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儿 > 正文

每个"问题"孩子背后 真正的洪水猛兽非手机 而是匮乏爱的痛苦

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背后,我们都可以嗅到很多"问题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让父母无法奈何,在时代飞速发展时,我们也会发现孩子所学到的信息量,要比我们想象当中的更多一些。孩子也和我们生活在不一样的平行世界里,我们读不懂孩子、孩子也不能理解父母。

孩子和父母是生活在不同平行世界里的对立性存在

在不同的平行世界里,家长们是生活在现实世界,而孩子却是生活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随着孩子一天年长一天,这两个平行世界开始有了明显的区别。对于孩子来说,现实和网络世界哪一个对自己更好,他们便会被这个世界所吸引并深陷其中,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努力学习、和沉迷网游下的两种不同小孩。

沉迷网游下的小孩,常常被家长们持予"问题少年"形象称号,沉迷网游逃课、偷钱充值,都让这些孩子开始了逐渐迷失。但问题少年的背后也分两波孩子,一波是能够自由穿梭网游和现实世界的热情少年,他们对生活和人生都充满兴致勃勃,对世间万物也都充满着探索和好奇的欲望,他们偶尔也会上上网、打打游戏,但是他们是有着较强的自律性,懂得收缩自如迅速离开网络回到现实生活之中。

其实,这一类孩子他们的精力总是非常旺盛,常常沉溺在学习当中也不知道何为疲倦,这是将生命色彩全然打开的一种热情和探索欲,他们将现实世界当做稳定的归属感,在脚踏实地的归属感寻找里他们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成就感。

另一类迷失在现实生活的孩子,他们就像空中的蒲公英一样随风飘扬,有的时候还失去了心灵的着落点,而这类孩子的成就和快乐也都是从网络里获取的,游戏里的一决高下让他们格外沉迷。这类孩子一旦离开游戏、离开网络,他们就会失去兴趣对一切事物都萎靡不振,尤其是对父母紧逼的学习方面更是奋力抗拒,有些厌学比较严重的孩子还会在逃课的基础上打架斗殴,最终被家长、老师甚至是被自己放弃。

总体来说,每个"问题"孩子背后,真正的洪水猛兽非手机,而是匮乏爱的痛苦

很多时候,父母在责怪孩子玩游戏、或打架斗殴的时候,他们常常不问原因只看结果,眼前孩子打游戏不写作业,不学习的逃课,和同学打架振振有词,这些都是父母眼中的真相,他们常常在他人炽热的眼神注视下,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孩子一顿乱劈,实际上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受害者、也有一个始作俑者,对于孩子来说最担心的是什么?当然是冤枉了,尤其是被亲生父母冤枉更具打击性。

记得在2018年那年,一名江西初中女孩因为旷课被家长狠批,女孩受到如此批评训斥,当即便爬上15楼欲想轻生,幸好消防员提前备好了气垫才挽回了一条生命,而女孩给父母留言的内容却引无数家长深思,女孩说:"我讨厌爸爸,讨厌妈妈,每天除了写作业还作业"。

在今年的网课下,我们发现欲选择跳楼轻生的孩子逐渐增多,大多数都是长期网课宅家引起的亲子矛盾。实际上,孩子选择轻生的背后,不是玩游戏、或不想写作业被父母批评而想不开,而是心中匮乏爱的痛苦和挣扎,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拔苗助长之心,就可以感受得到现如今孩子匮乏爱的情况有多严重。

在如今育儿期盼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拼爹妈,而是如何拼娃,孩子考试满分、多才多艺就是光荣,于是越来越多人注重孩子的能力培养,但是在精致的培养下却掩埋着一颗颗贪玩的童心。教育孩子我们要懂得灵活应对,针对孩子不好好写作业、或沉迷网游的情况,家长最精致的反抗方式就是弥补。

弥补什么?弥补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想要的东西

我们在遇到孩子沉迷游戏,或不好好写作业的时候,首先要弄懂孩子不愿意写作业背后的原因,他们为什么会迷恋上游戏?难道不是因为现实中的"想要"没有得到满足,所以才会在游戏里寻找存在感吗?

如果孩子从小的"想要"没有被满足,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忽略,孩子想要的东西父母假装没有看到,也没有及时去满足孩子,当需求没有被正面回应的时候,他们就会寻找虚拟世界去获得存在感,倘若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对孩子的需求不管有理没理都一律无视,最终造成孩子匮乏爱的痛苦不说,还让孩子对现实生活感到抗拒和排斥。

满足归满足,但满足孩子也要分得清主次关系

虽然说,小的时候让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填饱孩子内心对爱的缺乏,但是如果过度满足的话就会造成负面的溺爱,而溺爱给孩子带来的成长危害,也完全不逊色于匮乏爱的痛苦。

满足孩子,我们要谨记"主次"关系分清,那么什么东西能满足孩子,什么东西又不能满足孩子呢?我认为一切以健康为中心即可,凡是有利于孩子健康的要求可满足,不利于健康的要求也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酌情处理。

总之,家长在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不管孩子的要求最终能否满足,家长要做的就是及时回应,不能满足的原因是什么也要一并告诉孩子,如果我们不给孩子上这一堂课,孩子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知足,什么是惜足。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爸妈快来看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730/148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