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 > 惊人之语 > 正文

于无声:“石壕吏”没变 但康师傅变了

作者:

近段时间,有好事者把2016年的一段视频翻出来,发到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也是的哈,过去了那么久的事情,还是有人喜欢翻旧账,可见如今的国人经过全面脱贫后,生活变得好了,吃饱了总要找点事做嘛。

那段视频说的是著名文化人康震教授在一次全国性的中学校长发展和创新研讨会上,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篇《石壕吏》新解。尽管该视频已经被很多平台下架了,但文字版还是被广泛流传开了。

以下是康震教授解读《石壕吏》的文字整理:

我们这些中学校长,之所以干得非常出色很优秀,是因为我们知道为什么做这件事情。那我们现在为什么不能告诉学生,我们给他教的知识跟他有什么关系?我现在问你:石壕吏跟他有一毛钱的关系么?但是我说有关系,只是没告诉你。

比如说,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第一个问题是:石壕吏为什么要抓人?他为谁抓人?那这个答案很清楚,郭子仪的大军和安禄山的大军打了一仗,打败了。双方减员很严重。郭子仪的军队没办法,就地临时征兵。第一个要明确的,这是咱们的军队在征兵,别搞错了,不是叛军在征兵,是咱们的军队在征兵,但是它不属于常规征兵,它是属于临时紧急补充兵员。

第二,石壕吏是谁?石壕吏是国家的公务员,是郭子仪的军队委派的地方部门的武装干部,到村上来完成这次紧急征兵的任务。这个人有错么?这个人没错。你不要老是把他归类为统治阶级里面的腐败分子,不是那么回事。

第三,这个人征兵的态度好不好?不好。他的态度再好老百姓也没法接受,因为我三个儿子有两个已经战死了,第三个还在前线不知死活,你现在又来征兵,没得可征了。老百姓的反应正常不正常?正确不正确?完全正确。

换句话说,在这个场景中,无论是国家的意志和百姓的意愿,都没有发生错误。

下面一个问题是:谁将做出重大的牺牲。这个问题变了,老太太怎么办呢?如果是安禄山的军队来征兵,老太太一头撞死算了。为什么?你是叛军,这跟日军来征兵伪军来征兵(一样),我不从了。但是面对的对象,虽然这个治保主任这个武装部长,态度坏得很,但是他是政府派来的,那老太太说,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算了,我跟你们走吧。我还能给战士们做早饭呢。

这个母亲她不认字,也不懂大道理,但她明白了眼前发生了什么事后,就是献出儿子再献自己,但是你不要把我儿媳妇抓走,你也不要把我小孙子饿死,因为这是我们家的根啊。那看来石壕吏听了他的建议,那好吧,你们家老头不在,那只有请你走一趟了。为什么把老头要留下,因为老头还硬朗,家里面需要这个主心骨。

换句话说,这里面表达了一个非常明显的价值观,就是当国家和民族遭遇重大灾难的时候,我们的老百姓还是毅然挺身而出的。你跟学生讲,这跟你没什么关系?当然有关系。而且关系密切。……杜甫在这首诗里没有做任何的评价,他两难啊。为什么呢?他很同情老太太,又为国家的前途担忧,这怎么办呢?他只能不置一词。……

我要告诉学生,杜甫的伟大在于他完全忠实于历史的真实,当他难以判断和择决的时候,他就把它忠实地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做判断,无意当中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非常深刻的场景。

总结上面这段话,康教授对《石壕吏》的解读大致是这样几个观点:

第一,石壕吏是在为咱们的军队在征兵!注意,康教授还刻意加重语气强调了“咱们的军队”!

第二,石壕吏是国家公务员,受主帅郭子仪之命来基层公干,因公办事,所以他们是没错的。

第三,虽然石壕吏征兵的态度不好,那是时局的原因,当时,唐朝大军围剿安史之乱叛军遭遇到溃败,急需补充兵员,石壕吏征兵心切,所以才态度不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然,老百姓只能认命,因为这是国家任务。反之,如果是叛军征兵,老妇人就会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宁愿一头撞死,也誓死不从……

第四,作为见证者杜甫,当时难以做出是非判断,所以就忠实记录发生的一切,留给后人评说。

以我对唐诗的热爱和对杜甫的崇敬,结合常识来分析下,究竟《石壕吏》描述的是怎样的场景呢?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安史之乱期间。20万唐军将叛军首领安庆绪围困在河南邺城,眼看胜利在即,不料次年却被史思明率军击败,损失非常惨重。为补充兵源,唐军主帅郭子仪命人四处抓壮丁,以充实军队。

石壕村一户人家,三个儿子都被抓去前线打仗了,两个战死,一个生死不明,家里还剩老头和老太太,儿媳,和襁褓中的婴儿。老头听见动静,吓得翻墙逃走,老太太讲明家里的情况,来抓丁的酷吏却是不依不饶。

最后,老太太为了留住老头来照顾儿媳和未成年的孙子,只能请求让自己应征去军队给士兵做饭。杜甫在诗中,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来描述当时官兵的强征和老妇的无奈,老妇声声带泪,杜甫字字啼血。

我想,只要稍微了解唐朝那段由盛转衰的历史并且热爱杜甫诗歌的人,都能从杜甫字里行间感受到强烈的爱恨情仇。

我喜欢唐代文化,更喜欢杜甫诗歌。

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的璀璨天空中闪闪发光的双子星座,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

仙者飘逸,天马行空,自由来去;呼朋唤友,快意人生。圣者厚重,扎根人间,以诗抒怀,忧国忧民,赤诚可见。

杜甫作品中的三吏三别,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中的集大成者,特别是《石壕吏》,更是忠诚记录了安史之乱那一段历史,把老百姓的苦痛无奈,官兵的横蛮无理,国家的混乱不堪,百姓的颠沛流离,描写得淋漓尽致,所表达的情感跃然纸上,那就是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和对当权者的强烈批判。

也是因为对唐诗的热爱和对杜甫的怀念,我在康震教授于2006年登上央视百家讲坛开讲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时,就关注著康教授的节目。坦白讲,当时我对他很有好感,我到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康教授也公开讲过《石壕吏》,不过,那是的他讲解的《石壕吏》,跟10年后2016年这个视频中的解读可不一样,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这个节目来看。

在2006年的百家讲坛讲这首诗时,康教授说,杜甫眼睛始终朝下,深入民间,用诗歌来讲述民间老百姓的疾苦,体现了杜甫悲悯的仁者情怀。当时康教授讲解时的心态是厌恶官兵,同情百姓的,并且认为杜甫通过纪实的描述,诗中表达了强烈的个人情感,那就是对老百姓遭遇的同情,对官兵强征行为的痛恨。

这段时间,网上有很多对康教授的批评和抨击,我也注意到了很多。我个人认为,大多数的意见都是有道理的。

有人说,康教授能把官兵强征说成是正义,把百姓无奈之举说成是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这是吃屎吃出了甜度,跪舔跪出了高度。

有人说,请记住,你姓康,不姓李,李家唐朝不是你的,你有何脸面把唐朝败军说是咱们的军队?

有人说,康教授这个演讲,常识下线突破得有点太离谱了,让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吐槽,反而产生了一种荒诞无力感。

有人说,康教授把杜甫的这首石壕吏,解读成杜甫只是忠实记录当时情景,而对杜甫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强烈爱恨置之不理,这是故意带风向。

有人说,经康教授如此一讲解,估计杜甫在阴间也会躺不住了,要踹开棺材板,起身向岁月静好的大唐幸福人民道歉:罪臣这首诗为大唐盛世抹黑,有愧于吾皇和李氏江山;我要铭记康教授的谆谆教导,以后为吾皇多写正能量诗歌,以确保我中华文化春色满园。

还有人说,刚刚洗完秦朝的皇帝,你康教授就出来洗唐朝的酷吏,是不是接下来有人要洗大清的太监了?

……

而我要说,大家对康教授的批评和抨击都只是抓到了皮毛,只看到了表象。你们知道康教授为何历经十年后,对同一首诗歌的解读出现前后矛盾的吗?

让我来告诉你答案吧!

2006年,康教授初登百家讲坛,还只是一个北师大的一个副教授,要知道作为全国师范院校的最高学府,那里的副教授可以一把把地抓。这时年轻的他,书生意气,玉树临风,有常识,知羞耻,会胆怯,生怕当全国人民的面讲错了历史。

从登陆央视亮相开始,康教授的职称和仕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此教而优则仕。

公开履历显示:2012年11月,身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的康震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两办)主任,在继续自己学术道路的基础上,开始从事党务行政管理工作,从学者向管理者转型。接着,再成为博士生导师,又上了一个又一个知名度更高的节目,脸面越露越多,名气越来越大。

2018年开始,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他,荣升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同时,从2006年至今,除了上过央视百家讲坛,还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栏目文学顾问、鉴赏嘉宾,现场指导老师等等。

也就是说,2016年时的他,不仅仅当上了教授,而且已经是北师大党委办的主任了,是一名高级领导干部了!

试问,如果此时你换个位置,如果你面对着全国中学校长发展论坛的老师们,去讲解中学课本上的石壕吏时,为了讲出正能量,为了讲出官兵的尽职尽责,为了讲出老百姓爱国热情,为了讲出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你该怎么讲?

要切记,教育是要从娃娃抓起的,何况是对着这群中学校长呢?

你们一个个只知道批评和抨击康教授,你们难道不应该站在他的角度给予一点点的理解和宽容吗?

他太难了!不是吗?

责任编辑: 李广松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25/1572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