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科教 > 正文

新研究解析白内障成因

白内障是人类常见的眼疾之一。最普遍的治疗方式是通过手术摘除混浊的晶状体,然后植入人造晶体的方法解决。现代医学解决的是表面的问题,并不明确这种疾病背后的成因。

1月11日发表于《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期刊上的研究,认为眼球晶体内蛋白质溶液的组成结构,是引起这种疾病的重要原因,并得出一个和现在医学上的主流认识相反的结论。

眼球晶状体内的细胞含有高浓度的蛋白质溶液,正常情况下是清澈的。“当晶体内蛋白质的平衡被打破,它们就聚集在一起,晶体变得混浊。”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生物技术教授布赫纳(Johannes Buchner)说,这就导致白内障。

引起混浊的原因有多种。这些蛋白质是在胚胎阶段形成,这之后不再更替换新,所以任何损伤会不断累积,因此白内障多见于老年人。但是有些人的白内障是基因问题导致的,他们眼球晶体的蛋白质变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人在幼年时期、甚至一出生就出现了白内障的病征。

这份研究观察基因变异型白内障的小鼠。在此之前,科学家普遍认为眼球内有缺陷的蛋白质才互相作用结成块,形成混浊物。

但是这份研究发现患有基因型白内障的小鼠并不是这样。“我们发现晶体内变异的、不稳定的蛋白质不在那里,它们立即被除掉了。反而是‘健康’的蛋白质结块在一起。基于这个新观点的模型显示,不同蛋白质之间的平衡,或者说是各种蛋白质的构成比例,这非常重要。当其中一种成分缺失,剩余的部分就容易凝结成块。”

布赫纳说:“了解了(这种疾病的)成因有助于考虑用药物的方式治疗。但是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得证实研究预测的模型也适用于人类的眼球。”◇

责任编辑: 夏雨荷  来源:大纪元记者李少维编译报导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06/1564872.html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