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的教育不能解决社会问题,充分的就业才能。每年你都可以反复看到提案,有代表说要搞12年的义务教育,还有的认为大学生还是太少,你看农村扶贫,就是要“扶智”啊。什么叫扶智?就是读大学啊。农村孩子为什么不能都去上大学?
12年义务教育完了,做个测试,高中东西都掌握了,为什么不能让他们都读大学呢?
这类问题我相信教育部年年都要回答的。而且站在民众个人的利益点上,这个想法就是对的。你看着自己六岁刚进小学的孩子,肯定会畅想他一路读到本科硕士博士。孩子要是读得出,拿个博士后也不坏啊,大不了将来做个学者,在大学里上上课啊。
这样的想法全世界的家长都有。可是它恰恰和我们社会的整体需求相矛盾。教育部需要考虑的,从来都是怎样让这些孩子去匹配劳动力市场。你觉得孩子只要受教育了,就一定会有好的工作吗?真的是受教育水平越高,工作越好吗?
当然不是。
受教育的民众毕业进入社会,没有对应的工作岗位才是真正的问题。站在教育部的角度,教育,是为了社会用工需求服务的。社会没需求,你制造了太多的大学生进入社会,你就是破坏大环境的人。
所以教育部就是站在家长对立面的。家长都望子成龙,可是教育部需要让这些学生去匹配社会用工需求。
就像去年研究生大扩招,其实不是社会需要有大量的硕士毕业人才,而是我们去年没有足够工作岗位,所以一面透支体制内的工作,另一面扩招硕士,把问题留给未来。我看微博问答和私信也经常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他意识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没有这个需求,他硕士毕业想考公务员,可是公务员岗位去年已经透支掉很多了,今年开始肯定会大规模的减少招聘。硕士毕业生多了,岗位少了,录取的比例肯定更低啊。我这专业毕业了没什么对口工作。怎么办呢?
没办法啊。只能一条路一条路试验过去。对人群是个比例,对个体就是零和一。找到工作就是找到了,找不到就是降低自己的心里期待,往体力劳动转。有就业就是比没有好。至少我们国家低端劳动岗位很多,大学生登记成“个体工商户”给美团饿了么送外卖,就是大学生创业啊。
调整不好的人,就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啊。
所以教育部更多时候就是家长的“碎梦者”,他们就是站在家长的面前,拿着一个叫社会现实的大锤子,把家长期待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美梦砸碎。
“我的孩子需要啊。”
“社会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