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人物 > 正文

清末那场世纪大鼠疫 他一个人救下一座城(多图)

春节即将到来,在傅家甸闯关东的人即将大规模返回山东。如果没有任何的控制措施,瘟疫,将可能会蔓延到整个中国。

38个小时后,伍连德终于收到了清政府的回信。出乎意料的是,朝廷决定免去梅斯尼参与鼠疫防疫的任务,由伍连德继续领导鼠疫防疫小组的工作。

身穿戎装的伍连德

次年1月4日,后援力量陆续赶到了哈尔滨。十多名医生相继加入了伍连德的队伍,他终于有了一支可以调动的防疫队伍。

信心大增的伍连德决心要找到鼠疫杆菌的源头,他想到了自己最开始解剖的那具女尸。那个女人和一个皮货商一起居住,而那个皮货商经营的是貂皮和旱獭皮。

难道是貂或者旱獭的皮毛上携带有鼠疫杆菌吗?伍连德开始了对皮毛的调查果然,在旱獭的皮毛里,他发现了鼠疫杆菌的存在。

原来,生活在高寒地区的俄国人喜爱貂皮大衣,可貂皮产量有限,有些猎人便开始捕捉草原旱獭仿制成貂皮大衣。巨大的利益刺激着捕猎者们,他们开始大肆的捕捉草原旱獭。

在当地,有经验的猎人自然不会去捕捉生病了的旱獭。可闯关东的新移民们没有这样的顾忌,他们大量捕杀巢穴里动弹不得的病疫旱獭,从而导致了病菌的传播。

正当大家因为找到了鼠疫传播源头而高兴的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让他们的心情都低落到了谷底——梅斯尼由于接触了鼠疫患者而患病去世了。这个消息犹如重磅炸弹般投向哈尔滨,最有希望对抗鼠疫的专家死于鼠疫,这让人们感到更加的绝望。

人们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伍连德的身上。与此同时,伍连德也得到了空前的支持。

他立即封锁了经过哈尔滨的日俄铁路,禁止铁路运营,还让俄国铁路局的最高指挥官为他调集了100节空车厢。这些小车厢通风好,易于消毒,很快成为了铁路线上的最佳隔离所。

关闭学校,撤空客栈,他将患者都隔离到这些已经没有人的地方。他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带上口罩,避免飞沫传播,下班后要经过仔细消毒,以免携带鼠疫杆菌。

在伍连德的组织下,防疫人员挨家挨户检查疫情。一旦发现感染病例,立即将患者送到防疫医院进行隔离,并对其家人进行观察。

伍氏口罩

然而,即便伍连德采取了如此严格的防疫措施,这次的鼠疫却仍然疯狂肆虐,每天死于肺鼠疫的人数都在不断上升,近半数的防疫人员也死于鼠疫。

恐惧与绝望的情绪仍然笼罩在哈尔滨上空,伍连德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来安抚大家的情绪才行。

冬天的哈尔滨分外寒冷,土地硬得像石头,无法埋葬的病疫尸体排了一公里长,满满当当地堆在哈尔滨城北的坟场。任何途径这里的人,都会被眼前的景象惊呆。这里,更像是一个储存鼠疫杆菌的大冰柜。

无法土葬,或许火葬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伍连德想到这里,被自己惊出了一身冷汗。在思想还没有开化的时代,火葬,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可若是不处理这些尸体,将会是一个极大的隐患。此时的傅家甸,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于肺鼠疫。除夕之夜,在伍连德提交请求火葬的要求3天后,他收到了清政府允许火葬的批文。1911年1月31日,被肺鼠疫夺去生命的人们被集体火葬,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集体火葬,大火烧了整整3天3夜。

火葬完成后,整个哈尔滨的患病人数急剧下降。时值春节,城市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肺鼠疫的阴影逐渐被驱散。完成了火葬的一个月后,哈尔滨防疫总部收到了最后一例死亡报告,伍连德也宣布解除对哈尔滨的封锁隔离。

至此,夺去东三省6万人生命的流行大鼠疫宣告结束。

责任编辑: 李广松  来源:SME科技故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19/1117/1370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