立方米。如果这个年度计划得以完成,五年的总调水量不超过31亿立方米,还不到最初规划的每年调水量!这就是中国的速度!这就是中国的效率!中国的失败!

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营三年完成一年的调水量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所面临的问题则和东线工程不大一样。东线工程是直接从长江干流中取水,而中线工程是从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而汉江只是长江的一条支流。原来设想的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是长江三峡水库。规划的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为海拔200米,丹江口水库作为中继水库,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两个水库间的水位差为25米,可以保证三峡水库的水自流到丹江口水库,然后再自流到北京。后来毛泽东和周恩来在长江建了一个葛洲坝大坝,不准备建三峡大坝了,就把重庆市和三峡地区的建筑红线从海拔200米下降到海拔185米,在海拔185米至海拔200米的地区建设了许多住房、工厂和基础设施,安置了很多人口。等到江泽民李鹏要建三峡大坝时,只得把大坝坝顶定在海拔185米,正常蓄水位定在海拔175米(技术上完全可以提高到海拔183米,但又需要增加几十万移民),这样三峡水库的水就不能自流到丹江口水库。所以中线工程的水源地就改为汉江的丹江口水库。

根据百度百科,丹江口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394.8亿立方米。这个多年平均入库水量394.8亿立方米也就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规划依据。第一期工程的调水量为每年95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的24%;第二期工程的调水量为每年130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的33%。这么大的调水量,对自然河流生态系统的压力是巨大的。

可惜自然河流并不是按照平均流量在流淌的。根据梁小青等提供的数据,汉江在1956年至1989年处于丰水阶段,多年平均入库396亿立方米(百度百科采用的是与这一时段基本相同的数据);1990年至2008年为相对枯水阶段,多年平均入库293亿立方米,减幅26%。

如果选用1990年至2008年的多年平均入库水量为293亿立方米,第一期工程的调水量为每年95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的32%;第二期工程的调水量为每年130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入库水量的44%。自然河流生态系统是根本无法承担这样的压力。

1999年的入库水量只有145亿立方米,这是这一时间段的最枯流量。

可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是选取了对工程有利的数据,而没有重视汉江流量在时间轴上的变化,没有重视汉江流量减少的趋势,没有重视汉江年度最枯流量的影响。

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取水口从三峡水库换到丹江口水库,而汉江的水量不足以保证工程的调水量,这就给工程失败留下伏笔。

既然汉江水量不足,又要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就要保护汉江的每一立方米水资源。但是现在的做法正好相反。目前正在实施的从汉江取水还有两个工程:一是引江济渭工程,一是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引江济渭工程就是从汉江上游每年引水15亿立方米,通过穿秦岭隧道,把水送到西安去。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计划从汉江调水7.7亿立方米。这两个工程一共调水22.7亿立方米。本来汉江的水量就不能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量,再减去22.7亿立方米,问题就更加严重。

汉江水量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汉江自然河流生态系统的生存。由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水,丹江口大坝以下至武汉的原汉江河道的水量明显不足,水质急剧恶化。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沈晓鲤认为,水量下降将直接影响汉江中下游流域城市生活、工农业生产以及航运水利;此外,还会诱发“水华”、物种减少等生态灾难。

为了解决原汉江河道水量不足的问题,中央政府又批准了引长江水济汉江的引江济汉工程,从荆州区李埠镇长江龙洲垸河段引水到潜江市高石碑镇汉江兴隆段,引水干渠全长67.23公里,渠道设计流量350立方米每秒(年引水量可达110亿立方米),最大引水流量500立方米每秒,投资68亿元。引江济汉工程将使长江航运在长江荆江段更加困难,将使荆江地区的防洪形势更加复杂、危险更加难以控制。

南水北调中线第一期工程自2014年底正式通水以来,至2017年底一共运行三年,共向河南省、河北省、天津市和北京市提供100.78亿立方米水,平均每年调水约34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每年调水95亿立方米,实际只完成调水目标的三分之一强。

各个省市分得的水量(亿立方米)具体如下:

省市/三年调水总量/百分比/平均每年调水量/每年调水目标/完成目标

河南省/37.82/37.5%/12.607/37.7/33.44%

河北省/11.68/11.6%/3.893/34.7/11.22%

天津市/22.84/22.7%/7.613/10.2/74.64%

北京市/28.44/28.2%/9.480/12.4/76.45%

总计/100.78/33.593/95.0/35.36%

北京市三年获得调水28.44亿立方米,平均每年9.48亿立方米,相比规划目标每年12.4亿立方米,完成目标的76.45%。天津市三年获得调水22.84亿立方米,平均每年7.613亿立方米,相比规划目标每年10.2亿立方米,完成目标的74.64%。

而河北省三年获得调水11.68亿立方米,平均每年3.893亿立方米,相比规划目标每年34.7亿立方米,仅完成目标的11.22%。

四、再建引黄入冀补淀工程证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失败

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规划,每年调入河北省的水量为34.7亿立方米,三年的调水量为104.1亿立方米。实际上三年的调水量为11.68亿立方米,缺少92.42亿立方米。

为了安抚河北省,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再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工程自河南省濮阳市黄河渠村新、老引黄闸取水,途经河南、河北两省6市(濮阳市、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沧州市、保定市)26个县(市、区),最终入白洋淀工程,输水线路总长482公里。计划将实现年引黄河水9亿立方米,工程总投资42.4亿元人民币。工程自2015年10月26日开工,2017年11月16日起试验通水。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径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和保定市,然后到北京,在保定市分叉向东至天津,途中经过白洋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受水区和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受水区基本重叠。国务院同意河北省建设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再次证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失败。

五、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中的错误

南水北调中线第一期工程计划每年调水95亿立方米,是按照一年四季不间断地输水算出来的,平均每秒流量为301立方米。

陶岔渠首高程为海拔147.8米,干渠的末端北京团结湖高程为海拔49.5米,两地落差为98.3米,干渠全长1277公里,平均水力坡度为万分之0.7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就是依靠这水力坡度自流到北京。渠道中的水流速度,可以用曼宁公式计算,水速正比于坡降的1/2次方,水力半径的2/3次方,反比于曼宁系数。曼宁系数,又称粗糙系数或者曼宁粗糙系数。曼宁系数取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表面的光滑程度。简单地说,干渠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曼宁系数越小,水流得越快;干渠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曼宁系数越大,水流越慢。

打磨得相当光滑的混凝土干渠的表面,曼宁系数可取0.013或者0.01。一般天然河道的曼宁系数为0.0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设计者认为干渠表面光滑,采用了对工程最为有利的曼宁系数。虽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经过丹江口水库和陶岔水库的沉淀,但是水中还是携带有一些泥沙,会在运输过程中沉淀在干渠中。另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干渠是敞开式的,也会接受部分来自空气中的尘粒。最后,水中的生物、微生物也会依附在干渠表面生长。这样干渠表面变得粗糙起来,曼宁系数偏离最佳状态,数值变大,结果使得水流速度变慢,输水能力减小。

南水北调中线第一期工程干渠的实际输水能力应该为略高于每年50亿立方米,最多能够完成每年调水95.0亿立方米的55%。

六、蒸发和渗漏损失超过10%

计划中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蒸发和渗漏损失情况如下(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工程/调出水量/应收水量/损失量/损失量

第一期/45.94/39.32/6.62/14.4%

第二期/64.78/54.41/10.37/16.0%

第三期/106.21/90.70/15.51/14.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蒸发和渗漏损失占计划调水量的14.4%至16.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蒸发和渗漏损失情况如下(水量单位:亿立方米):

2017-18年度/调出水量57.84/应收水量51.17/损失量6.67/损失比11.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蒸发和渗漏损失占计划调水量的11.5%。按每年调水95.0亿立方米计算,蒸发和渗漏损失水量就高达10.9亿立方米。如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北京、天津、河北和河南输水,那么就应该采用封闭式的地下压力管道输水方式,这样就可以避免11.5%的水量损失,并增加调水能力,保证水质安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利用了京杭大运河,部分河道担负水路运输任务,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没有水路运输任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采用明渠输水形式,为的就是让人看到这个伟大工程,让人想到工程的伟大决策者。但是为了这个视觉效果,付出的是11.5%的水量损失,也是每年几十亿的花费。

七、谁来承担南水北调工程失败的错误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速度,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是民主制度永远不可达到的。这也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将在短时间内超过民主制度的必然。

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六年过后,2008年10月21日国务院才审议批准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总报告》。2013年11月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鄂竟平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访问时承认,南水北调工程的基础性工作没做好。工程要完工了,才发现基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这些基础性工作没做好。这样的速度、这样的执政能力,世界上哪个国家曾经有过?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每年调水45.57亿立方米,2013年底到2017年底一共运行四年,只完成调水量20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运营四年完成调水量的九分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每年调水95亿立方米。2014年底到2017年底一共运行三年,完成调水量101亿立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运营三年完成了一年的调水量。无论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还是中线工程,距离工程目标甚远,都是失败的工程。谁来承担南水北调工程失败的错误?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人民养了这么多的科学家、工程师,这么多的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这么多的教授、长江学者,拿着人民给的俸禄,看到这么明显的决策错误,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出来说一句话?中国有这么多的媒体,有这么多的记者,为什么没有一个人敢出来写一篇报道,揭露工程失败的本质?(有删节)

责任编辑: 江一  来源:民主中国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402/1093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