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民意 > 正文

武汉省委干部:军运会 病床 恐惧 特别崩溃的冬天

—盛会 病人 难以逾越的冬天

访谈对象:患者家属/省委干部

采访/整理:画天

访谈时间:2月15日下午2点

我母亲是1月31号出现发热症状的,当时查了CT,说是有问题。一开始我们求助社区,要去医院,结果车子派不出来,什么忙也没帮上,都是我们自己解决的。后来就一直在家吃药,待了有七八天。

2月9号那天晚上,社区通知我母亲,说是要安排转到方舱医院,而且是在东西湖那边的武汉客厅。当时已经是夜里十一点,我们家是在武昌区,距离很远。我母亲还有基础糖尿病,估计到东西湖方舱的时候已经凌晨两三点钟了。所以我们就跟社区申请,希望可以住到近一点的武昌方舱,也就是洪山体育馆,去那里只需要步行十分钟。社区答应了我们的申请。

第二天晚上十点半,社区又通知我母亲去集合,乘坐公交车,将近二十个人,一直到凌晨两点,终于住进了武昌方舱。母亲说折腾得有点受不了,早上还有点感冒。前一天晚上,我们水果湖街道已经发生了转运协调混乱的情况,区长被约谈,结果还是很匆忙。

我们水果湖街道就在湖北省委大楼旁边,我和我爱人都在省委机关上班。别人提起来,都觉得水果湖像是武汉的小中南海,好像高人一等似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应该是引领全市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是老旧小区,没有物业。

回想起来,真的就是没有人重视起来,而且还约谈了那几位医生。说得激进一点,你不能不允许批评的声音存在,对于所谓的传言,以及那些跟主流媒体不一样的声音,应该更慎重地对待。

当初外地的专家到武汉来考察情况,我是知道的,但我们都没有把它放在心上,不会想到这竟然是一件那么严重的事情。特别是1月13号,港澳台的专家组来到湖北,负责接待的是武汉市卫健委。我的一个同事也参与了那次接待,都没当回事儿,后来她的舅妈也感染了。

我们总是相信政府有执行力和前瞻性,尤其是在去年10月,武汉搞了军运会之后,大家士气大增,那种骄傲和不知道哪儿来的自信感就很强。军运会开始之前,长江大桥开始亮灯,要做主题灯光秀。所有的社区都修葺一新,整个城市的面貌都不一样。当时还专门做了重大卫生事故的应急演练,费了很大的劲。

军运会期间,我还专门买票请我爸妈去洪山体育馆看篮球比赛。我妈前两天去方舱医院,就在洪山体育馆。我安慰她说,之前去看比赛还需要买票,现在住里面都不用花钱了。

军运会办得很成功,我们体制内的人都跟外面宣传武汉多好多好,湖北多好多好,新一线,中部崛起,如此等等。那些素材和数据,都烂熟于心。但是一步一步,基层组织和管理的涣散暴露出来,充分显示我们武汉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社区的人也很累,但他们只有任务,没有政策的补给和实质的措施。

水果湖现在的发病率很高,年前大家都没有重视,聚会和老干部新春座谈会特别多,还有大家都知道的那次团拜会。我们机关的事务都正常开展,跟往年没有任何区别。我负责的项目比较多,挺忙的。

1月23号突然封城的前一天晚上,各个单位都通知到了每个党员,第二天上午十点就封城了,那个时候大家也没有想过是有多么严重,但是每天都可以看到救护车,殡仪馆的车子拖走一个又一个,大家慢慢地就开始恐慌了。

你只能通过普通人的这种遭遇来判断政策的执行力度,究竟有没有从心脏达到每一个毛细血管。如果说每一个细胞都OK了,然后你才会感觉整个机体的生命力重新活泼起来。但政策执行好像总是慢一拍,不停跟进,一直没有引领的作用。

我前两天看了一篇文章,说武汉的病床和医护人员数量都是排名全国前三强的。结果最先开始出现疑似病例井喷式增长的时候,试剂盒子跟不上,核酸检测跟不上,CT做不上。1月31日,我妈出现发热症状,去门诊排队,都快虚脱了。

当时我们也找了单位领导,坦白说就是托关系,但是一般的关系统统都失灵了。我找的是省直机关的一把手领导,属于正厅级,他给我找了好久也没找到病床。当时我还在想,领导出面都找不到,特权都没用了,是不是大家都按照规矩来,有正规渠道去住院。后来发现不是的,病床真的很短缺,简直是比黄金还宝贵,比钻石还稀缺。

当时我们特别慌,就觉得怎么会是这个样子。报道上说殡仪馆的人手都不够用,钟南山院士也出来说会出现那种病情突然加重的情况。对于这个病的恐惧,以及住不上院的现状联系到一起,还有每天微博超话上的那些求助信息,就觉得特别崩溃。那些天过得很郁闷,整宿睡不着觉。

只能说这次的考验面前,湖北省和武汉市没有给出一张及格的答卷,平时考差了就算了。就算平时考得好,那也没用,关键时刻才见真章。

昨天我看了一段警句一样的话,心里特别不舒服,就是说‌‌‌‌“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当时我在加班写材料,也用了这句话。可是回头想想,有多少人失去了父母和子女,他们就永远留在了这个冬天了。

责任编辑: 赵亮轩  来源:荷戟周刊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503/144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