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大陆 > 正文

传北大校内外开始串联 党委恐慌定性学潮 校庆前夕急发封口令

北大女生岳昕因要求公开前北大教授性侵资讯遭校方迫害,北大师生和校友纷纷打抱不平,甚至扩散到其它高校,有网民在公众场合张贴海报,继续声援岳昕。因北大120周年校庆前夕,校方希望不要出乱子,要求系主任们关注各系的动态,辅导老师管好自己的学生。另有消息称,由于临近六四29周年,该事件引发当局高度恐慌,北大党委判断这是一场具有学潮性质的政治运动。

 

北大高层紧张學生如此反應

自由亚洲电台25日报道,来自北大校园的消息称,校园大字报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也让学校高层感到紧张。消息称,北大临时召开会议,向部分老师和管理人员传达校党委和校长的决定,要求系主任们关注各系的动态,辅导老师管好自己的学生,以确保下周举行的北大120周年校庆顺利进行。该校一位要求匿名的学生本周三表示,校方最怕这段时间出事,因为现在是校庆前的关键时刻:

“岳昕这件事情,学校开会让各辅导老师管好自己的学生,马上要到校庆日了,不要再议论这件事,千万不要再出什么事,确保学校环境平安”。

今年5月4日是北大120周年校庆,在学校历史走过两个甲子的此刻,沈阳性侵案的沉冤浮上,及学生遭到施压等事件,让众多网友感慨“北大精神已死”。

北京学者王先生表示,即使北大没有校庆,他们也会敏感:

“北大在这个时候出现这样的事情,上层肯定异乎寻常的给予关注。敏感时期嘛,肯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说‘敏感时期’,实际上天天都是敏感时期,凡是有事情都是在萌芽状态被封杀,这不是一个正常的社会,不是一个正常的国家”。

本周三(25日),北大校园基本平静,但进出校园都要出示证件。下午,有一辆警车在西门和南门外路边待命。北京大学校友庄平对校方处理这次事件,非常不满意。他对本台记者说:“如果这样搞下去,那敏感问题太多了。防不胜防啊。现在就像一个破灯笼,他们就像一个裱糊匠,这儿破了补一块,那儿破了补一块,敏感问题太多了。现在是所谓欲盖弥彰的时代,所谓欲盖就是想掩盖,弥彰就是想消除障碍。北大这件事,他们要创造万马齐喑”。

有学生本周三继续发帖赞扬岳昕。一位用对联赞扬岳昕称:“这孩子不愧姓岳,那流氓依然叫兽”。

另外,一名北大学生说,北大120年的五四校庆在即,五四精神一直是北大的灵魂,在这前夕发生此事,激起北大学生满腔热血、纷纷为此打抱不平。23日晚在三角地出现的大字报,对于北大学生来说意义不凡。

 

 

24日,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内出现了声援海报,上面写道:今天他们封杀了岳昕的声音,我没有说话,那明天呢?星星之火,逐渐汇聚成一道光。更多的人为岳昕发声,为未来呐喊。

北大党委定性为学潮

24日,北京前记者高瑜在推特披露,23日下午3点,北大党委判断这场声援岳昕行动,〝是具有学潮性质的,是一场政治运动,校内学生已经开始串联,也有和校外势力的串联〞。并提醒全校〝需要提防国内不良媒体和境外媒体别有用心的报导〞。

高瑜形容北大党委拉开了对付89学潮(六四事件)的架势,但29年前的北大校方可没有这种架势,镇压学潮的是教育部长何东昌,当年校长丁石荪説过〝学生要去游行,绝对不是少数人煽动,而是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如果是少数人煽动的话,就说明我这个校长无能。我掌握学校的领导权,都煽动不起来,他们怎么能煽动起来呢?〞

六四事件后丁石荪校长被迫辞职。

高瑜还披露,目前岳昕的手机被限用,微信公众号都不能上。高瑜还贴出岳昕的同学们为岳昕的呼吁:〝岳昕是一个让人佩服的人,大约所有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努力、热情、活泼的生命力,还有对于公共事务真切的热忱。〞

同学们表示,岳昕现在的压力非常非常大,她已经在崩溃的边缘了。并呼吁请稍微有点风骨的人,停止抹黑岳昕,别以为舆论不会杀人!

 

世人都清楚北大已成为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地方,对岳昕这样有扎实知识功底,有高远追求、真诚地关心社会的学子组织水军围攻,泼脏水,逼迫她精神崩溃,这还能称为校方吗?这简直就是黑社会!

北大校内传出的消息称,由于岳昕公开信事件不断发酵,校方高度紧张,临时召开会议,向老师和管理人员传达校方决定,要求系主任们关注各系的动态,辅导老师管好自己的学生,并有警车在西门和南门外路边待命。

4月25日,北大校友群发声明,呼吁所有的高校学生发起声援岳昕的连署行动,以抗议北大校方打压要求资讯公开的数十名学生,并且要求北大停止向岳昕施压,并向其家人道歉。但呼吁书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迅速遭删除。

岳昕事件不断发酵之际,中共党媒人民日报环球时报接连刊发文章,试图引导舆论,但其貌似公允的两边各打50大板的做法,反倒适得其反。

附:

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责任编辑: 孙瑞后  来源:阿波罗网孙瑞后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426/1105298.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