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钩沉 > 正文

【微揭秘】惊呆 抗战时期中国教育如此伟大

抗战时,物资和财政极尽艰难,国家已经丧失了大部分财政来源,但国民政府仍然从政府开支中抽出不小的比例充作教育经费,使得大部分中学生和大学生都享受免费政策,包括免费伙食及一定的医疗保障;中大政治系学生唐飞霄在1946年的日记写道:“今去卫生室治牙,可笑挂号金仅一元,药费亦寥寥五元”,而那时重庆往湖南寄一封平信都需要20元。

毕唐书:【抗战时期一项伟大的教育决策】据侯杨方先生介绍,抗战期间,由中学到大学毕业,完全依赖国家贷金或公费的学生,共达128000余人,这其中就包括了“两弹一星”元勋钱骥、姚桐斌邓稼先、程开甲、屠守锷、陈芳允、任新民、朱光亚、王希季等9人,还有李政道杨振宁这两位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抗战期间教育经费在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中仅次于军费,居政府财政支出的第二位。

毕唐书: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还选拔了1566名的自费或公费留学生赴美国和欧洲各国,其中包括了后来的“两弹一星”元勋王大珩、黄纬禄、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彭桓武、屠守锷、郭永怀等8人,超过了“两弹一星”元勋总数的三分之一,另外还有杨振宁。当时在国外还约有2500名中国公费、自费留学生,其中家乡沦陷,断绝了经济来源的约占60%,国民政府也决定拨款给予资助,总计数额达数十万美元(留美中国学生月津贴75美元,当时美国教师的平均月薪不过120美元)。(抗战时期一项伟大的教育决策)

毕唐书:【抗战时期一项伟大的教育决策】抗战时,物资和财政极尽艰难,国家已经丧失了大部分财政来源,但国民政府仍然从政府开支中抽出不小的比例充作教育经费,使得大部分中学生和大学生都享受免费政策,包括免费伙食及一定的医疗保障;中大政治系学生唐飞霄在1946年的日记写道:“今去卫生室治牙,可笑挂号金仅一元,药费亦寥寥五元”,而那时重庆往湖南寄一封平信都需要20元。(邹承鲁西南联大入学表)

民国老人乃月,在文史资料回忆抗战国难时艰,家中寒伧,母亡父病,一片凄凉,但逃亡到大后方的青年学生幸运,能有学上,应感谢国民政府,办了许多流亡中学,收容流亡学生,免收学杂费,甚至伙食费。国立大学也全部免费,作者认为应是主持政府财政的孔祥熙的功劳,除筹集收入,也慷慨划拨教育支出。毕业于复旦大学的罗文锦,1940年以前“每月可领贷金法币八元,以六元缴纳学校伙食,剩下二元做零用”。当时,八块钱的购买力相当高,西南联大“学生的伙食费1938年每月7元,还可以吃到肉和鸡蛋”(我所经历的抗日战争。1941年齐鲁大学)

毕唐书:【抗战时期一项伟大的教育决策】说抗战时期的中国教育是一个奇迹,最典型的莫过于西南联合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至1946年结束,与抗战同岁,坚持办学整整8年。(李政道西南联大入学表)

责任编辑: 白梅  来源:阿波罗网东方白编辑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8/0427/1105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