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脑神经科学告诉你 为啥“狠狠惩罚”只会帮倒忙?

​读者婷婷最近很苦恼。她觉得自己孩子越来越“任性”。

婷婷说:我女儿3岁多一点,现在脾气很大。带她出去玩,总是玩得不想回家,然后百般哭闹、不听劝。我让她自己选,是再玩1分钟还是5分钟。她选了5分钟。但时间到了,还是耍赖不肯走!

婷婷问:“我老公说这样要狠狠惩罚。小孩子只有懂规矩才能有出息。但是我有点不忍心。请问我这样想有问题吗?到底能不能惩罚孩子?

答案很简单:不能!别惩罚孩子!更别谈什么狠狠惩罚!

再补一句:“惩罚是个蠢办法。只有反效果!如果真的想为孩子好,千万别这么干!

我知道很多家长恐怕不会轻易同意。但这个结论不是鸡汤而是脑神经科学研究的结果。

惩罚看似能在一时之间“矫正”问题,但却会制造出一个更冲动、更焦虑的大脑。这显然不是我们教育的本意。

为何“惩罚”会造成如此恶劣影响?我们可以从西格尔博士的《去情绪化管教》中找到答案。

丹尼尔·西格尔博士在《去情绪化管教》提出了“上下脑”的概念。

感谢脑神经科学的发展,让我们可以看到情绪对大脑的影响。情绪,是切实发生在头脑里的风暴,这可不是态度问题,而是有大脑的生理结构支持的。

西格尔博士指出,孩子的大脑正如在建的房屋。首先发育的是被称为“爬虫类脑”的底层区域,也称为“下脑”。包括脑干和边缘系统。

下脑比较原始,主要负责我们最基础的那些神经和精神活动:

比如那些强烈的情感、自我保护的本能,以及呼吸、起居和消化等身体机能。即使是初生的宝宝,下脑也是很活跃的。

那么,我们是如何做出更为细致和复杂思考呢?这就需要依赖上层大脑。

上脑位于我们前额后头的位置,是大脑最外面的一层。上脑负责思考、情绪和交际的功能,负责让我们过上和谐而有意义的生活。上脑掌管的内容包括:

1.享受健康的人际关系;

2.全面的决策和筹划能力;

3.身心管理能力;

4.个人洞识;

5.灵活性和适应性;

6.共情能力;

7.道德观;

由此可见,如果我们需要约束冲动,懂得考虑全局,懂得同情他人,懂得为自己做出最明智的选择,那就意味着:我们得要有一个发育良好的上层大脑。

但问题是,上脑发育是需要时间的。

需要多久呢?根据脑神经科学家研究:一个人要直到25岁左右,上脑才能完全长成!

是的,你没看错,是25岁。不是3岁,不是5岁,是25岁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能对孩子的情绪化多点理解?

如果你那3岁的孩子遇到一点事情就要崩溃大哭——很正常啊,请淡定!

如果你有个7岁的娃,完全不知道什么叫谦让——也是可能的,请淡定!

如果你家10岁的小家伙,遇到困难就会变身小魔王,大吼大叫、发脾气——请淡定!

如果你家小孩已经13岁的孩子了,一个月还能把书包忘在学校三次——虽然有点烦,但是请淡定!

因为孩子的下脑发育,就是需要那么长时间啊!

孩子真的需要时间,来慢慢变成我们希望的样子:处事严谨、情绪平稳、品质无暇,成绩优良。如果孩子没有足够成熟,这是不可能的!至少,孩子不可能始终保持这种完美的状态。

读者婷婷上来就假设自己3岁的女儿,“应该”懂事了,“应该”能控制情绪,做不到就是“很任性”。拜托!这个“判罪”本身就是错误的。

罪名都不成立,又何来什么惩罚?!

那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可以孩子撒手不管呢?当然也不是!

基于对上下脑的理解,我们的教育目的应该变为:如何才能协助孩子发展出发育良好的上脑?

方法的确有。有点好笑的是:“惩罚”恰恰就是错误的办法!

想要发育出良好的上脑,应该怎么做?

很简单:请上脑多出场、多干活!

尤其是在孩子情绪崩溃的时候。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尽力唤醒还不发达的上脑而不是刺激相对更发达、更野性的下脑

只有让更冷静的上脑出场,才有机会“劝服”更为冲动的下脑。如果孩子有更多成功使用“上脑”的经验,上脑就会越用越发达。

如果父母采用“威胁”和“惩罚”,召唤出来的恰恰是下脑!

因为惩罚和威胁,本质上是“不安全”信号。我们试图传达的是:你不听话?嘿嘿……你等着,你完蛋了,后果很惨哦……

不幸的是,捕捉威胁信号恰好是下脑的超能力!威胁信号会直接唤醒孩子的原始本能。人侦测到清晰的危险,就会进入警戒状态,做出反抗、逃离等行为。

这个启动下脑的过程,完全是生物性的,不受意志控制!

所以,当妈妈对着3岁的女儿发脾气,大叫着说:你给我回家!哭什么哭!给我静下来……好吧,这种行为等于是刺激孩子的下脑飞速展开工作。

小朋友就进入自卫警戒状态。如有必要,孩子可能还会顿住,甚至可能会还击。有的孩子会哭得更大声,或直接飞速逃开。还有的孩子会在瞬间进入一种油盐不进的晕厥状态——好似什么也听不进去。

以上每一种选择——抱歉啊——真的不是孩子不服管教,这都是下脑的直接反应。

然后,那冷静、能自控的上脑回路会“直接睡觉”。

我们的大脑机制就是如此:人是不能既处于十分敏感的下脑状态又处于十分包容的上脑状态的。下脑的叛逆总是更强势一点。

还记得我们的目标吗?我们原本希望能激发邀请孩子的上脑出场。结果我们自己一发火,倒是把孩子的下脑引了出来。

这种反向操作,不但没解决问题,反而一次次地训练出了“下脑更活跃”的“熊孩子”。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呢?

为了尽快请出上脑,当孩子陷入情绪时,请务必多向孩子展示你的尊重和接纳

因为,只有这种“不带威胁感”的交流,才能使孩子的下脑放松下来,不再那么敏感。

与此同时,上脑回路也会被激活。

只有当上脑开始工作,孩子才会慢慢地学会如何冷静决策,如何抑制自己的冲动,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每一个人都是这样,一步步练习,从冲动自然过渡成熟冷静的。

千万别再恶狠狠地命令小孩“给我安静”、“给我听话”……如果孩子很崩溃,哭闹着不想回家,家长可以温柔地把孩子拉近,拍拍他的背,告诉他:妈妈在,妈妈知道了!

这并不是说你必须要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做,是表达你在场,你已经充分收到了孩子的要求。

尊重和接纳、与孩子的情绪相连,会慢慢地唤醒上脑中叫作“腹外侧前额叶皮质”的区域。它会出来工作,负责指认、标注以及处理情绪。它会召唤富于思考和理性分析的那部分大脑来主持大局,来安抚激怒的下脑,不会放任敏感又情绪化的下脑掌控全局。

这就是“自己驯服自己”。上脑就是这么工作的。只要我们努力给它创造机会。

更重要的是,一旦我们一次次地帮助孩子运转起上层大脑,孩子的大脑就会因此形成新的记忆。重复的体验真的能改变大脑的物理结构。

每一次孩子使用大脑的方式,都是在塑造大脑本身!最终,孩子就会形成一个始终能良好运转的大脑

我们对待孩子的方式、给孩子的体验,塑造出了孩子的大脑!接纳孩子、尊重孩子,能鼓励上脑出来工作,让孩子的上层大脑更发达。、

最终,孩子会因为一次次尊重,而成为一个善于尊重别人的人。因为一次次聆听,而成为一个善于聆听他人的人。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选择惩罚孩子,选择发脾气,只能一次次激发孩子的下脑。孩子小的时候,因为恐惧,大概率最后也会“听话”;但是事实上,他始终都没能学会如何邀请上脑出来工作。

被惩罚的孩子长大了,就只能带着一颗冲动的、上层大脑发育不良的头脑,靠惩罚别人以及惩罚自己来解决冲动。

如果父母知道了这个道理,就请再次问问自己:现在,你还想惩罚孩子吗?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自我关怀读书会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516/1452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