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情感世界 > 正文

31省全国离婚版图:河南离婚最多、四川第二

离婚这么让人高兴的事情,当然要上热搜。毕竟,敢于从不幸的婚姻中走出,对女人而言确实是一种进步。

近日微博热搜又见 " 婚姻问题 ",2020 年 31省份婚姻大数据的话题在微博上引发了讨论——结婚率在逐年降低,而离婚率在飙升。

图|31 省份婚姻大数据的话题上微博热搜

结婚、离婚本是是个人行为,但当个体行为演变成一种集体潮流,这个颇具个人色彩的行为才有了被讨论的意义,这种集体行动背后也一定有它的逻辑。

▋▍婚姻的 " 三大杀手 "

排队离婚已经成了常态。在广深经济发达城市,预约离婚要靠抢。

但离婚火爆似乎并不是一线城市专利。近日,第一财经发布的 31 省婚姻大数据,为大众揭开了全国离婚版图。

数据显示,河南、四川、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河北 7 省的离婚人数最多,都超过了 20 万对。其中,河南以 27万对排名第一,其次是四川,与河南相差不到 1 万对,而江苏则以 23.4 万对位列离婚人数榜单第三。

图|第一财经发布的 31 省婚姻大数据

不仅如此,辽宁、黑龙江、重庆、吉林、天津等人口流出地的离婚人数排名远远高于结婚人数。

不难看出,离婚的地域化倾向越来越明显,婚姻背后的经济性也开始浮出水面。网红经济学家薛兆丰就曾说过,"婚姻中能够遇到天作之合那个人的概率微乎其微,它就像两个人办一个家庭企业,婚姻是具有经济性的。"

婚姻的本质是两人的一场经济协作,需要双方平衡家庭分工,承担责任。

其实,婚姻制度的产生,一开始便是为了两个人能提高抵御生存风险的能力,而传统婚姻观念里,一直强调的 " 门当户对 "、" 彩礼" 等内容,都是婚姻经济性的外化,背后是从源头提高新家庭未来物质保障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不仅如此,法律意义上对婚姻保障,也是以其经济性为前提,仔细阅读 4000多字的婚姻法,夫妻财产、共同债务等问题多次被提及,而爱情并未出现一次。

如今,经济水平提高,特别是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升,在崇尚自由的互联网时代,婚姻的经济性减弱,可以看到,从 2015 年至2019 年,结婚率在逐年降低,而离婚率在逐年升高。

图|2015 — 2019 年结婚率和离婚率(图源:2019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当婚姻的经济性在降低,婚姻的双方对彼此的包容度也会直线下降,各类生活琐事都有可能成为离婚的导火索。比如,老公四天没洗碗、老婆在车上吃榴莲等等,都是离婚的理由。

同时,双方对婚姻中感情(爱情)的期待也就更多,感情不和就首当其冲成为婚姻的杀手。

河南省律师协会婚姻家庭法律专业委员会,对 2020 年河南省各地基层人民法院 1912份离婚纠纷判决做大数据分析,发布了《2020年河南离婚诉讼大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在离婚这件事上,女性拥有绝对的主动权,79%的离婚诉讼都由女性发起,且 8 成以上的离婚诉讼都是因为 " 感情不和 "。

此外,《报告》显示,婚姻的另外两大杀手是:分居和家庭暴力,且大多发生在婚后 5 年到 7 年,可见 "7年之痒 " 并非传说。

而另一份司法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 年全国法院共审结为 140 余万件,感情不和、家庭暴力为主要原因,其中 73.40%的案件原告为女性,且 " 感情不和 " 占比达到 77.5%。

图|起诉离婚原因(图源:澎湃新闻)

感情不和、分居、家庭暴力,这些更像是人口净流出地家庭的群像,东北就是另一个典型,上述《报告》显示,东北地区的 " 离结比 "都比较高,其中,黑龙江、吉林的 " 离结比 " 位列全国前三。

归根结底是东北地区人口外流严重,年轻人的外流导致适婚青年人数少,已婚人群的外出,导致夫妻两地分居而离婚的情况也不在少数。

▋▍ " 三十而离 "

不知不觉,90 后已经成为适婚的主体人群,而他们的加入,对婚姻市场的改变不小。

一方面,结婚数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创新低,且晚婚越来越普遍。民政部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为 813.1万对,创 2003 年以来的新低,仅为 2013 年最高峰时的 60%。

图|2020 年中国结婚登记数据创 2003 年以来的新低

据泽平宏观,25-29 岁接替 20-24 岁人群成为新的结婚 " 主力军 ",高年龄层段(40岁以上)结婚登记占比大幅上升,晚婚现象明显。

数据显示,2005-2019 年,30-34 岁、35-39 岁、40 岁以上结婚登记人数占比分别从9.9%、4.9%、3.9% 增至 17.7%、8.1% 和 19.9%。

另一方面,90 后开始加入传说中的离婚大军,上演着 " 三十而离 "。

河南省郑州市民政局曾有过统计,90 后离婚数量已经占到全市总离婚人数的两成以上。而湖北省十堰市民政局的统计显示,在 2019年离婚的夫妻中,年龄最小年龄分别为 22 岁、21 岁。

本应是 " 三十而立 ",如今却演变成 " 三十而离",背后是离婚人群的年轻化,也是时代发展在他们婚姻问题上留下的烙印。

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这些 90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的生长环境,客观上让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习惯了向身边人索取感情。当两个习惯索取的两个人生活在一起,矛盾自然更多,如果没有磨合的耐心,离婚便是大概率事件了。

图|《奇葩说》剧照

无独有偶,东北三省(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婚龄人口中独生子女比例比较高,与此相对应,其离婚率也高于其他地区。

此外,90 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在其成长过程中,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等虚拟社交本来就满足了他们部分情感需求。

当接触异性的机会成本大幅降低,与 80 后、70后相比,他们对爱情的忠诚度就会更低,也更容易出轨,各类打着约会名义的色情软件也是屡禁不止。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是女性身份地位的提升。" 她力量 " 的崛起,让上一辈口中的 " 终身大事 "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选择。

智联招聘发布的《2021 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6 成以上未婚女性,不打算结婚的理由是," 婚姻不是必选项";其次,4 成的职场女性因 " 担心因结婚而降低生活质量 ",而不打算结婚。面对同样的问题,一半的男性不结婚的原因是,"经济条件不支持 "。

此份《报告》还显示,2020 年,全国 30 个重点城市整体女性购房占比从 2017 年 45.60% 到 2020 年47.54%,且 25-29 岁女性购房客群占比提升 6.22 个百分点。

图|《我的前半生》剧照

可见,在不婚这件事上,大部分职场女性是主动选择,且通过买房来证明了她们选择的底气,而男性大多是出于现实的无奈。

这样的态度也揭示出,未来他们步入婚姻后的发展路径,一旦婚姻无法满足他们对生活的期待,离婚变成了一种高效的问题解决方式。别忘了,"婚姻不是必选项 ",而实际生活中,7 成以上的离婚诉讼是由女性发起。

或许,和 " 三十而离 " 相比," 三十不婚 " 才是未来的主流。早在 2018 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达 2.4亿人,其中,有超过 7700 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有预计称,到 2021 年,这一数字会上升到 9200 万。

当单身成为一种潮流,婚姻和爱情的吸引力,哪个会更强呢,答案很明显。

▋▍ " 冷静期 " 真的能冷静吗

当年轻人的意识里,婚姻不再是必选的人生大事,而只是人生的一种体验,闪婚和冲动离婚就不可避免。

如何避免冲动离婚?《民法典》设置了 30 天的 " 离婚冷静期 ",但具体实操中,离婚周期有 60 天,冷静期和审查期各30 天。

图|《三十而已》剧照

今年 1 月 1 日," 离婚冷静期 " 新规正式实施,效果如何?

受元旦假期影响,1 月 4日才开始接受离婚申请,从各地民政局的统计来看,目前大部分仍旧处于冷静期,但主动申请撤销的不多。

例如,在山东东营市东营区,截至 3 月 4 日,婚姻登记处共受理离婚申请 315 对,其中已完成离婚登记的 54对,主动撤回离婚申请的 2 对,仍处于 " 冷静期 " 的夫妻 259 对。

在河北秦皇岛海港区,截至 3 月 10 日,婚姻登记处共受理离婚申请 274 对,其中已完成离婚登记的 72 对,仍处于 "冷静期 " 的 196 对。

我们无法预测处于 " 冷静期 " 的夫妻最终会如何决定,但可以提醒,离婚并非一劳永逸地解决方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婚姻是一种经济协作行为,但从心理学角度,婚姻是亲密关系的一面镜子,更是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养分。

图|《逃避虽可耻但有用》剧照

不可否认,面对自己的感情,年轻人拥有一言不合就离的权利,这无疑是一种自我觉醒和成长的进步。但也暴露了,在快节奏下生活的年轻人,已经浮躁到没有心思沉下来,好好反思和修复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相比之下,他们更信奉下一个会更好。

但他们忘了,爱情和婚姻的另一层内涵是,考验或锻炼我们对亲密关系的处理和维持一段长期稳定关系的能力。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有人说,在婚姻里,爱情最终变为亲情的说法,只不过是为激情退却的爱情找的借口。

如果你拒绝将爱情变为亲情,或许有效的途径就是学会包容,给彼此耐心,不断磨合,努力让爱情保鲜,而不是不断选择。

图|《最完美的离婚》剧照

珍惜亲密关系这面镜子吧,为了当初那份心动,也为了难得的自我成长机会,在提出离婚的时候,不妨谨慎一些,多思考一会。

但如果面对的是名存实亡的婚姻,也请大胆一点,毕竟人们追求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未来更好的人生。

责任编辑: 李华  来源:ZAKER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326/157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