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沙特油田遇袭 中共人民币霸主梦碎

一直以来中共都有一个野心,就是希冀人民币能挑战甚至取代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领导地位。而近年来的政治、经济形势更加重了这一目标的紧迫性。只不过,最新的沙特遇袭事件似乎使人民币国际化的征途,刚出航便折戟沉沙。

9月16日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在国际外汇交易中仅占4.3%,在所有货币中排名第八,与前两年相比几无变化。美元近年来一直保持以88%的份额,位居榜首。外媒称,人民币在取代美元全球货币地位方面几乎没有取得进展。

其实,中共为扩张共产霸权,曾经在“人民币国际化”上下过一番苦功。只是,伊朗在中东造成的威胁,尤其是最近的沙特油厂遇袭,暴露出全球能源供应体系的脆弱性,其后果不但加剧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同时也是对“人民币国际化”野心的最后一击,或令中共的人民币霸主梦彻底破灭。

沙特油厂离奇遇袭重创全球能源供应

9月14日,全球最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沙特的核心油厂遭遇数驾无人机袭击,造成了堪比石油危机的后果:沙特石油日产量减产570万桶,产量几乎减半,全球石油减产5%,给全球能源供应体系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沙特的核心油厂9月14日遭遇数驾无人机袭击,17日表示将在月底恢复产能。此事件凸显石油供应体系的脆弱和不确定性。

9月16日布伦特(Brent)原油期货(国际油价的标杆)上涨近15%,为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最大涨幅。

尽管沙特随即表示会尽快恢复产能,美国川普特朗普)总统亦表态会动用美国石油储备稳定油价,但沙特遇袭暴露出的石油供应体系的脆弱和不确定性,依然给石油市场和各国经济带来极大的冲击。

毕竟,如果沙特花费650亿美元打造的最先进的地对空防御系统[依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数据],都无法防范一个地方恐怖组织的无人机袭击,全球能源供应随时都可能被中东的炮火打乱,甚至中断。

9月17日晚,沙特方给出了复产时间表后,国际油价随即又大跳水,布伦特原油当晚跌幅达5.42%。

尽管国际油价近期内如同过山车般大起大落,但中东的紧张局势无疑会推高能源价格,给世界各国已经不太景气的经济又投上一层阴影,尤其是世界第一石油进口国——中国。

油价上涨将中共迫入“滞涨”泥潭

石油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大宗商品,年贸易额约14万亿美元。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7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4.619亿吨,花费1.58万亿人民币,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2%,为近五十年来最高。也就是说,中国经济严重依赖石油进口。

中国自2017年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图为上海赛科石化储油槽。

过去三年中,中国原油进口国前三名分别是俄罗斯、沙特和安哥拉。另据财新报导,2019年上半年,沙特阿拉伯时隔三年重返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国的位置。

中共为打贸易战而放纵“非洲猪瘟”入侵大陆并肆虐成灾,导致国人主食猪肉的价格在今年上涨了40%以上,使得中共编制的CPI通胀率从1月份的1.7%,升至8月份的2.8%。

彭博社报导,花旗银行最新分析指出,油价意外上涨10%会将中国的CPI通胀率推高36个基点(一个基点=一个百分点的百分之一),而油价持续上升会给花旗2019年的CPI预测带来“重大上行风险”。简单点说,油价上涨会带动汽油、化工产品的成本上升,进而推高包括衣食住行在内的整体物价水平。2019年中国正在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涨价潮。

中共为了刺激持续下滑的经济,已经推出了包括货币放水在内的一系列宽松政策,但这些政策的必然后果之一就是推高物价;如今油价意外上涨又极大的加剧了通货膨胀,无疑将压缩中共宽松政策的空间和力度。

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陷入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的“滞涨”泥潭,更糟糕的是,中共束手无策,无论怎么做都可能加重、而非减弱经济危机。所以,《华尔街日报》最近一篇分析报导认为,这次沙特遇袭的真正受害者是中国。

“人民币国际化”的野望

不过,相比坠入“滞涨”泥潭的中国经济,中共野心勃勃的“人民币国际化”梦想,眼下处境可能更尴尬。

石油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也是最大宗的交易商品,而全球石油贸易主要使用美元。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构筑了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也就是所谓的“石油美元”。

“石油美元”,让美国肩负了稳定全球经济的责任的同时,也赋予了美国独一无二的优势和竞争力。美元成为全球第一的国际储备货币和使用最多的结算货币。

美元主导性的地位和优势,正是中共一直以来都觊觎的。为此中共很早就开始了谋划。

2009年4月,中共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城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那时候中共尚未公开提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口号,而是叫做“人民币跨境使用”。

中共2015年正式提出了“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并试图通过将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来提升人民币的影响力。

2015年6月,中共央行高调发布了史上首份《人民币国际化报告》,当年中共还抛出一系列国际战略,诸如“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等,为人民币国际化做铺垫。

不过,这些尝试在中共拒绝放弃外汇管制的前提下,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绝大多数个人、组织或国家,都不会愿意使用一种不能自由汇兑的货币,来做交易或者用作储备资产。而SDR的核心价值正是可自由兑换,不自由的人民币被强行加入SDR,就好比“悬羊头,卖狗肉”,对其国际化并无助益。从2016年加入SDR至今,人民币在国际储备资产中的比重,起起伏伏,最近刚刚涨到1.89%,与中国经济、贸易在全球的比重相比,不值一提。

尽管“SDR货币篮子”助推人民币国际化失败,中共并未放弃努力,近年来的最新尝试就是仿效“石油美元”,试图直接发展“石油人民币”。

中共试图在国际结算中为人民币抢夺话语权,瞄准的突破口就是石油,即发展“石油人民币”,推动石油贸易用人民币结算。

“石油人民币”处境尴尬

目前全球的石油贸易主要用美元交易,价格主要依据原油期货来确定,原油期货对于石油贸易使用何种货币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原油期货就成为中共“石油人民币”的突破口。

目前,Brent、WTI和迪拜/阿曼原油期货是全球油市的三大定价基准;其中在英国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挂牌交易的Brent原油期货,在石油定价权中长期占据龙头地位,是国际石油交易的标杆价格。在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交易的WTI原油期货价格,是美国进口原油的参考价格,以及北美陆地管输原油的标杆价格。而迪拜/阿曼原油期货,主要作为中东面向亚太地区出口原油的参考。

中共要挑战石油美元,早早就瞅准了原油期货,欲借助全球进口原油最多之便,发展人民币原油期货,并将其打造为亚洲的原油价格标杆。

2013年10月中国石油进口量超过美国,成为当月的全球最大石油净进口国。中共开始试探购买石油时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2017年中共超越美国,当年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2017年年初中共敲定将推出人民币原油期货,正式向石油美元发起挑战。但人民币原油期货面临一个大难题,那就是人民币不能自由汇兑。

由于外汇管制是中共维持其“中共模式”经济体系的最后防线,该模式的特色是对外掠夺、即不公平贸易和盗窃知识产权,以及对内压榨、即权贵资本主义。

一旦人民币可以自由汇兑,为了逃避现行政治、经济体制的压榨(例如通货膨胀)和侵害(例如国进民退),大批富有中国民众和外国投资者的财富,可能会迅速逃出股市、房市、债市,逃离中国,进而引发所谓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加速专制政权崩溃。所以,中共不太可能放弃对人民币的外汇管制。

人民币不能自由汇兑,因此成为“石油人民币”的最大绊脚石。中共为此煞费苦心,抛出了一个石油人民币与黄金间接挂钩的计划——推出香港人民币黄金期货,用黄金期货为人民币原油期货隐形背书。

2017年7月10日,香港交易所正式推出黄金期货,第一次推出人民币和美元双币定价且在香港实物交割的黄金期货。

早在香港人民币黄金期货推出之前,业内人士就指出,人民币支持的石油和黄金期货的存在意味着,不希望接受人民币的海外石油商,可以按照人民币的价格向中国出售石油,然后把过剩的人民币在香港买入黄金。

2017年7月推出香港人民币黄金期货,2018年3月,再于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人民币原油期货上市交易。图为香港交易所。(余钢/大纪元

2018年3月2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SHFE)正式推出了人民币原油期货上市交易。这被认为是中共努力确立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关键一步。上海人民币原油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现居世界第三,仅次于WTI原油期货和Brent原油期货。

然而,稍微了解下中共的人民币原油期货,就会发现其“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尴尬处境。上海人民币原油期货虽然发展迅速,但它在市场上更多的是被视为一种投机工具。

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量与持仓量的比率高达5—10,而主要国际原油期货市场交易量与持仓量的比率一般都小于1,其中持仓量反映了市场中套期保值投资者的买入持有的投资行为;这一比率越高,意味着投机性越强。

也就是说,大家只把人民币原油期货当作赌博一样来投机,甚少持仓,实物交割的自然就更加少。更不用提人民币原油期货主要是国内炒作,交易主要由中国炒家主导,包括大型国有炼油商、小型交易商和散户投资者。人民币原油期货这种处境,与中共希望籍此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的目标相差甚远。

“人民币国际化”折戟沉沙

其实,中共曾经多管齐下的猛攻“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战略就曾被寄予厚望。中共央行前行长戴相龙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2019年的活动上透露,人民币国际化将从亚洲起步,从“一带一路”加速推进,“一带一路”是突破口。戴相龙称,应扩大中共央行和“一带一路”央行的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增强人民币储备功能。

不过英国《金融时报》分析说,“一带一路”离不开美元,因为合作厂商大多偏好收美元,人民币也没有因一带一路、而获得作为国际货币所需的三个功能:计价、结算和储备。

今年是中共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第十年,中共官媒并未高调提及人民币国际化,只是民间有讨论说,排名全球第五储备货币和全球第五结算货币,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十年来的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党媒新华社今年曾报导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非洲前景可期”,也算是间接承认了“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在亚欧大陆不尽人意。

其实,近年来的国际政治形势,例如美国政府对欧盟发起短暂的贸易战,对俄罗斯等国发起经济制裁,以及对伊朗的最新石油禁令等等,客观上为包括“石油人民币”在内的“去美元化”创造了客观条件。

俄罗斯、伊朗为对抗美国制裁,接受以人民币结算向中国出口石油。安哥拉等中国原油进口国,在订单的压力下早就接受了人民币交易。

同时随着中国与边境国家的经贸关系加深,以及中共加大了对非洲的投资,人民币在部分亚洲、非洲国家的使用也随着被扩大。

根据中共央行金融统计数据报告,过去10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从零增长到5万亿元人民币。2019年上半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生27976.6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0%。

只是,中共看似亮眼的数据背后,掩盖了尴尬的现实——人民币国际化已经步入死胡同,几无上升空间。例如过去三年中,人民币国际支付份额一直在2%上下波动,再没弹回到2015年2.8%的高峰。

尽管堵死人民币国际化前路的因素众多,但归根结底都是中共体制问题。汇率受政府操控,外汇难以汇出,外汇管制是人民币国际化最大的硬伤。

除此之外,稳定、强势是货币走向国际化的基础,但对中共而言,近年来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实际上已经关闭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大门。

美中贸易战的升级,国内经济持续下滑。政府放纵人民币贬值,再加上飙升的物价,都令人民币变得越来越“虚弱”,促使投资者愈发不愿使用人民币。

而沙特遇袭导致油价意外上涨,对于严重依赖进口石油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就是摧毁中共“人民币国际化”野心的最后一击。中共在通胀加剧的生死关头,不太可能考虑人民币能否走出去,而只会考虑中共能否活下去。但这种严峻的形势,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是中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袭击沙特的罪魁祸首已被多国指认为伊朗,而后者正是中共大力扶持的对象,也是“石油人民币”的主要合作方。

而如果从更深层次考虑,中共的人民币霸主梦注定只是空想,因为货币的地位(价值)最终是取决于该国经济实力和政府信用;换句话说,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取决于外界对中国经济和中共政府的信心。从这个角度上看,只有真正摆脱了中共,人民币才可能真的走向国际。

责任编辑: 楚天  来源:大纪元记者何坚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0928/1348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