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货币供应量创新高 分析:资金空转套利未流入实体经济

作者:

中国4月货币供应量大增。

中共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数据超出市场预期,其广义货币供应量创下3年半新高。对此,分析师分析指出,金融数据表现优异,不排除资金空转和金融套利的可能,从金融机构释放出的大量资金并未流入实体经济。

中共4月金融数据超市场预期

周一(5月11日),中共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7万亿元人民币,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1.1%,创近三年半最高增速;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09兆元,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兆元,同比增长12%。

此前3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2.85万亿元,环比激增2.15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M2增长10.1%,创2017年3月份以来的新高;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1.08万亿元,推算显示,3月增量5.15万亿元,更创历史新高。

4月份信贷和M2双双高于市场预期。

据接受《华尔街日报》调查的10位经济学家的预测中值,4月份新增贷款预计为人民币1.5万亿元,M2可能增10.3%;路透调查中值显示,4月新增贷款1.4万亿元,M2调查中值为10.2%。

中共央行数据还显示,4月底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5.5%,流通中货币(M0)同比增长10.2%。

分析:金融数据表现优异不排除资金空转和金融套利的可能

中共病毒武汉肺炎)冲击下,实体经济需求下降,金融数据却表现优异,引起分析人士关于资金空转和金融套利的质疑。

路透5月11日报道,方正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认为,4月金融数据进一步全面好转,似乎与非银机构存款增长速度过快,或与结构性存款有关,值得关注。

德国商业银行亚洲高级经济学家周浩表示,数据很好啊,真的在发力了。不过,M2增速创2016年以来高点,大家可能是拿了贷款、发了债券,全存到银行去做金融套利了。

中共央行数据显示,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65.22万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160.45万亿元,同比增长13.1%。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李奇霖分析说,其中一种可能是流动性进入实体后又重新回流至金融体系。

李奇霖指出,“在全球疫情蔓延,经济步入衰退的大背景下,大部分行业的需求在萎缩,投资实体的赚钱效应较弱,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很大。在这种情形下,不断地降低融资成本,给实体注入流动性,可能反而会使企业将低成本资金用于购买金融资产(理财、信托或基金专户甚至股票),用于套利。比如某股份行在4月5日发行的6个月理财产品收益率是3.83%,同期1YAA+中短期票据的到期收益率为2.34%。这样的利差,企业如果发行债券用于购买理财,能获得超过150BP的收益,其风险收益比可能要高于投资实体。”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某城商行信贷人员透露,据他了解,企业套利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拿贷款资金买银行的大额存单,一些小企业从银行以3.85%的利率得到贷款,而很多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都在4%以上,其中存在套利空间。另一种方式是企业拿票据贴现后的资金去存款,贴现利率与银行存款的利差就是套利所得。这种操作,企业可以获得无风险套利,银行也得好处,其贷款指标、存款指标都得到满足。

金融专家:大量放出的钱未进入实体经济

中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李扬5月9日在一个线上论坛表示,受中共病毒疫情冲击,各国政府包括中共政府都进行了货币大放水,但这些钱都去了哪里?按照监管层的意愿,最希望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使得人们愿意生产、愿意投资、愿意增加雇员,产品生产出来卖得掉、工资能照发、利润能增加。但是,在疫情期间,从金融渠道和财政渠道释放出的资金,基本不走这条正常渠道,因为现在很多地方禁省、甚至禁国,企业不能够生产,所以,企业即使拿到钱,也不会从事生产和投资。于是,大量的资金跑到别的地方去,主要是股市、债市、房地产市场等虚拟经济领域。

李扬表示,资金流动的这种格局,会增加资产所有者的收入,进而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客观的说,这是一个老问题,因为在整个社会分配中,资本占优,劳动相对处于劣势,这一次疫情,无疑会加剧这种情况。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希望之声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512/1450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