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国文化 > 正文

文物典藏里的牛:“吴牛喘月”到“童子牧牛”

牛是财富的象征,祭祀的供品,镇水的神灵,甚至古代氏族的图腾。因为“牛”有着丰富的内涵,所以“牛”也是十二生肖动物中艺术表现形式最为丰富的动物之一。它可以是先秦青铜器上严肃神秘的纹饰,或是以牛为造型的青铜礼器、酒器;它是两汉六朝贵族墓葬中作为明器的牛车俑、牛形陶俑;它是宋元画家笔下描绘乡野之趣、田园牧歌的诗意“化身”;它又是宋代名瓷上时常出现的“吴牛喘月”的典故;明清以来,它是玉雕广受青睐的艺术创作题材……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个金代的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碗敞口,深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青釉。碗内菱形开光内刻一轮明月高悬天空,一头水牛前腿直立,后腿弯曲而跪,头部昂起,口微张。水牛周围及开光之外刻以花草纹饰。

此碗釉色莹润如玉,刻花刀法流畅犀利,构图简洁明快,是耀州窑的一件优秀之作。

碗心中的图案原名“犀牛望月”,经过考证应为“吴牛喘月”。它出自《世说新语》:“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方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图案反映了北方金人统治下的汉族百姓对战乱带来的沉重的生活压力深感畏惧的心理。

金耀州窑青釉刻花“吴牛喘月”纹碗

元褐釉瓷生肖俑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元褐釉瓷生肖牛俑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明弘治祭蓝釉金彩牛纹双系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罐广口,短颈,溜肩,肩以下渐收,近底处微外撇,浅圈足。肩部对称置双耳。内施白釉。外壁通体祭蓝釉地上描金彩装饰,口沿边、肩部、腹下和胫(jìng音敬)部各画双弦纹,腹部绘二牛,双耳的轮廓线亦描金彩。

此罐为弘治朝景德镇官窑烧造的皇家祭祀用器,类似的器物还见于弘治朝的黄釉器。这种罐常以描金为饰,但金彩多有脱落。此罐金彩基本完好,弥足珍贵。

越南青花牛形水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牛形水注,作一卧牛,背与牛口各有一注孔。牛四肢内缩头部上扬,憨态可掬,器身除白描牛身肢体线条外,并加饰小花与点。器底露胎。本批瓷器应是来自越南海阳省(Hai Duong,红河流域下游)的Chu Dau窑址,风格上与1990年代打捞的会安沉船(Hoi An Shipwreck,约为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出土器物相似。

康熙五彩瓷牧童乘牛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乾隆红釉老子骑青牛瓷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石湾窑牛式花插,长19.5厘米,高11厘米。

此花插作牛式造型,胎体厚重,造型新颖。花口内饰黄釉,其余处满施深蓝釉,釉层凝厚,深蓝色釉中渗化出葱白色雨点状花斑,牛首及腿又呈现出窑变的效果。其窑变以蓝色为基调,虽仿钧窑,却又大不相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石湾窑因位于广东佛山市石湾镇,产品仿钧窑釉色,故又被称为“广均”。石湾窑以陶塑和建筑陶瓷著称。此件花插将牛雕塑得憨态可掬,釉色以蓝色为基调,变化万千,虽仿钧釉,却又大不相同。为石湾窑的代表作品之一。

其它工艺的牛形文物

明景泰款牛头景泰蓝瓶台北故宫博物院

铜胎,掐丝珐琅。撇口,收颈,丰肩,肩上嵌三牛首,硕腹下敛,撇足,露铜胎处皆鎏金。器身施浅蓝釉为地,颈与腹俱作四瓣朵花地上饰蝉形纹饰,颈部为蝉纹,腹部作兽面纹,肩冏纹与兽面纹相间,足莲瓣纹一圈。器底有剔地阳文“景泰年制”楷款,加方框。

明端石犀牛纹抄手砚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清周乐元水晶内绘渔牧图鼻烟壶台北故宫博物院

扁方瓶,内绘渔翁撑篙与牧童,据款题:“乙酉长夏写于京师,藕香书轩,周乐元”,可知绘于光绪十一年(1885)。带银嵌碧玺盖与金属匙。

竹雕松下牧牛图臂搁,清,长27.7厘米,宽7厘米,厚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

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器表去地浅浮雕山坡上老松兀立,与云层相接,其下一小童伏身于牛背,牛健硕高大,小童披发短衫,手拢缰绳,俯首似正与牛嬉戏。其技法为典型的“薄地阳文”法,云、树刻画中规中矩,而人物与牧牛则在透视、细节等方面较富特点。

清雕竹根牧童卧牛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竹根雕牧童卧牛〉》,以竹根圆雕一卧牛,头盘发髻、背着斗笠的牧童悠闲倚坐牛背上,左手牵绳直贯牛鼻,右手扶著牛角,向下俯视状,生动地表现牧童与牛的互动。此外,利用竹子本身的纤维纹理,巧妙表现出牛毛的质感,为技法纯熟的竹根圆雕。

清象牙雕牧牛童子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责任编辑: 李雨菡  来源:大众考古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12/1567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