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热爱远非缺点,这种定义是恰当的。一个懂得恰如其分地热爱自己的人,一定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其他一切事情。”这是《杂感录》里的一段话。谁都知道爱自己很重要,但是真正能做到为自己而活的人并不多。
01
网络红人PiPi酱曾发表过一番关于人生重要性排序的言论而被热议。她表示:人生重要性排序应该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一个人陪伴自己的时间是最长的,这一生是和自己的伴侣一起过的,孩子和父母你都是只陪伴他们走一段路,剩下的路是他们自己去走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提倡孝道。儒家《孝经》里详尽记述了应当如何孝顺父母: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於事亲,中於事君,终於立身。
由此可见,父母的位置在中国人心中,摆放的很高。所以,当PiPi酱把父母排在最后,遭到了不少非议。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你会发现他们甚少跟父母住在一起,他们的父母也好少帮忙带孙子。大部分西方人的排序是伴侣=自己>孩子>父母。西方人比较注重夫妻幸福,认为每一代人都是独立的,不要互相干扰,父母有父母的生活方式,孩子有自己的独立空间。
他们觉得努力和配偶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才是幸福的生活。西方人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会过多地打扰孩子的生活。他们通常选择把老人送进养老院。由于从小养成独立的性格,国外的老人也喜欢住在养老院,不喜欢和孩子们住在一起。
西方人的这种观念直接影响了他们的生育观。在国外,单身一辈子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并没有强烈的生孩子的欲望。他们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生养孩子只是为了增加夫妻情趣而已。
他们很多人最终的归宿是养老院,社会福利也相对较好,所以没有“养儿防老”这种中国式的想法。这当然也是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比缓慢的原因之一。
02
一个人爱自己多过爱父母,并不是自私的表现,而是在尊重自己的生命。萨提亚在名为《我就是我》的诗中,对自我探索做了很好的描述:
我就是我
遍及整个世界,再没有一个人与我如此相似。
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真实可靠地属于我,因为那是我依靠自己的力量做出的选择。
我拥有关于我的一切,我的身体,我的感觉,我的嘴,我的声音;以及我所有的行动,不论它们是针对他人还是我自己。
我拥有我的幻想,我的梦,我的希望,我的恐惧。
我拥有我所有的胜利和成功,所有的失败和错误。
因为我拥有全部的我,我可以变得与自己如此亲密无间。
通过这样做,我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来爱自己,并与自己友好相处。
我知道关于我的某些方面正在困扰着我,而且他一些方面并不为我所了解。
但是只要我友好地爱着自己,我都可以鼓励自己,并且充满希望地寻找解决困境和了解更多自我的方式。
在任何一个时刻,无论我怎样看和听,无论我说或做些什么,也无论我怎样思考和感觉,这些都是真实的我。
之后,如果发现某些我看、听、想和感受的部分已经不再适合,我将抛弃那些不再适应的部分,保留其余,并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取代我所丢弃的那些。
我可以看、听、感觉、思考、说和做。
我拥有这样的本领,可以生存,可以与他人亲近,可以具有生产力,还可以了解和动员这个世界上除我以外的人和物。
我拥有自己,并因此可以设计和管理自己。
我就是我,而这让我感觉良好。
当一个人关注到自己,他才能感知到周遭的所有美好,包括接收其他人的喜怒哀乐、大自然的美好、内心的欲望等等。
如果一个人的关注点一直在别人身上,他将成为别人的附属品。比如,那些人年中年却被抛弃的可怜妇女。她们早早的结婚生子,放弃工作,起早摸黑,照顾孩子和配偶的一日三餐,不爱和外界交流,跟别人没有太多共同话题,除了八卦各种鸡毛蒜皮的琐事,就不知道该聊什么。慢慢的,她们不再打理自己的妆容,熬成了黄脸婆。一旦配偶出轨,甚至提出离婚,留给她们的将是不尽的痛苦。
每一位全职太太都值得被尊重,但是一个女人能把焦点放在自己身上,爱自己多一点,不断充实自己,即使遇人不淑,分道扬镳,也有底气对对方,喊出“离就离,这个世界缺了谁都转”,然后,潇洒转身,重新开始。
结语:
有资料显示,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是这样的: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不知道,这两者的人生,你更钟爱哪一种呢?我特别喜欢《但丁密码》里面这句话:"人生就是不断作选择的累积,选择就是选择,无所谓对与错。"
我们的明天都是今天选择的叠加造成的,无论选择过怎么样的人生,先爱己,后爱人,总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