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中国经济 > 正文

中国经济数据惨淡 洪患不断复苏之路艰难

中国就业人口大减,消费意愿低迷,另一方面,南方北方洪患接连来袭,经济复苏之路艰辛且长远。

中共最新发布的7月份经济数据显示,就业人口大减,消费意愿低迷,冲击了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抬效果。另一方面,南方北方洪患接连不断,全国税收又大幅减少,地方政府债务缠身,经济复苏之路势将艰辛且长远。

中共统计局最新经济数据表明,今年1至7月城镇新增就业671万人,较去年同期大减近200万人。中国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有874万人。6月份20~24岁大专学历以上的年轻人,失业率19.3%。显示就业问题仍然严峻。

另外有许多人在疫情、洪灾中失去工作或收入,导致居民消费持续疲软。消费关键指标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月份较去年同期下降1.1%;1至7月份累计下降9.9%,其中餐饮收入年减29.6%。

消费端疲弱,生产端方面却见增长。中国7月份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去年同期增长4.8%;1~7月工业增加值年增5.8%。产销不平衡的结果恐造成生产过剩、库存堆积问题。

经济学人智库(EIU)全球贸易首席分析师马志昂(Nick Marro)表示,中国目前经济活动仍由工业产出所驱动,而非消费,“相关证据显示,生产和需求之间似乎存在差距”。

代表企业景气的工业生产者出厂价一直走跌,也说明市场需求疲弱。中国7月工业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年减2.4%,1~7月下跌2%。

但另一方面,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维持增长。7月份CPI年增2.7%,其中食品价格年增13.2%,猪肉价格大涨85.7%;1~7月CPI较去年同期增3.7%。

近一年来,上述两项价格指数差值从2个百分点,逐渐放大到了5.1~5.7个百分点,呈现清晰的两极分化趋势。消费端出现通胀迹象,食品和日常消费品物价上涨;而生产端出厂价则出现下滑迹象。这两者合在一起就是经济学上最棘手的“滞胀”问题。

财经专家“冷眼”分析,滞胀这种异常现象的出现,应该是中共央行释放的流动性未如预期足够进入实体经济,而占比不小的部分进入了股市和楼市,从而推升资产价格。滞胀的出现,也说明了中国人收入在下降,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

中国目前经济严重衰退,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45.66万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滑1.6%,40年来首见。

8月13日,中共中央防汛单位坦承,今年洪涝灾害已造成6,346万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790亿人民币。今年“七下八上”之后汛期还不会结束,主汛期要延续到9月底,南方北方还将有强降雨。大水接踵而来,已严重拖累经济民生。

与此同时,中共财政收入持续大幅减少。今年1~6月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11.3%。而地方政府新一波的基础建设,大举发行债券。今年1月至7月中旬,各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共发行3.3兆人民币新债券,较去年同期增加50%。

中共统治下的中国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投资扮演主导经济建设的角色。中共政府的债务急剧攀升,已成经济复苏和金融危机的重大风险。

责任编辑: 秦瑞  来源:大纪元记者程木兰报道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0/0816/1489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