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事 > 万花筒 > 正文

鬼谷子:做人的诀窍,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

激流则隐,治平则出。社会复杂多变,谁都无法随心所欲,所以,适当了解和运用捭阖术是很有必要的。环境有利时,就积极进攻,环境不利时,就要闭藏自己,等待时机。

韬光养晦也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俗话说“花要半开,酒要半醉”,所以我们做事时一定要适可而止。

鬼谷子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这道出了智者做人的诀窍——隐藏不露。为人处世要善于“隐藏”。

鬼谷子认为:“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下。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意思是,当世道不需要改造的时候,就深深地隐居起来,以等待时机;当世道有可以改造的弊端时,对上层可以合作,对下属可以督察,有所依据、有所遵循,这样就成了天地的守护神。

武侠书中,剑客的最高境界便是杀人于无形,他们极会隐藏自己,因此出手时,往往不会让任何人察觉到。这才是真正的智者,也是真正的高手。

01

韬光养晦这个词的最早来源是《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讲的是唐宣宗。

唐宣宗李忱,初名李怡,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异母弟。论辈分,是穆宗后面3个皇帝——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但年龄却比敬宗和文宗还小一岁。

中唐时的政治,朝中党争不断,内廷宦官把持,宗室斗争形势复杂。唐朝历史上2个著名政治事件——甘露寺之变和牛李党争,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李怡为人持重少言,宫中都认为他“不慧(不聪明)”。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就更加谨言慎行,韬光养晦以避其祸。所以,文宗、武宗常在宴饮集会之时,强逼他说话,以此为乐。尤其是武宗,为人豪气,尤为瞧不起李怡,对他不甚礼遇。李怡封号光王,是唐穆宗封的,但文宗武宗都不以封号称之,而呼其谓为“光叔”,这是极其蔑视的一种做法。

会昌六年,武宗病危,宦官马元贽等认为李怡较易控制,就把他立为皇太叔,“勾当军国政事”,并更名李忱,成为新的皇位继承人。这时,人们才发现了李忱的“隐德”。

同年三月,武宗驾崩,李忱登基称帝,时年三十七岁,是为唐宣宗。

他爱读《贞观政要》,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孜孜求治,致力于改善中唐以来所遗留下来的种种社会问题——结束牛李党争;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打击不法权贵、外戚;把死于甘露之变的,除郑注、李训之外全部昭雪。对内勤俭治国,体恤百姓,减少赋税,注重人才选拔。对外击败吐蕃、回鹘、党项、奚人,收复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占领的大片失地,使唐朝国势有所起色,百姓日渐富裕,使本已衰败的朝政呈现出“中兴”的小康局面。

因此,史家对李忱评价极高,认为他是和文景之治、贞观之治一样的“明君”,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之为“大中之治”。而同代人则称他为“小太宗”。

02

一个人活在世上,气焰是不能过于张扬的。

孔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受教于老子。

当时老子曾对他讲:“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令人轻易见之;而君子之人,品德高尚,而容貌却显得愚笨。

中国旧时的店铺里,在店面是不陈列贵重货物的,店主总是把它们收藏起来。只有遇到有钱又识货的人,才告诉他们好东西在里面。倘若随便将上等商品摆放在明面上,岂有贼不惦记之理。

不仅是商品,人的才能也是如此。俗话说得“满招损,谦受益”,才华出众而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惹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

有时,我们是要学会隐藏自己的。隐藏自己不是一种懦弱,而是一种生存的智慧。对于敌人可以起到麻痹作用,对于自己又可积蓄实力。

藏是藏拙,藏也可以是藏秀。这是以静制动,不暴露自己的实力,也不暴露自己的缺陷,最后抓住对方的致命之处,一击毙之。

厚黑教主李宗吾说“自古成大事,无不厚黑”,而大厚黑者,都有谨小慎微的特点,“心眼”胜人一筹,善于隐藏自己,看似没有,实则充满,比起那些一味逞能的人,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做人,不能锋芒毕露,不管你有多么出众的才华,如果一味喜欢炫耀,那就容易招致别人的反感,或明或暗地吃大亏。这个世界上有才能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才能又有“心眼”的人却不是很多,比如,在《三国演义》中,很多才华出众的人,都是死于曹操之手,比如孔融、杨修、祢衡之流,其原因都是不善于隐藏自己。所以,无论才能有多高,都要善于隐匿,要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做人不能太单纯,要懂得适度伪装自己。不懂做人“心机”的人不仅没有内涵,还没有成功的欲望,只能是明里吃亏,暗里受气,千疮百孔,一辈子不能翻身。

要想保护自己,发展自己,你就要懂得做人的“心机”。

处理生活中那些无关大局、枝枝蔓蔓的小事,装装糊涂其实是极聪明的做法。

莎士比亚在《第十二夜》中,借薇奥拉的角色说过这样一句话:“因为他很聪明,才能装出糊涂人来,彻底成为糊涂人,要有足够的智慧。”

为人处世的高明之处,便是不在于你有多精明,而是看你是否懂得装傻。

京剧《宰相刘罗锅》第二本《夜审》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乾隆皇帝微服出访,没想到惹上了命案,被打入江宁大牢。

知府刘墉得知实情后,审也不是,放也不是,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两难境地。稍有不慎,便是欺君罔上的重罪。

聪明的刘罗锅想出了一个办法:大牢里只点了一支蜡烛,透过昏暗的烛光审案,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楚,既保留了天子的颜面,也尽到了地方官的职责。

03

俗话说,“逢人只说三分话”,还有七分,是不应该对别人说出。孔子曰:“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

一个冷静的倾听者,不但到处受人欢迎,而且会逐渐知道许多事情。而一个喋喋不休者,像一只漏水的船,每一个乘客都希望赶快逃离他。

同时,多说招惹,瞎说惹祸。正所谓言多必失、多言多必失。只有沉默,才不至于被出卖。保持沉默便是保持不伤人。

在社会上行走,我们每个人都要掌握这种低调隐忍的做人绝学。多一些深思熟虑,少一些锋芒毕露,千万不要把肚子里的“宝贝”像竹筒倒豆子一样全拿出来。若不懂这一道理,肚里有再多的宝贝,也终将成为别人的囊中之物!

责任编辑: 王和  来源:老张教育新思享 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並保持完整。

本文网址:https://www.aboluowang.com/2021/0413/1580352.html